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肉牛“异地育肥”已成为我国肉牛生产的一种主要模式。购入架子牛后,首先应注意减少运输应激的影响,做好过渡期的饲养管理,按体重大小、体质强弱、采食饲料快慢进行分群合栏。对于体重小于200kg的小架子牛来讲,饲养的重点是促进骨骼、内脏、肌肉的生长,使其消化器官得到锻炼,要求日粮提供优质蛋白质饲料,并供给适量的钙、磷、矿物质、维生素;体重为200~250kg的牛源,要求日粮的蛋白质含量高,可以提供充裕的粗饲料以促进其瘤胃发育;250~300kg体重阶段的架子牛,日粮以粗料为主,以精料为辅;体重达350kg的大架子牛其日粮的营养需要是前期蛋白质含量应高一些、后期能量水平要高些。牛的出栏体重越大,饲料利用率就越低,因此应根据肉牛育肥目的,适当育肥,适时出栏。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草鱼体脂性状的变异特征及相关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96尾17月龄草鱼的15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草鱼体脂性状(腹脂指数IPF、肝胰脏粗脂肪含量HLC、肌肉粗脂肪含量MLC)具有丰富的变异特征,变异系数范围为21.30%~47.04%。相关分析发现,草鱼3个体脂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草鱼脂质沉积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进一步的因子与聚类分析显示,观测的15个草鱼数量性状大致分为4类,包括体型因子、体尺因子、脏器指数因子和体脂含量因子,其中IPF归属于脏器指数因子,HLC和MLC二者组成体脂含量因子。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草鱼形态性状对3个体脂性状变异的解释量范围为7.45%~24.83%,相较而言,矢状面体型SS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体脂性状。研究表明,草鱼体脂性状具备较大的选育潜力,其中IPF整体显示出较好的关联性,可作为代表性目标性状用于育种实践。本研究为草鱼体脂性状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为了检测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选育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驯食配合饲料大口黑鲈选育基础群体(Sp0)和第二、三和四代选育群体(Sp2、Sp3和Sp4)共240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44个等位基因。Sp0、Sp2、Sp3和Sp4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4895、0.4802、0.4579和0.420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615、0.4454、0.4621和0.39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91、0.3659、0.3764和0.3257。4个群体间的配对比较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在0.01612~0.16162之间、遗传距离(D_a)在0.0249~0.1434之间。遗传变异来源(AMOVA)分析显示,只有8.38%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其余遗传变异均来自于个体间。研究表明,经连续多代选育之后,易驯食配合饲料的快长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具有中度遗传多样性,具备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24.
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广东省佛山地区2008年夏季高温时期暴发的大口黑鲈溃疡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从患病鱼的病灶肌肉组织中分离到5株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大口黑鲈,均未出现溃疡暴发病的典型症状病鱼体表大片溃烂,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尾鳍、胸鳍和背鳍基部红肿溃烂。制备病灶肌肉组织的除菌过滤液,背部肌肉注射感染健康大口黑鲈,7 d后出现典型的溃疡病症状。取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的患病鱼病灶肌肉组织制作超薄切片,经电镜观察,均发现组织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毒粒子有囊膜,呈六角形,为正20面体对称结构,大小约为145.5 nm。根据已知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提取人工感染发病鱼病灶肌肉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虹彩病毒MCP基因有着较高同源性(39.5%~100%)。从电镜观察和MCP基因测序分析结果确认该病毒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中的一种病毒,与国外报道的大口黑鲈病毒(LMBV)在分子特性和引起的疾病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大口黑鲈溃疡性暴发病的病原是虹彩病毒,将该病暂命名为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  相似文献   
25.
在动物体内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是以酶原形式存在于溶酶体中,能水解多种蛋白,是调控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候选功能基因。为开发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本研究对大口黑鲈EST-SNP库中CTSB基因上的SNP位点进行筛选。经PCR扩增和测序分析,从该基因中筛选到1个SNP位点(命名为C+598G),该位点属于错义突变位点,编码的甘氨酸突变成为精氨酸。采用Sna Pshot方法对C+598G位点在165尾大口黑鲈养殖样本中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C+598G位点在养殖群体中存在CC、GC和GG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是40.6%、47.3%和12.1%,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64.2%和35.8%;该位点在群体中的观测杂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73和0.354,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性状平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GG型、GC型和CC型,其中GG型个体在体质量上显著小于CC型个体(P<0.05)。本研究获得的C+598G标记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的生长标记。  相似文献   
26.
罗布麻是野生药用植物,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止咳、平喘、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及抗癌等功效。罗布麻不仅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而且具有多种经济用途,它既是纺织、造纸的重要原料,又是很好的饮料原料和饲料。另外,罗布麻是防沙改土的优良植物,具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7.
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salmoides,N)、佛罗里达亚种(M.salmoides floridanus,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0。检测到6对(Jzl48、Jzl68、Jzl84、MiSaTPW76、Msal21、Mdo6和Mdo7)亚种间特异性引物,其中有2对引物(Jzl48和Mdo7)可以用来鉴别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和其杂交子代。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为杂交组合F♀×N♂最高,分别为3.199 7,0.638 9和0.570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杂交组合N♀×F♂最高(0.848 8)。对亲代与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正反交子代均与北方亚种的遗传分化最小(0.092和0.119 6)。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正交子代N♀×F♂与母本N聚为一支,反交子代F♀×N♂与父本N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28.
为了保护好现有更新造林成果,更好地推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德惠市杨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9.
荷包牡丹栽培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荷包牡丹是罂粟科荷包牡丹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中国北部及日本、前苏联等。荷包牡丹花期较长,叶丛美丽,花朵玲珑,形似荷包,色彩绚丽,可作林带  相似文献   
30.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是下丘脑弓状核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垂体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GHRH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域的活性和该区域中潜在的转录因子对GHRH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该基因5’端启动子区域约1400 bp长度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预测顺式作用元件,获得了Oct-1、SP1、NF-1、C/EBPalp和C/EBP等多个潜在的调控GHRH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结合位点序列。在包括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两侧加入两个限制性酶切位点Xho I和Bam H I,对其进行改造,并将该片段插入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 DsRed2-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HRH1-RFP。同时,用不含有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HRH-RFP。将质粒pGHRH1-RFP和p GHRH-RFP转染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sum cyprinid,EPC)。经过48 h的培养,在pGHRH1-RFP转染的部分细胞中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又将pGHRH1-RFP或p GHRH-RFP质粒注射到斑马鱼(Danio rerio)一细胞或二细胞期的胚胎中,注射了pGHRH1-RFP的胚胎在受精后48 h约有22.5%能检测到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受精后72 h约有29%的仔鱼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分离到的GHRH基因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活性,且该基因的内含子1和外显子1是启动子的活性所必需的。另外,pGHRH1-RFP质粒注射的斑马鱼胚胎只能在胚胎和仔鱼的脊椎和肌肉中检测到RFP的表达,而在脑中没有检测到表达。推测扩增到的大口黑鲈GHRH启动子序列1407 bp(-1043 bp~362 bp)只是起到了驱动RFP脊椎和骨骼肌表达的作用,而不包括驱动在脑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本研究为GHRH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