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测定了海州湾、辽东湾、舟山沿海和莱州湾4个野生群体三疣梭子蟹(Porttmus tritubercalatus)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的抗氧化及其它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酶活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海州湾群体的三疣梭子蟹肝胰腺SOD酶活显著高于莱州湾群体(P<0.05).而与其它两个群体差异不显著;而血淋巴和肌肉组织SOD酶活各个群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海州湾群体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GSH-px酶活显著高于莱州湾群体(P<0.05),而与其它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各体组织中MDA含量、LSZ和ALP酶活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笔者全面比较了4个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免疫、抗病能力差异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蝗抗利尿肽(neuroparsin,PtNP)基因。该基因全长1920 bp,5¢端非编码区237 bp,3¢端非编码区1373 bp,开放阅读框309 bp,编码10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10.8 k D,理论等电点7.42。PtNP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具十足目动物蝗抗利尿肽典型的特征。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NP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P4的同源性最高(89%),并且三疣梭子蟹与拟穴青蟹首先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发现,PtNP基因在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和眼柄,在卵巢、肌肉、心脏和肝胰腺中表达量较低或不表达。通过分析PtNP基因在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发现,低盐胁迫可显著改变PtNP基因在脑、鳃和眼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其中在脑、鳃和眼柄中表达量分别最高上调至7.7倍、2.8倍和2.6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去除眼柄后该基因在鳃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去除双侧眼柄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去除单侧眼柄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PtN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且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53.
中国沿海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区的4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间的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象山群体(XS)与莱州湾群体(LZ)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前5个主成分差异贡献主要集中在大螯相关指标和甲长,累积贡献率为74.021%,群体间的差异受大螯和甲长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而雄蟹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212%,群体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侧齿和第一步足方面,主成分散点图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4%,其中以大连群体(DL)最低(64%),象山湾群体(XS)最高(100%);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70%,其中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的判别率最低(56%),象山湾群体(XS)的最高(10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日本蟳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日本蟳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亲缘关系的比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自交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体发育和形态性状的影响,通过人工定向交尾的方式,以建立的三疣梭子蟹连续1~9代家系内自交全同胞家系为材料,评价连续多代自交幼体发育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体发育方面,F1~F9代的排幼量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变态率研究中发现,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2个阶段中总体呈现衰退趋势,尤其自交家系程度高的F9代变态率最低,F9代Z1~M的4个阶段中变态率分别为74.87%、73.50%、59.17%、41.96%;在形态学方面,随着生长日龄与自交代数的增加,F3~F9代各项指标均低于F1、F2代家系,其中F9代各项指标皆为最小且与其他各代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150日龄时对梭子蟹整齐度的研究发现,F9代甲宽、甲长、体高变异系数分别为7.636 5、7.559 1、8.328 2,在所有家系中为最小,整齐度最好;除F2代家系外,随着姊妹交系数的增加,相对于F1代,全甲宽出现-6.12%~-21.95%的衰退,甲宽衰退系数为-1.85%~-16.36%,甲长衰退系数为-10.08%~-27.66%,体高衰退系数为-9.39%~-22.70%,体质量衰退系数为-13.39%~-47.99%,排幼量衰退系数为-9.03%~-45.13%。研究表明,自交对三疣梭子蟹的幼体变态、个体形态大小和150日龄个体的生长特性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一定程度的衰退。  相似文献   
55.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生长和育种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家系为分析单元,测量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新品种在80、100日龄的甲宽、体高和体质量3个性状,运用"海水养殖甲壳类动物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V1.0"及SPSS13.0软件,对其生长性能、遗传力及育种值进行分析,探讨育种值选择在三疣梭子蟹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80、100日龄的生长速度分别提高16.20%和19.35%,显示了较大的生长优势;采用REML法进行遗传力评估,发现三疣梭子蟹甲宽、体高、体质量80日龄遗传力分别为0.164、0.304、0.167,100日龄遗传力分别为0.125、0.241、0.117,属于中低度遗传力,说明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对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继续遗传改良效果更佳;最后通过BLUP方法评估家系育种值(EBV),比较发现育种值选择效率比表型值选择效率提高11.1%~19.38%。因此根据育种值进行三疣梭子蟹家系选择,在5%选择强度下利用表型值进行亲本选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三疣梭子蟹选育模式。该结论为三疣梭子蟹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 Apaf-1)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2032 bp,其中,ORF为1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9.13 kDa,理论等电点为7.67。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Apaf-1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Apaf-1的同源性最高,为51.27%,并与凡纳滨对虾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显示,Apaf-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在肝胰脏最高,其次是肌肉、心脏、鳃和眼柄,血细胞和表皮最低。不同盐度胁迫后,Apaf-1在Ⅱ期幼蟹体内表达水平在3 h达到最大值,此后,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Apaf-1在80日龄盐度20胁迫后三疣梭子蟹的鳃中呈上升趋势,在肝胰腺中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表明盐度改变能影响该基因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不同病原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血细胞中,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Apaf-1的表达于48 h到达峰值,为对照组的2.76倍(P<0.05),注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仅在12 h表达水平上调,为对照组的1.25倍(P<0.05);在肝胰腺中,注射副溶血弧菌后在72 h到达峰值,为对照组的5.44倍(P<0.05),注射WSSV后在12 h到达峰值,为对照组的5.89倍(P<0.05),整体呈上调表达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三疣梭子蟹Apaf-1基因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甲基转移酶是维持基因组甲基化状态的重要基因,本研究利用SMART-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甲基转移酶基因(PtDNMT1)。PtDNMT1基因cDNA序列全长5919 bp,包括483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61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48.15 kDa,理论等电点为4.68。结构预测发现,PtDNMT1有2个特殊的结构域,分别是锌指结构域(zf-CXXC)和甲基转移酶家族特有的Dcm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PtDNMT1基因与昆虫类的DNMT基因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发现,PtDNMT1基因在肝胰腺、鳃、卵巢、肌肉、胃、心脏、血液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最高,卵巢和鳃次之。进一步研究了低盐胁迫后PtDNMT1基因在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为胁迫6 h时鳃组织中PtDNMT1基因的表达即达到峰值(5.3倍),并一直持续到12 h (4倍),随后逐步下降,在72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3倍);PtDNMT1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规律类似于鳃,然而其达到峰值的时间稍晚于鳃(24 h),且上调倍数高于鳃(8倍);低盐胁迫后PtDNMT1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最初呈现下调趋势,之后(24 h)上调表达至峰值(2.2倍),且一直上调表达至72 h。本研究首次克隆了PtDNMT1基因,根据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征以及盐度胁迫后的表达变化情况,推测DNA甲基化在三疣梭子蟹低盐适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三疣梭子蟹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和舟山4个采样地点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2项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12个形态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全甲宽、甲长、体高、第1侧齿间距、第2侧齿间距、大螯不动指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826,说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全甲宽(X1)、甲长(X2)、体高(X4)、第一侧齿间距(X5)、大螯不动指长(X7)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为三疣梭子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三疣梭子蟹生长相关 SNP 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掘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与生长相关的SNP,本研究基于三疣梭子蟹比较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片段19条,利用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总长为17 387 bp的DNA片段;通过直接测序法发现74个SNP位点,分布频率为0.43/100 bp,其中转换突变的比例为80%,颠换突变的比例为20%,转换的比例远远大于颠换,符合"transition bias"原理。C/T(G/A)突变所占比例为60%,G/T(C/A)突变占20%,A/T突变占9.33%,G/C突变占10.67%,C/T(G/A)突变所占比例最大。内含子上突变发生的频率为1.34/100 bp,外显子上仅为0.17/100 bp,说明外显子上的碱基更加保守。通过飞行质谱法,在三疣梭子蟹生长性状分离群体中成功分型了10个SNP位点;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SNP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并且comp58070-R31位点与生长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一般线性模型的多元方差分析显示,comp58070-R31位点与体重、全甲宽、甲宽3个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长、体高2个性状为显著相关(P0.05);comp46623-F49位点与甲宽显著相关(P=0.05);comp49193-R333位点与甲宽显著相关(P0.05)。通过对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发现,三疣梭子蟹SNP标记观测杂合度(Ho)范围为0.162 8~0.833 3,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189 6~0.591 2,并且显示SNP标记的信息量低于微卫星标记。该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推进三疣梭子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0.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总长为1 712 bp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水通道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tAQP基因.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53 bp和788 bp,开放阅读框为771 bp,推测编码25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7.0 kD,理论等电点为8.2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AQP含有6个跨膜区和2个NPA单元,具有与MIP家族匹配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属于稳定蛋白;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PtAQP氨基酸序列与可口美青蟹(Callinectes sapidus) AQP1的同源性最高(87%),与可口美青蟹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PtAQP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通过分析PtAQP基因在盐度胁迫中的表达规律发现,盐度胁迫可显著改变PtAQ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到初始水平的表达趋势.该研究结果表明,PtAQ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渗透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