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31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分枝角度是油菜重要株型性状.为筛选和发现适度紧凑的分枝角度调控基因,以提高产量利于机械化收获,以分枝角度差异显著的油菜品种Holly和APL0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2个环境中对分枝角度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分枝角度表现出连续变异且呈正态分布.利用前期构建的高密度SN...  相似文献   
42.
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及宜昌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Cu、Zn、Pb、Cd、Ni、As(铜、锌、铅、镉、镍、砷)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u、Zn、Pb、Cd、Ni、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7、153.4、33.7、0.24、28.7和4.2mg·kg-1,Cu、Zn、Pb和Cd4种元素呈累积趋势,为该区域菜地土壤的污染元素。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u、Pb、Cd、Ni的含量与<0.001mm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n和As的含量与粘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随着种菜年限的增长,菜地土壤重金属呈增加趋势。宜昌市和荆州市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当阳市、仙桃市和沙洋县要高。  相似文献   
43.
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光  陈若礼  张存岭  陈锋  杨义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5460
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和气候因素对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增长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6~18 d,千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灌浆速率可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小麦相对灌浆速率与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水气压呈抛物线关系,过高过低对小麦灌浆均不利;与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16.9~23.5℃,日照时数多,气温日差较大,对小麦灌浆有利。生产上既要重视前期管理,使麦株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贮存较多有机物质;又要重视后期管理,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44.
以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油菜M9选系M9-2、M9-3、M9-11、M9-14和MI CMS (陆奥-五十铃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N221、N340、N341为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咪唑啉酮抗性为显性性状,由1对核基因控制,抗性基因在F2和BC1群体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应用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方法可将抗性基因导入目标品种。  相似文献   
45.
中国小麦历史品种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籽粒硬度是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由位于5D染色体短臂的一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为了解我国早期小麦品种的硬度分布规律,本试验以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126份历史品种和高代品系为材料,对其SKCS硬度和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历史品种中软质麦所占比例较高,为42.9%,显著高于先前报道的我国当前主栽冬麦品种中的软质麦比例;硬质麦所占比例为44.4%,显著低于先前报道的我国主栽冬麦品种中的硬质麦比例。各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中, PinaD1b类型和 PinbD1b类型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2.9%和39.3%,其余硬质类型均为 PinbD1p类型,为17.8%。截至目前,所发现的 PinbD1p类型均在中国品种中,由于早期中国与其他国家种质资源交换较少,因此,中国可能是 PinbD1p类型的起源地。在对各种puroindoline类型的硬度比较后,发现除各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与野生型硬度差异达显著水平外, PinaD1b类型硬度值也显著高于 PinbD1b PinbD1p类型,而后二者之间硬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6.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提供参考,以黄淮麦区35个主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其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鉴定,并对各参试品种的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 GluA1、GluB1 GluD1位点分别只有2、5和4种亚基类型,分别以Null、7+9和2+12亚基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1.4%、45.7%和62.7%。依据 GluB1 GluD1位点的亚基特点,将参试品种(系)分为三类。对这三类品种(系)的灌浆期粒重增长特性分析发现,第I类(亚基组合:7+8/2+12)品种(系)灌浆速率较快,最终粒重较高;第II类(亚基组合:7+9/2+12)品种灌浆持续时间较长,但灌浆速率不及第I类,最终粒重较高;第III类(亚基组合:7/5+10或7+8/5+10)品种(系)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且灌浆速率较慢,最终粒重不高。三类品种(系)相比,粒重增长速率在灌浆前期基本相同,但35 d以后,第III类品种(系)粒重增长速率明显减慢,这可能是导致其最终粒重显著低于前两类品种(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8.
公猪精液PRRSV变异株检测及NSP2、ORF5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RT-PCR方法从某猪场精液中检测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变异株(NSP2 1 594~1 680 bp缺失)核酸阳性.提取1份阳性样品病毒核酸测定和分析其NSP2和OBF5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NSP2基因由950个氨基酸组成,与CH-1a、VR-2332等经典PRRSV相比481位缺失1个氨基酸、532~560位连续缺失29个氨基酸,与JXA1、HUN4等毒株具有相同的缺失特性;ORF5基因第13、151位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存在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30~32、35~37、44~46和51~53位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测定序列与JX-A1、HUN4等毒株关系最近,与CH-1a、NVSL等同属一个大分支,而与BJ-4、P129、RespPRRS MLV、VR-2332等处于不同分支.研究证实公猪精液可携带PRRSV变异株,因此猪场(群)在人工授精和引进精液时必须强化检疫和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9.
以鲁黄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氮磷钾肥料配比及灌溉对鲁黄1号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肥水条件下,大豆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鲁黄1号适宜密度为20~ 30万株·hm-2,最佳密度为25万株·hm-2左右;不同灌水处理间花荚期灌水增产效果最好,鼓粒期灌水次之;氮磷钾配施、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增产效果好;花荚期灌水配合N75P112.5K112.5施肥配比产量最高,达到3 250.8 kg·hm-2.淮北地区鲁黄1号的建议施肥量为氮肥50~90 kg·hm-2,磷肥和钾肥70~ 120kg·hm-2.  相似文献   
50.
国内的水源地评价主要是采用水质指标的单因子评价,缺乏考虑水源地环境质量、水生态系统状况的综合因子,不能有效识别水源地的安全状况。为此,本研究按照水源产生过程、蓄水过程分析的水污染环节和各种危害因素,从环境特征、人类活动、水质状况和生态完整性4个方面构建水源地全过程评估指标体系。并选择浙江省4座水库型水源地,开展全过程评估指标体系应用。评估结果表明:全过程评估体系较好地反映水源地水在不同阶段的安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针对性地提出污染控制和预防改进措施,能够切实可行的运用于水库型水源地安全评估的实际工作,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