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7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东海越冬鳀鱼的分布与水文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绍赛 《水产学报》1989,13(3):201-206
越冬鳀鱼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最适水温(11~13℃)水平梯度大的冷水或暖水舌锋区,其水平位置,范围大小和鱼群密集程度随最适水温分布趋势的逐月变化和年际变化而发生变化。 鳀鱼垂直分布有昼夜变化。在无温、盐跃层水域,白天鳀鱼分布于中下层或近底层,且易集成小群;夜间鱼群分散,几乎分布于整个水层。但在有温、盐跃层的水域,因受跃层的影响,鳀鱼常常分布于跃层之上的水层。  相似文献   
52.
莱州湾污染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8年4、7、10月对莱州湾污染调查结果,讨论了入海污染物对莱州湾的污染影响、分布特征及其入海通量。结果表明,莱州湾主要污染物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结果,小清河是莱州湾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渔业资源影响关系表明,环境因子对幼虾对虾相对数量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1990-1998年COD与幼对虾相对数量相关相对较明显(γ=-0.565.8),无机磷和无机氮与幼对虾数量相关性不明显,但从不同时间段看,1990-1993年只有无机氮与幼对虾数量相关性明显,呈正相关关系,而1994-1998年COD、无机磷与幼对虾相对数量却呈显著负相关(γ=-0.86333,γ=-0.7928)。说明近年来COD、无机磷对莱州湾幼对虾相对数量的变动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陆源性污染对海域环境影响加剧,使得渔业资源,结构,组成和数量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口污染的加剧,不仅破坏了渔业资源,更重要的是破坏了产卵场。鱼卵的种类和数量在小清河附近海域的分布范围也缩小,仔稚鱼分布数量,已由小清河附近海域北移至黄河口至刁口一带,仔稚鱼有回避该区污染的现象,在莱州湾中,小清河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即有代表性,又有普遍性,从中说明了渤海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危害。  相似文献   
53.
乳山湾缢蛏养殖老化滩涂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翻耕和翻耕并筑池的物理修复方式对乳山湾西流区面积约为8.67hm^2的老化滩涂进行了修复和缢蛏养殖实验。实验从2003年3月投播蛏苗到2004年7月成蛏收获,共进行了16个月。结果表明,(1)翻耕30、45cm和翻耕筑池3种修复方式均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修复区缢蛏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0.33、0.26和0.59kg/m^2,平均壳长分别高1.9、1.4和6.1mm。3种修复方式中,以翻耕筑池的效果最佳。(2)修复区和对照区缢蛏产量与底质中硫化物和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平均泥温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
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等进行了研究.包括循环水处理技术、设施与设备等,对系统各环节的性能及水质指标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确定了循环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养鱼池→自动控制微滤机→快速过滤器→蛋白质分离器→生物净化池→水温调节池→紫外线消毒池→高效增氧罐→水质监测→养鱼池)及系统主要设施设备(自动控制微滤机、快速过滤器、蛋白质分离器、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高效溶氧罐、分子筛制氧机、管道式离心泵等).  相似文献   
55.
乳山湾海水,底质及贝类体内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1995年6-9月对乳山湾的综合调查,初步摸清了乳山湾海水,底质及贝类体内砷的分布。该水域内砷的浓度范围为0.72-6.80μg/L,其平均值为1.94μg/L;底质中砷的含量范围为5.0-9.6mg/kg,平均值为7.77mg/kg;  相似文献   
56.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收支平衡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控制养殖水体中溶解氧(DO)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主要技术之一。概述了养殖水体中DO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养殖水体中DO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了各种氧收支及平衡研究模式和测定方法。展望了上述技术在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7.60mg/L和390.78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0mg/L和1.73mg/L;而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1.07mg/L和130.66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2mg/L和1.14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大菱鲆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毒的个体开始急躁不安并沿槽壁狂游,频繁发生相互碰撞或与槽壁摩擦,随后行动减缓并伴有侧游或侧翻动作,呼吸速度减慢,发生昏迷并沉落水底,直至死亡。死亡的大菱鲆鱼体弯曲,体色变淡,鳃盖张开。无论在过饱和氧还是在正常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毒性都远大于亚硝酸盐的毒性,同时高浓度溶解氧的存在使大菱鲆对这两种毒物的耐受能力得以提高。提出了在大菱鲆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大菱鲆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58.
乳山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对乳山湾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调查结果,对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山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除5月的Hg、As平均含量略低于8月外,其他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5月高于8月。在表层沉积物中Cd的富集程度最大,除5月1号测站外,污染指数超过1.0。水平分布除Cd为湾口处含量较低外,其他重金属基本呈湾口和湾底含量较高的分布趋势。单个重金属潜在危害系数表明,Cd的E值大于其他重金属的E;值,其他重金属的E值均小于Hakanson所提出的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的轻微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表明重金属对乳山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元素主要是Cd,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Zn。与历史同期调查相比,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升高幅度最大。从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两次RI调查均值小于150,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9.
马绍赛 《水产学报》1989,13(3):201-206
越冬鳀鱼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最适水温(11~13℃)水平梯度大的冷水或暖水舌锋区,其水平位置,范围大小和鱼群密集程度随最适水温分布趋势的逐月变化和年际变化而发生变化。 鳀鱼垂直分布有昼夜变化。在无温、盐跃层水域,白天鳀鱼分布于中下层或近底层,且易集成小群;夜间鱼群分散,几乎分布于整个水层。但在有温、盐跃层的水域,因受跃层的影响,鳀鱼常常分布于跃层之上的水层。  相似文献   
60.
菲律宾蛤仔死亡环境条件效应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菲律宾蛤死亡状况及生态环境的调查,初步定了温度,底质类型和底质中的硫化物是导致菲律宾蝓仔死亡可能因子。死亡效应模拟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对其进行组配,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泥温F=76.52〉F0.05(2,2)=19.0,对死亡呈显著影响,而底质类型和底质中的硫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