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基于前期绵羊肉用性状GWAS研究结果,旨在探讨RIPK2基因对乌珠穆沁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找到该基因中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对GWAS结果进行验证。【方法】在343只乌珠穆沁绵羊试验群体中,选取其中30个个体的血液DNA样本,以相同浓度组成池DNA,设计引物对RIPK2基因外显子及其上下游1 000bp的调控区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检测为目的条带后测序。使用DNAMAN和Chromas2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分析,采用飞行质谱方法对检测到的SNP位点及前期GWAS得到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使用Haploview软件对多态位点构建单倍型及连锁不平衡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RIPK2基因SNP位点与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共发现了4个多态位点,A5536G的同义突变rs01位于第四外显子内,在该位点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基因型频率为0.42,AG基因型频率为0.45,GG基因型频率为0.13,优势等位基因为A,其频率为0.65;在第七外显子上检测到T8952C错义突变rs02,在该突变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频率为0.82,TC基因型频率为0.16,CC基因型频率为0.02,T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在第十外显子检测到 T2836C的突变rs05,在该位点检测到两种基因型TT和CC,没有检测到杂合子基因型,TT基因型频率为0.25,CC基因型频率为0.75;上游调控区发现一个G5181C的突变rs30,有3种基因型,其中GC基因型频率为0.50,CC基因型频率为0.18,GG基因型频率为0.32,G为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为0.58; GWAS得到的SNP位点是T4456C,在本研究中被命名为rs34,在该位点有3种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频率为0.49,TC基因型频率为0.37,CC基因型频率为0.14,优势等位基因T的频率为0.68。χ2适合性检验发现,除rs34位点外,其余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rs02位点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其余位点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rs01和rs02位点强连锁,在群体中共构建了3种单倍型,AT 为优势单倍型,其频率为0.645,这两个位点共构建了6 种基因型组合,其中AATT为优势基因型组合,频率为0.425。单标记关联分析表明:rs01位点的AA、AG基因型的个体和GG基因型个体在4月龄体重、胸围上差异显著(P<0.05),在6月龄体高、胸围上差异显著(P<0.05)。rs02位点CC基因型个体在4月龄体重、体高、胸围和6月龄胸宽上显著优于TT、TC基因型个体(P<0.05),在4月龄体斜长、6月龄体高和体斜长上极显著优于TT、TC基因型的个体(P<0.01)。rs30位点上,GG基因型的个体在4月龄体重、胸围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差异显著(P<0.05),3个基因型的个体在6月龄胸围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rs34位点的3个基因型的个体仅在4月龄体重上差异显著(P<0.05)。rs01-rs02组合基因型关联分析发现:GGCC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在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上与其他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GGCC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在6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宽上与其他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差异显著(P<0.05)。【结论】RIPK2基因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其SNPs作为分子标记对乌珠穆沁绵羊生长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某院肝胆外科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该院住院病区2014年1-12月份内肝胆外科使用PPIs的手术患者电子病历933份,对PPIs的预防应用指征、给药途径、术前术后、疗程及更换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933例病例中,肝胆外科最易患有的疾病是胆囊结石(26.58%)、肝胆管结石(20.04%)、肝癌(19.72%).PPIs使用率最高的前3名是泮托拉唑针40 mg(29.35%)、兰索拉唑针60 mg(19.76%)、泮托拉唑针80 mg(18.54%).7种PPIs中,使用注射剂的比率高达87.87%,只使用2种口服制剂.泮托拉唑针、奥美拉唑针、兰索拉唑针都是术后给药居多,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术前和术后使用差别不大.泮托拉唑针用药疗程偏长,最长达23 d.结论 PPIs使用疗程偏长、更换使用PPIs频繁及注射剂型使用过多可能是造成PPIs过度使用的主要原因,应建立合理使用PPIst指南,进一步改善PPIs不合理用药现状.  相似文献   
63.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以科学合理的原则与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客观分析国内外秸秆还田机发展现状,阐述我国秸秆还田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对秸秆还田机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生态因子及矿质元素对红花槭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  陈刚  张冬梅 《北方园艺》2012,(13):86-88
分别对不同时期红花槭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及矿质元素(包括全N、全P、全K、全Cu、全Fe、全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生态因子(温度、湿度等)对红花槭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色素苷含量在红花槭变色期大幅增加,是导致其变色的主要色素;大量元素含量7~9月变化相对稳定,是进行叶分析的最佳时期;花色素苷与全P、全Fe、全Zn和昼夜温差呈显著正相关,有计划地提高P和Fe、Zn的施入量以及加大温差,可以促进花色素苷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方法:根据门诊处方退药92例中所涉及的药物名称、类别.剂型以及医师填写的退药原因作汇总分析。结果:退药处方中.药品类别主要是抗感染药物、补益类中成药、心脑血管类药物。退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依从性差,因不良反应退药占退药总数的63.0%;其次是不合理用药、经济原因、重复取药、患者拒绝用药、患者药物禁忌症等因素。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及合理性监督.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6.
为选育优良的淇河鲫家系,本实验以4个鲤群体和1个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var.Qihe)群体为亲本共建立家系19个。6月龄时从各家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植入PIT标记,22月龄时测量其体长、体高与体质量,比较各个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性状、变异系数及体型。共筛选出7号、10号和15号3个养殖成活率较高的家系、2号和11号2个快速生长家系以及2号和29号2个体型较高的家系,研究显示:各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体型与同源或异源精子无明显关联,而与具体的父母本有关,但是其变异系数在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建立的家系之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SPR在锦鲤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获得spr 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模式,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R蛋白在皮肤、鳍条和鳞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pr cDNA全长879 bp,包含132 bp和134 bp的5′和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510 bp,编码170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锦鲤SPR具有保守的adh_short_C2结构域,与金鱼相似性高达97.7%。spr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皮肤的表达量最高。spr在锦鲤个体发育的4个阶段表现为先降后升。纯红、纯白及红白3种体色锦鲤皮肤、鳞片和鳍条中sp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在纯红锦鲤皮肤中表达量最高,红白锦鲤白色皮肤、鳞片和鳍条的表达量最低。SPR组织定位分析显示,红色锦鲤和白色锦鲤皮肤中均检测到阳性信号,其中红色皮肤阳性信号强度高于白色皮肤。研究表明,spr可能与锦鲤红/黄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锦鲤体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68.
摘要 为探索StAR基因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鳖StAR基因全长cDNA,采用Real-time 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AR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对其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同时检测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处理雄性中华鳖后StAR在精巢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377bp,开放阅读框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华鳖StAR与龟类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tAR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StAR基因于中华鳖胚胎发育16期已有表达,20期表达量最高,提示StAR可能参与中华鳖早期性腺分化;来曲唑处理的中华鳖精巢中,StAR表达量显著降低。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构建中华鳖StAR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经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获得中华鳖StAR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tAR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与荧光定量结果基本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AR蛋白在卵巢间质细胞、精巢的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及胞质中表达。研究表明,StAR基因可能参与中华鳖性腺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69.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过量投喂产生的残饵和大量代谢废物在水中积累,并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态氮在水体中富集,对鱼类的抗氧化系统、呼吸及神经系统均存在较大的危害。本研究以6月龄淇河鲫()幼鱼[体重(15±2)g]为实验对象,研究水体中过量氨氮(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300 mg/L)对淇河鲫脑、鳃、肝、肾的组织学损害。结果发现,淇河鲫安全养殖的氨氮浓度为16.6 mg/L,超过安全浓度后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及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脑神经纤维结构被破坏的程度增大,神经细胞体出现不同程度坏死;鳃小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聚拢,鳃丝基部充血肿大,鳃丝间隔增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泌氯细胞和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超显微观察发现,鳃小片出现萎缩,上皮细胞脱落,细胞表面分泌物增多;肝组织中心静脉周围肝细胞排列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肝小叶轮廓模糊不清且间距增大,肝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溶解,细胞表面粗糙且分泌物增多;肾组织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和扩散、肾小囊腔膨大、肾小管腔缩小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肾小球坏死。以上结果表明高浓度氨氮对淇河鲫幼鱼的神经、呼吸及代谢相关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在淇河鲫大规模养殖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水体中氨氮浓度,践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0.
以郑州市区园林绿化银杏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胸围、树高、生长状况、配置形式、栽植时间、树龄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找出了郑州市园林绿化用银杏在养护管理、大树移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