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2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世界卤虫增养殖业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新分离的5种微藻是细小裂面藻(Merismopediaminima)微型小球藻(Chlorellanana)朱氏四片藻(Tetraselmischui),淡色紫球藻(Porphyridiumpurpureum)和波海红细胞藻(Rhodomaonasbaltica)试验表明5种藻在10-30℃的试验温度内都能生工成活,生长繁殖的适温范围在15-25℃,最适温度是20-25℃,在10℃和30℃时,生长  相似文献   
13.
牟氏角刺藻的培养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一种海产硅藻——牟氏角刺藻的培养条件和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1.牟氏角刺藻在5~4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0℃,45℃是藻的致死温度。2.当光照强度在1,000~12,000勒(光周期为12:12)时,藻的生长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r=0.859,p<0.05),当光照时间在6~24小时(光照强度为7,000勒)时,藻的生长量与光照时间亦呈正相关(r=0.901,p<0.05),在大量培养牟氏角刺藻时,适宜的光照条件是光照强度为7,000~9,000勒,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3.牟氏角刺藻能利用硝酸盐、铵盐和尿素等多种形式的氮源,其中以尿素的效果最好(■=1.318),铵盐次之(■=1.266),硝酸盐稍差(■=1.247)。在无机自然海水培养液里添加2%的土壤抽出液或0.02%的贝汤,能有效地刺激藻的生长繁殖,最后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4.6%和173.0%。4.大量培养牟氏角刺藻时,适当降低盐度可促进藻的生长。牟氏角刺藻的最适生长盐度约为25‰。但当在培养液里添加了0.02%的贝汤后,降低盐度并不能更多地促进藻的生长。5.用0.05%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氯约11%)处理海水,能杀死海水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用1 N 浓度的等量的硫代硫酸钠中和海水中的余氯后,对牟氏角刺藻的生长繁殖没有任何不良影响。6.虽然初始接种量与藻的最后生长量成正比,但接种量与生长率却成反比。因此,三角烧瓶培养和大玻瓶培养的起始接种量以5~10×10~4个细胞/毫升较为合适;大池培养的起始接种量用25×104个细胞/毫升的浓度较为适宜。7.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藻液,贮藏在家用电冰箱(4~6℃)中,牟氏角刺藻可存活6个月左右。8.投喂牟氏角刺藻,对虾幼体(溞状Ⅰ期→)糠虾Ⅲ期)的成活率可达85%;刺参幼体(耳状幼体→稚参)的成活率45%;菲律宾蛤仔幼虫(D 型幼虫→稚贝)的成活率为36~50%;泥蚶幼虫(D 型幼虫→稚贝)的成活率为11%。  相似文献   
14.
植物激素在单胞藻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志珍 《海洋渔业》1984,6(6):253-254
植物激素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产饵用微藻固定化保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2种海产饵料微藻固定化保种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除了隐藻门的波海红胞藻固定化后未见生长,蓝藻门的聚球藻红色品系生长缓慢,存活时间低于3个月外,其他象等鞭金藻3011、旋鞭巴夫藻、牟氏角刺藻、绿色杜氏藻和盐泽螺旋藻等存活时间均在1年以上。将固定化的藻种存放在4℃左右的冰箱中,微型小球藻、朱氏四片藻、浅色紫球藻、三角褐指藻和双点舟形藻等的存活时间可达2年左右。微藻固定化后的生长和存活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是一种介于动、植物两者之间的中间性生物,具有动、植物性质的蛋白质组成。但因对其被水产动物消化利用程度上的分歧,以往一直未将其当成饵料生物来开发利用。近几年来日本等国产广泛地用作仔鱼和稚鱼的饵料,作为专利产品进行生产和销售。本文介绍了纤细裸藻的生物学特征、培养技术、生化成分及作为鱼类(虹鳟和真鲷)饵料的效果等概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外测定卤虫卵孵化率的6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其中有4种方法是国外卤虫卵生产公司内部掌握使用的,在公开刊物中无法查到。现公开介绍大家,希望对卤虫卵的研究者、生产应用者和经销者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微藻固定化培养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内陆盐湖卤虫卵孵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国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四个盐湖中生产的卤虫卵的孵化特性和提高其孵化率的几种化学处理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内陆盐湖的卤虫资源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两种硅藻生长繁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近期对尿素、硝酸盐、铵盐等不同形态的氮、磷酸盐、硅酸盐和盐度、温度等对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 1.以尿素、硝酸盐和铵盐三种不同形态的氮素作为培养此两种硅藻的氮肥源,试验证明以尿素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硝酸盐,铵盐最差。 2.尿素态氮的浓度以20ppm最适宜,过高过低对硅藻的生长繁殖都不利。 3.在上述前两种氮肥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硅酸盐,可以促进硅藻的生长繁殖。 4.用氮、磷、铁比例为20:1:1ppm的培养液培养硅藻的测定试验证明,培养过程中磷很快消耗到最低水平,需要提高或补充含量,而氮仍有相当数量的余存量可供利用。 5.在盐度为10—35‰的范围内,盐度的不同并非是影响硅藻正常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当盐度略高或略低时,在接种初期有轻微的影响,但经过短期的适应后,很快就转为正常。 6.骨条藻生长繁殖的适温范围为20—25℃,牟氏角毛藻为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