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不同接穗/砧木组合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组合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黑籽南瓜和新土佐为砧木,以津优1号、山农6号和新泰密刺为接穗,研究了嫁接和自根黄瓜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嫁接黄瓜与自根黄瓜相比,果实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及黄瓜特征风味物质(2E,6Z-壬二烯醛和2,6-壬二烯醇)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除新泰密刺/黑籽南瓜果实Fe和Zn含量低于自根黄瓜外,硝酸盐、单宁、可滴定酸、Ca、Mg、Fe和Zn含量均明显升高。不同砧木比较,以新土佐为砧木的嫁接黄瓜营养品质较好;春秋两季栽培相比,以秋季栽培的黄瓜果实品质较好。【结论】选择合适的砧木是降低嫁接的负面影响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2.
植酸酶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类环保与新型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一方面,具有生物活性的植酸酶通过催化和水解能将饲料中丰富的植酸及其络合物分解为能被畜禽利用的无机磷和肌醇,取代或减少在配合饲料中需要添加的无机磷。从而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节约大量无机磷资源,并大幅度减少畜禽粪便中磷的排放量,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植酸酶通过分解植酸,解除了对磷、钙、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合作用,提高了饲料潜在的营养价值和畜禽肌体骨骼矿化程度,相对降低了饲料成本,使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3.
山东春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春季露地种植的马铃薯主栽品种特性,促进山东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方法】通过对"鲁引1号""中薯8号""XS-07yh-03""早大白""双丰5号""13ab7""13as2""科薯6号""泰山5号""泰山7号"10个早熟主品种引进,研究在春季露地栽培下,不同马铃薯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等。【结果】花色除了"鲁引1号"和"科薯6号"品种外均表现为白色;皮色肉色除早大白品种外均为黄色;品种间单株块茎数差异不明显;平均单薯重以"XS-07yh-03"为最大,达95.5g;产量"泰山5号"最高,38256.0kg/hm2,其次"鲁引1号",为37900.5kg/hm2。"泰山5号"和"鲁引1号"的商品薯率也表现较高,分别为85.3%和83.8%。【结论】综合考虑商品薯率和产量,以"泰山5号"和"鲁引1号"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4.
以"泰山5号"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开展早熟马铃薯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通过建立氮肥、磷肥和钾肥三因子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研究马铃薯最高产量、收益等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果上钾肥氮肥磷肥;一元二次肥料数学模型优于三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数学模型;N_2P_2K_2处理下产量和收益最高,分别为2 685.57 kg/667 m~2、6 485.22元/667 m~2。综合比较产量、收益得出最佳肥料用量,氮肥24.00~25.97 kg/667 m~2、磷肥4.00kg/667m~2、钾肥34.00~45.16 kg/667 m~2,比例约为2.50∶0.40∶3.96。  相似文献   
105.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了园艺专业模块式教学以及"2+1+1"校所(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6.
羧甲基壳聚糖灌根对日光温室黄瓜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采用O(CK)、1/1500、1/1000和1/500(w/v)4个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进行灌根处理.以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于生长期黄瓜灌根.能明显提高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显提高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面积。显增加了黄瓜的产量.改善了黄瓜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7.
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出台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2万hm^2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108.
以‘新泰密刺’和‘津优1号’黄瓜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发芽方式,研究了添加纯化腐植酸PHA(添加浓度0、25、50、100、150mg·L~(-1))对NO_3~-胁迫下(75mmol·L~(-1))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芽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O_3~-胁迫使黄瓜种子发芽率、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下胚轴长度和粗度以及幼芽鲜质量明显减少;添加PHA处理使2个黄瓜品种的上述项目值都明显增加,表明部分缓解了NO_3~-胁迫。黄瓜种子发芽过程中,由于NO_3~-胁迫,幼芽的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增加、子叶中α-淀粉酶活力下降、胚根脱氢酶活力增加;胚根和胚轴中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增加。添加PHA后,幼芽的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减小,随PHA浓度的增加,减小的差值变小;子叶中α-淀粉酶活性和胚根脱氢酶活性增加,添加PHA浓度高时呈下降趋势;胚根和胚轴中MDA含量减少,添加PHA浓度高时又有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添加PHA浓度高时显示下降趋势;SOD、P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黄瓜种子发芽受到NO_3~-胁迫时,都因PHA的添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对NO_3~-胁迫的正向缓解,使幼芽趋于正常。黄瓜种子发芽在NO_3~-胁迫添加PHA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也表现出品种和器官不同的感受性差异。该试验表明,以PHA添加100mg·L~(-1)处理对胁迫NO_3~-下黄瓜种子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土壤环境、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设施番茄科学有效的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青农866为试验材料,设置有机肥不同配施量处理(CK,100%化肥;T1,15%有机肥+85%化肥;T2,30%有机肥+70%化肥;T3,45%有机肥+55%化肥;T4,60%有机肥+40%化肥;T5,75%有机肥+25%化肥;T6,100%有机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养分及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设施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其中T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为50.0×105 CFU/g,土壤细菌数量以T4处理最多,为6.3×108 CFU/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以T5处理为最高,分别为0.44和16.38 mg/g,T4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为0.35 mg/g.与CK相比,>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2.94%~20.5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6.30%~143.37%,全氮含量提高16.56%~129.80%,C/N提高6.29%~17.39%.此外,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改善番茄品质和提高产量,T1处理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7.22 mg/kg,较CK增加80.50%,糖酸比以T2和T1处理较佳,分别为8.80和8.67;产量以T1处理最高,为161890.94 kg/ha,较CK增产12.01%.[结论]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改善设施土壤环境、提高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且土壤环境改善与品质、产量的提高并非不可协调,在实际番茄生产中可优先采用减少15%化肥施用量同时配施适当有机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0.
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番茄品质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比较试验,以番茄品种STP-F318为试材,开展了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明显提高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改善果实品质,其中TCJ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达到17.53μmol/(m~2·s),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以TCJ处理最高,为31.92 mg/100 g,DCJ处理次之,为31.45 mg/100 g,TCJ处理与除DCJ处理外的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趋势类似,基质栽培较同茬土壤栽培均增加。DQJ处理、TQJ处理、TCJ处理和DCJ处理的糖酸比分别为8.23、8.31、8.42、8.54,口感较佳。除DQJ基质处理外,各处理同茬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增产,其中DCJ处理产量最高,为192 501.75 kg/hm~2。从年经济效益看,泰山、岱岳2个基地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分别提高了116 083.10、57 003.97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