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中添加不同含量鱼粉为原料,利用高湿挤压技术生产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实验设置了8个处理组,鱼粉含量分别设计为:10%、20%、30%、40%、50%、60%、70%、80%。每个处理组混合配料1 kg。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鱼粉添加量的增加,产品的组织化度、弹性、聚结性逐渐下降,硬度增加。鱼粉的添加量上限为80%,在50%时开始发生喷爆,60%~80%的混合物挤出后产品组织化程度低,易碎。  相似文献   
52.
经5周饲养,研究了盐度(10、30)和草药野马追(0、0.1%、0.2%、0.4%、0.8%、1.6%、3.2%)对中国明对虾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野马追及盐度和野马追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明对虾的终末质量、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饲料系数。在2个盐度水平,随饲料中野马追添加量的升高,中国明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当到达最大值后,中国明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随着野马追添加量的升高而下降;而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达到最小值后,然后上升。  相似文献   
53.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生长、蜕壳及能量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盐度(15,20,25,30,35)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生长、蜕壳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探讨了三疣梭子蟹生长的最适盐度、蜕壳与生长的关系以及不同盐度水平下蟹的蜕壳同步性。实验时间为50 d,结果显示:1、盐度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的摄食、生长和能量利用。盐度20、25和30组,三疣梭子蟹的日摄食率(FId)较小,但其食物转化效率(FCEd)较高,其中盐度30组蟹的食物转化效率显著高于盐度15和35组(P<0.05),与盐度20和25组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20、25和30组的能量吸收效率(K1)和净生长效率(K2)显著高于盐度15和35组。实验结束时,盐度30组三疣梭子蟹获得了较高的湿重、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且显著高于盐度15和35组(P<0.05),而与盐度20和25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回归分析表明,当水体盐度为26.3时,三疣梭子蟹特定生长率(SGRd)最大。2、不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幼蟹从Ⅶ期生长到Ⅹ期的蜕壳周期为18.9~23.5 d,各盐度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盐度30组三疣梭子蟹蜕壳周期较其他盐度组缩短了3.1~4.6d。低盐(15)下,三疣梭子蟹出现MDS(蜕壳未遂)死亡,蜕壳受到抑制;而高盐(35)则抑制三疣梭子蟹新壳的硬化,盐度20和25组三疣梭子蟹的蜕壳同步性较好。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养殖生产中水体盐度控制在25左右有利于三疣梭子蟹的蜕壳同步及生长。  相似文献   
54.
为解决三疣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中的同类相残、雌雄争偶以及集中上市而价格低迷等问题,2002年,分别在河蟹幼蟹培育池、虾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竹笼吊养及散养对照试验。2003—2004年,利用河蟹幼蟹培育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笼式吊养生产,养殖面积13.34hm2,收获0.300kg/只以上商品蟹分别为104720.0kg和118625.0kg,商品蟹平均产量分别为7850.1kg /hm2和8892.4kg /hm2,产值分别为628006.00元/hm2和711394.30元/hm2,利润分别为368227.80元/hm2和407940.50元/hm2,年养殖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8%和73%,2004年产量、利润及成活率分别较2002年虾池散养对照试验提高了70%、87%和52%,增收189867.00元/hm2。该项技术利用空闲的河蟹幼蟹培育池,采用笼式吊养全雌梭子蟹,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体长为4~7em的凡纳滨对虾对体长为2~17mm的藻钩虾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捕食藻钩虾的能力随着对虾体长的增长而增加。体长4cm的凡纳滨对虾不能捕食13—17mm的藻钩虾,而主要捕食2~7mm的藻钩虾,其在凡纳滨对虾日摄食量(干重)中所占比例达80%以上。5~7cm的凡纳滨对虾可捕食2~17mm的藻钩虾。随凡纳滨对虾体长增加,捕食大规格藻钩虾的比例也增加。  相似文献   
56.
条石鲷生物学及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S.)(图又彩中插2),俗称日本鹦鹉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  相似文献   
57.
简要介绍了条斑星鲽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详细介绍了条斑星鲽的集约化养殖技术,指出了该鱼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8.
文章简要介绍了圆斑星鲽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并提出了圆斑星鲽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青蛤的生物学及其繁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俗称黑蛤、铁蛤、圆蛤和牛眼蛤等,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oidae),为一种常见的底栖贝类,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在沿海滩涂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本文综合介绍了青蛤生物学及其养殖的研究概况,以期为我国青蛤的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0.
密度和投饵频率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361、722和1 084尾/m2)和投饵频率(1、2和4次/d)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时间6周。结果表明:在3个密度水平,随投饵频率的升高,对虾摄食量、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吸收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在3个投饵频率水平,随密度的升高,对虾摄食量、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吸收效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