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阔尾锵鱼在正常情况下,具XX性染色体者为雌鱼,具XY性染色体者为雄鱼。而控制体色的一对R、r基因与性染色体连锁着。研究者育成的雌鱼(X^rX^r)为白色,雄鱼(X^rY^R)为橙红色(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为红色一译者)的这样的系统,用于性分化的研究。这一系统可以根据体色鉴别它们遗传上的雌(XX)、雄(XY),因此是很好的研究材料。将此系统用来制作了性反转的材料:本来应发育成雄鱼(XY)的鱼通过性反转育成了具有卵巢的完全雌鱼,  相似文献   
22.
不同组成的草鱼配合饲料养鱼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不同组成的草鱼配合饲料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适量的豆饼和鱼粉作饲料蛋白源组成的配方养殖效果最好,以豆饼作主要蛋白源,配比合理,也能获得较好生长效果和较佳饲料报酬,以棉饼、菜饼、麻饼组成配方饲养草鱼,虽其生长较慢,但饲料源易得,价格低。  相似文献   
23.
<正> 日本自明治以来,先后多次引进中国的青、草、鲢、鳙鱼。1948年9月,茨城县水产振兴场在利根川下游采到了30尾(体重13—38克)草鱼和鲢的鱼种。虽于1943年和1945年曾两次投放过鱼种,当时鱼种的体长已达6~10厘米,但是,根据这两种鱼的生长速度推断,这30尾鱼不可能是那时放流的鱼种存活下来的,这是草鱼和鲢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能进行自然繁殖的最早发现。此外,青鱼、鳙也被证实能自然繁殖。每年在利根川下游离河口40公里的千叶县的佐原市附近,可采集到将要脱膜的卵和孵出的鱼苗。利根川产卵场一年可得鱼苗几十亿尾。  相似文献   
24.
<正> 鱼类饲料的配制主要是依据鱼类的食性特点及其营养要求量而进行配制的,然而鱼类的营养需求量的研究大都是利用一些营养成分可知纯净物,例如酪蛋白和淀粉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试验测得的。试验时条件不同,所得的结果亦有所区别。如草鱼的蛋白质需要量,Dabrouski(1977)在水温22—23℃时利用酪蛋白对体重0.15—0.2克的草鱼进行试验,测得其蛋白质为52.6±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