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45篇
  77篇
综合类   847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微波钝酶较传统热钝酶具有钝酶效率高、营养物质损失少等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波钝酶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研究结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就近年 来与食品中酶的微波钝化机制有关的研究,从酶分子结构和酶动力学性质两个角度进行了综述总结,并论述了微波钝酶研究中所使用的微波试验装备的发展过 程,以期为食品中酶的微波钝化微观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甘蔗优良新品种桂糖41号选育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糖41号(原名:桂糖03-2309)是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经过11年的试验研究选育出来的甘蔗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1号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分别为102.62t/hm2和14.42t/hm2,比ROC22增产10.26%、增糖10.17%;11月至次年2月新植蔗蔗糖分分别为13.19%、14.55%、14.58%、14.86%,高于对照种ROC22;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增产增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掌握桂平市畜禽主要疫病流行情况,为本市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依据和预警,以全市26个乡镇为监测范围,开展对生猪、家禽、牛羊等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日常监测、病原学定点监测、人畜共患病监测,同时对监测结果和流行趋势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疫病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测定不同着生部位辣木叶的营养成分,掌握辣木叶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辣木生产和加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食品主要营养成分测定方法,测定分析辣木侧枝上不同着生部位叶片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元素、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辣木叶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在样品3(第六、七片叶)中的含量为38.82 g/100 g,与其他样品的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粗纤维含量在样品5(第十、十一片叶)中的含量为9.00 g/100 g,与其他样品的差异极显著;脂肪在样品1(第二、三片叶)中的含量最低,为5.60 g/100 g,与样品2(第四、五片叶)和样品5的差异显著(P<0.05,下同);辣木叶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钾和钙含量最丰富,含量为8400.00~24000.00μg/g,其他矿物质元素(镁、磷、锌、钠、锰、铁和铜)的含量为5.02~4000.00μg/g,随着叶位降低,镁、钠、锰、铁和铜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磷含量呈升高趋势,锌含量呈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样品1中含量最高;氨基酸总含量在样品3中含量最高(30.67 g/100 g),与其他样品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着生部位对辣木叶各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综合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可采摘、利用不同部位叶片,开发成不同的辣木叶产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基施等量磷肥(P2O5150 kg/hm2)和钾肥(K2O 360 kg/hm2)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费乌瑞它磷钾利用和土壤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全磷及全钾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但施氮量达160 kg/hm2以上时再增施氮肥增加不显著;增加施氮量,磷肥和钾肥的肥料效率略呈上升趋势,但磷肥和钾肥的收获指数、经济效率及生理效率略呈下降趋势。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地土壤尤其是0~30 cm土层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但各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施氮量还影响干物质、全磷及全钾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因此,本研究条件下,N、P2O5、K2O施用量可在160、150、360 kg/hm2基础上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进行广西田七病害调查,为今后广西田七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5年于田七病害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在广西百色市不同海拔、不同遮光率、不同荫棚类型及不同七龄的田七园开展田七病害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等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海拔、遮荫棚透光率、荫棚类型及七龄等生态因子情况。【结果】广西田七主要真菌性病害7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疫病。在广西百色市,田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在高海拔区域发生严重;根腐病在低海拔区域发生严重;荫棚透光率越大,叶部病害越严重;避雨荫棚田七叶部病害比普通荫棚轻。【结论】圆斑病、黑斑病和根腐病是目前广西田七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通过避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建园,设计避雨荫棚,保持园内通风,可极大降低田七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麻疯树营养特性,为麻疯树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麻疯树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复合肥施用量0(CK)、1.415、2.830和4.246 t/ha共4个处理,调查秋播麻疯树周年生长性状及养分积累状况。【结果】施用复合肥能明显促进麻疯树生长,但施肥量对地径和茎高生长的影响因生长阶段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处理下周年生麻疯树N、P2O5、K2O积累量分别为0.185~0.750、0.249~1.047和1.089~4.514 g/株,比例约为1.0∶1.4∶6.2;随施肥量的增加,周年生麻疯树根、茎及叶的N、P2O5、K2O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但根、茎及叶的N、P2O5、K2O含量先增加后下降;施肥量也影响N、P2O5、K2O在麻疯树根、茎、叶的分配。【结论】施用复合肥(N∶P2O5∶K2O=18∶8∶18)4.246 t/ha有利于补充麻疯树周年生长对N、P、K的需求,并促进苗木各器官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999.
该文选取江苏省宿迁市20个居住区绿地,从绿地率、植物种植品种、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做好建设节约、养护节约以及遵循经济性原则,全面考虑,相互协调,才能真正实现居住区植物节约型种植设计,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2015年在浦北县开展水稻配方施肥对比试验,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摸索不同区域的最佳施肥量,验证和完善施肥配方。结果: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346.5kg/hm~2,增产率4.3%,节肥(折纯)48kg/hm~2,增收节支923.55元/hm~2,效果显著。结论:在水稻栽培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在病虫防治适期开展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获得比常规施肥增产的效果,无论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均有良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