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12篇
  25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香蕉黑星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在华南蕉区可周年广泛发生,严重危害蕉叶和蕉果.2003~2004年采用新型杀菌剂50%翠贝千悬浮剂对香蕉黑星病菌进行毒力测定、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0%翠贝干悬浮剂对香蕉黑星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防治香蕉黑星病效果优良,安全性高;施药3次后20天,50%翠贝干悬浮剂20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0.01%,显著优于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危害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叶片.2001~2003 年进行的新型复配杀菌剂20.67%万兴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及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优良,且对香蕉安全,施药3次的防治效果达81.23%~83.33%,优于对比药剂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是一种具保护兼治疗作用的高效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3.
金腰箭提取物对福寿螺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金腰箭甲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下金腰箭即对福寿螺幼螺有很好的浸杀作用,50μg/ml以上3天死亡率达100%,金腰箭提取物对福寿螺成螺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对卵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4.
<正> 芦荟脯是一种别具风味的果脯类蜜饯,营养丰富,具有健胃、理肠、清热和消炎的作用,其制作方法如下: 1 选料 选用芦荟植株下部已成熟的、无病班、无损伤的大叶片。  相似文献   
65.
总结了河北省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提出了加大生物防治研究投入、重视成果转化、实施生防示范工程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6.
介绍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整地施肥、定植、定植后管理、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草莓早春上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
5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中草药,以期为水产养殖业中防治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地榆等50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25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地榆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mm以上,MIC为3.91 mg/mL,MBC为7.81 mg/mL;黄连等24种中草药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巴戟天等25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地榆对A.hydrophila的体外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8.
诱蝇酮[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是引诱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Diptera,Tephritidae)]的类信息素(para-pheromone.又称cuelure).我国一些检疫单位目前都从国外进口该产品.本研究利用比较易得且价格低廉的覆盆子酮作为原材料,经过乙酰酯化得到引诱瓜实蝇的类信息素诱蝇酮.田间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美国Bedoukian公司生产的诱蝇酮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田间1g剂量的诱蝇酮诱捕活性持效期可以维持1个月以上,对瓜实蝇日诱捕高峰时问在6:30~14:30;在2m高的苦瓜棚架下,设置在1.5m高度(即苦瓜的高度)的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高于苦瓜架子时,诱虫量较少.  相似文献   
69.
利用不同播期水稻生育进程的试验资料和本地的温光资源,建立温光数学模式,研究高产优质迟熟中粳稻品种种植界限。结果表明,迟熟中粳品种有感温性强、感光性弱的特性,在赣榆地区,应采用稀播长秧龄等配套措施,确保在安全齐穗期内出齐穗,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下和开放尿道会师术治疗早期尿道球部损伤的疗效。方法 79例早期尿道球部损伤患者分别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40例)及开放性尿道会师术(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结果输尿管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尿道狭窄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但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早期尿道球部损伤的疗效优于开放性尿道会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