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韰)(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 m、高1.8 m、网目长度1.86 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 142尾,其中贝氏(韰)20 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 595.36 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韰)有70 176.69 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 g,最高2 538.00 g,最低32.59 go分析表明,贝氏(韰)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1=(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餐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12.
江苏靖江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的江滩、江心洲、低洼圩田共计面积4.2万亩,可用于水产开发的滩涂、洼地面积3.3万亩,其中江堤外滩0.8万亩。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沿江渔业资源区域优势,不断开拓养殖领域,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先后进行厂潮间带围栏养殖、半流水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和长江名品开发,沿江渔业特色产业带已基水形成。  相似文献   
13.
鳜鱼养殖(二)鳜鱼的人工繁殖一、亲鱼的采运和培育目前亲鱼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冬春季节从天然水域中捕获,二是来自池塘养殖。繁殖季节来临前,从天然水域捕获直接用于生产的,其催产成功率很低,最好在鳜鱼越冬前捕捉,延长其强化培育时间,可提高繁殖效果。从天然...  相似文献   
14.
将传统的纱窗式过滤改为全筛绢面过滤,改内壁排水为环壁内侧排水;由于过滤面的增加,环道内的水质得到改善,孵化率提高5.8 ̄16.6%,劳动强度降低5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长江刀鲚仔鱼的适口饵料及其苗种培育技术,笔者采用水泥池一端进水一端排水的微流水培育方法,07:00—21:00微流,夜里为静水培育,期间定时吸污;不同生长阶段用经过不同网目筛绢网捕捞的生物饵料投喂,并用显微镜对刀鲚仔鱼进行镜检。结果表明:刀鲚仔鱼孵化后第5天开始投喂,早期仔鱼的适口饵料主要为萼花臂尾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浮游藻类,极个别仔鱼有摄食草履虫的现象;水温维持在24~26℃的情况下,经1个月左右刀鲚仔鱼全长可达到2.5~3.5 cm,采用此项技术共培育出3~5 cm刀鲚仔鱼超过20万尾。说明在适当的人工管理情况下长江刀鲚是可以进行规模化育苗。  相似文献   
16.
17.
(2)静水培育:培育鳜鱼苗的水池一般以水泥池为好,面积30~50米^2,水深保持在0.8~1米,在池底可设置一些模拟自然水域的人上礁.为鳜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捕食环境。但底部必须有一定的倾斜,底部排水出口处设集苗池,设有进、排水装最。排水装置由橡皮管和过滤网及支撑钢筋组成,橡皮管口固定于钢筋架中心.要求无论怎么放置都不至于会排干池水,  相似文献   
18.
收集长江野生鳜鱼的成鱼,驯养后培育至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改进人工繁殖设施、分两次注射催产剂、二级处理孵化用水、二级培育鳜鱼鱼种。本试验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为90.1%,孵化率69.9%,获取鱼苗214万尾,培育出3.3cm以上的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19.
网箱养鱼利用大水面优越的自然资源,结合小水体密放精养措施实现高产高效,具有机动、灵活、简便、水域适应广、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同一水域环境中,同时进行多品种单养或混养,它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开挖鱼池的土地,充分利用江河港汊等多种水体资源,而且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网箱养殖鳜鱼、河鲀是集池塘养殖特种水产品和传统网箱养殖常规鱼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淡水渔业生产中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农民致富的生产门路之一。现将鳜鱼、河鲀网箱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1 养殖水域的选择   养殖水域宜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物、无障碍物、水面宽阔、日照条件好的场所作网箱养殖水域。要避开航道,通常水域的坝前、闸口、主河道以及流速超出0.1米/秒的水域,都不宜设置网箱。网箱的箱底离水底要有一定的高度,箱底离水底要有0.5米以上的距离,防止网箱搁浅,有利于对鱼类排泄物清除。网箱设置水域深度,一般常年水深在3~6米。溶氧量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20.
鳜鱼养殖(一)鳜鱼养殖始于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苏、浙、鄂等省成功地进行了鳜鱼人工繁殖,养殖才有了新进展,尤以南方地区发展较快。如1991年广东三水县范湖镇农民卢伍在鱼塘中单养鳜鱼,获得了8856.5公斤/公顷的好成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