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江西红壤α-淀粉酶分离株的多态性。[方法]以江西红壤中分离的产α-淀粉酶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研究产α-淀粉酶菌株的多态性。[结果]从江西红壤中共分离到33个产α-淀粉酶的菌株,用HhaI酶对这些菌株的16S rDNA进行酶切,共得7种酶切类型。这些菌株存在表型差异,而且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遗传背景有很大相似性,但个别谱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结论]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产α-淀粉酶的菌株在红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42.
黄智慧  马爱军 《水产学报》2010,34(5):719-725
以体重(150±10)g,体长(18±2)cm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希夫氏试剂(AB-PAS,AB染液pH2.5,pH1.0)染色方法,研究高温23和(27±0.5)℃胁迫对大菱鲆体表黏液细胞分布与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不断升高的外界刺激下,体表皮肤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分布与数目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与对照组[常温(16±0.5)℃]相比,Ⅱ型粘液细胞增幅最大,Ⅳ型次之,Ⅰ型变化不显著,而Ⅲ型增幅呈现出无规律性。研究认为,体表粘液中含丰富的溶菌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等水解酶类,其酸性环境可以溶解寄生物从而保护机体,但是,随着水温不断增加,病原微生物活力提高,对鱼体构成威胁,而Ⅱ型和Ⅳ型粘液细胞均为使AB呈阳性的酸性粘多糖,随温度的升高其分泌的酸性粘液成分而显著增加,可有效地防止病原菌侵入,为体表粘液的免疫防御功能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3.
半滑舌鳎摄食机理及营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半滑舌鳎苗种培育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由于半滑舌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困难,产业化养殖规模仍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半滑舌鳎的投喂摄食难题,本文对其捕食特征、摄食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半滑舌鳎摄食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半滑舌鳎摄食机制具有两种模式:(1)对运动状态饵料,利用机械感觉定位(侧线),利用化学感觉识别(口咽腔味蕾);(2)对静止状态饵料,利用化学感觉定位(嗅觉),利用机械感觉识别(无眼侧乳头状突)。基于半滑舌鳎的摄食机理,作者认为,对半滑舌鳎营养策略问题,应从在饵料中添加诱食剂增强嗅觉刺激和强化侧线刺激两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4.
针对3个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采用21对微卫星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成功扩增出具有一定多态性片段的微卫星位点共19个。共得到125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11,平均值为6.5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7.8,平均值为4.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156-1.0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9-0.8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3-0.858。广州、上海、江苏3个群体的PIC由小到大依次为0.588、0.633、0.655,三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48、0.062、0.076,平均值为0.081,表明三群体间发生了小程度的遗传分化。三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UPGAM分析显示,广州和上海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351),广州和江苏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0.204),聚类分析显示,广州群体和江苏群体聚为一类,上海群体为一类。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养殖群体的养殖环境,也表明3个养殖群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特别是江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作为选育群体具有一定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45.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鲍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2007~2010年度18月龄体重性状的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0年度所构建的大菱鲆选育家系群体18月龄体重性状的信息维数介于0.9422~0.9586之间,不同年度之间的信息雏数变异不显著,这说明不同年度各选育家系群体18月龄体重性状的信息维数均为较大值,所统计群体的遗传变异都十分丰富,统计性状的变异范围也较大,显示出良好的育种潜力。相应数据的关联维数分析结果表明,除2008年度小尺度范围的关联维数是0.4284外,其余各小尺度范围的关联维数均高于0.73,这表明,从分析结果的总体来看,大菱鲆各选育家系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结构的相关性较高;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作为研究分形特征的指标,从两个角度阐明了选育性状遗传结构的分形特征,在实际的良种选育过程中,应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确定适当的留种率。  相似文献   
47.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2、10 mg/kg镉和毒死蜱的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白菜生长、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与毒死蜱单一处理或复合处理均能提高蔬菜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镉与毒死蜱复合污染下,低浓度镉处理可促进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浓度则抑制其活性.镉与毒死蜱单一处理或复合处理会降低蔬菜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对蔬菜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了给生产上采取增施磷肥措施提高茶园土壤硒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和P-Se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Se(Ⅳ)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液3种pH条件下Se(Ⅳ)的吸附平衡时间无明显变化。当吸附液pH=3时土壤对Se(Ⅳ)的吸附量显著高于pH=5和pH=7的处理,而后两者之间差异较小。P-Se交互作用不仅延长了Se(Ⅳ)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且导致其平衡吸附量显著下降。茶园土壤对Se(Ⅳ)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而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可较好地描述Se(Ⅳ)的吸附热力学特征。P对土壤中Se(Ⅳ)吸附行为的影响与两者的摩尔浓度比以及添加顺序有关,在3种不同添加顺序下,Se(Ⅳ)吸附量的大小为先加Se后加PSe与P同时加入先加P后加Se,且当P/Se摩尔浓度比1时,土壤对Se(Ⅳ)的吸附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9.
日本矮生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是一种喜湿、耐荫、耐寒的地被植物,具有耐贫瘠、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3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日本矮生沿阶草在该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0.
微颗粒饲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颗粒配合饲料又名人工浮游生物,美国科学家自 20世纪 60年代率先进行这方面的研制和生产,一些水产研究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等已开始生产和销售微颗粒饲料。随着研究的深入,微颗粒配合饲料在营养和性状上越来越完善,其适口性、水中悬浮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好,特别是针对鱼、虾、蟹及贝类幼体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配制生产专用的微颗粒饲料,经过与轮虫、卤虫并用到完全替代轮虫和卤虫,微颗粒配合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微颗粒配合饲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浮游生物混合使用进行育苗生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