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首次进行了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线粒体 DNA 12SrRNA的序列分析。参考果蝇、蚤状溞序列对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片段做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 457 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 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 15. 32%),与果蝇、蚤状溞的相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含量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2.
3种白鲑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黑龙江水域的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和由俄罗斯引种的贝加尔凹目白鲑(C.autumnalis migrato-rius)和高白鲑(C.peled)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3种白鲑间的序列差异。在402 bp的Cytb基因片段中,3个乌苏里白鲑个体中出现了2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个碱基的差异,而贝加尔凹目白鲑和高白鲑的个体各出现1种单倍型;在577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中,3个乌苏里白鲑个体出现了2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而贝加尔凹目白鲑和高白鲑2个种的序列完全相同。研究结果表明,Cytb基因适用于白鲑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基于Cytb基因片段序列,利用Kimura-2模型构建的NJ树表明:乌苏里白鲑与贝加尔凹目白鲑亲缘关系较近;乌苏里白鲑与贝加尔凹目白鲑和高白鲑的分歧时间分别约为62.5万年和152万年,在更新世。[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8-14]  相似文献   
23.
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进行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线粒体DNA12SrRNA的序列分析。参考果蝇、蚤状序列对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片段做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457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15.32%)、与果蝇、蚤状的相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含量基  相似文献   
24.
陕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野生毛樱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保存和利用陕西野生毛樱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野生毛樱桃的7个自然居群140份样本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用10对SSR引物从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中共检测出92个等位基因,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6~14个。居群多态位点比率(PPL)为100%,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1.2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655,可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584,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672,表明陕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Fst=0.181,表明陕西野生毛樱桃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81.9%)内,遗传分化居群内高于居群间,基于Fst测得基因流Nm为1.128。利用UPGMA对7个毛樱桃自然野生居群进行聚类,可以分为3类:麟游(LY)、绣房(XF)、华阴(HY)、哭泉(KQ)归为第1类,小峪(XY)为第2类,鹦鸽(YG)和青化(QH)归为第3类。【结论】李属植物SSR引物在毛樱桃上能够有效的转移利用,陕西毛樱桃自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华阴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遗传分化居群内高于居群间,7个居群可聚为3大类。  相似文献   
25.
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的形态和同工酶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国黄海及日本新泻县粟岛近海的黄(鱼安)(鱼康)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群体计数性状中除第2背鳍鳍条数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余性状没有明显差异;二者在体长/臀鳍基长、头长/眼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可量性状比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中国黄海黄(鱼安)(鱼康)群体共记录了8个基因位点,其中,LDH*、AAT*、GPI*和G3PDH*共4个基因位点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27和0.02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28,遗传偏离指数均大于零;而检测的日本海群体的6个基因位点中,没有出现多态位点.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46,二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6.
金乌贼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其山东日照近海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对金乌贼眼、鳃、肌肉、口球、肝脏、鳃心6种组织的19种同工酶进行分析,检测出PGDH、GPI、MPI、IDHP、SOD、ME、AAT、DIA、MDH、LDH、G3PDH、PGM共12种同工酶在几种组织中有较稳定而清晰的表达。结果表明,金乌贼同工酶的表达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选择金乌贼3种组织(眼、口球、鳃心)进行同工酶分析,共记录了18个基因座位,其中3个基因座位LDH-2^*、G3PDH-1^*、PGM^*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1667(P0.99)和0.0556(P0.9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159和0.014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201,表明日照近海金乌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27.
对中国黄海及日本新泻县粟岛近海的黄鮟鱇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群体计数性状中除第2背鳍鳍条数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余性状没有明显差异;二者在体长/臀鳍基长、头长/眼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可量性状比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中国黄海黄鮟鱇群体共记录了8个基因位点,其中,LDH*、AAT*、GPI*和G3PDH*共4个基因位点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27和0.02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28,遗传偏离指数均大于零;而检测的日本海群体的6个基因位点中,没有出现多态位点。黄海和日本海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46,二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8.
对东营、青岛和温州近海的中国(Sillago sinica)3个地理群体共69尾样品进行了常规形态特征测定,以框架测量法测定了18个框架数据,并基于多变量分析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理群体可数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27个形态特征值中,东营群体与青岛和温州群体间分别有17个和14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温州和青岛群体间仅有6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存在交叉现象,无法检测到与地理相对应的分支类群;根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构建的散布图显示,东营群体个体相对集中。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中国3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东营群体与其它两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大。该研究为中国种群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其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在盐度30和水温20 ℃条件下,分别配制钙离子ρ(Ca2+)质量浓度为200 mg·L-1(A组)、400 mg·L-1(B组,对照)、800 mg·L-1(C组)、1 600 mg·L-1(D组)和3 000 mg·L-1(E组)的人工海水,研究了水体ρ(Ca2+)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鱼体和耳石元素成分的影响。经60 d养殖发现褐牙鲆鱼体中仅钙(Ca)、锌(Zn)和铜(Cu)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中磷(P)、钠(Na)、镁(Mg)、锶(Sr)、铁(Fe)、锰(Mn)和镍(Ni)质量分数随水体ρ(Ca2+)的增加而下降。不同ρ(Ca2+)对褐牙鲆幼鱼耳石长、宽、长宽比和耳石质量影响显著(P〈0.05)。低浓度A组耳石长和耳石宽显著低于B组和C组,A组耳石长宽比(L/W)显著低于D组,A组的耳石质量显著低于B组和D组(P〈0.05)。其中w(Sr)随ρ(Ca2+)的增加显著下降,锶/钙(Sr/Ca)比、镁/钙(Mg/Ca)比随ρ(Ca2+)增加而下降。结果表明,水体ρ(Ca2+)对褐牙鲆鱼体成分、耳石形成及组分产生明显影响,ρ(Ca2+)能够影响鱼体和耳石元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30.
宋娜  高天翔  王志勇 《水产学报》2012,36(8):1153-1158
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比较分析了路氏双髻鲨日照和霞浦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度为548 bp的mtDNA控制区序列上,34尾路氏双髻鲨个体仅检测到5个单倍型,两群体均呈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日照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核苷酸多样度(π)以及两两序列比较的平均碱基差异数(p)(h=0.6000±0.1305;π=0.0046±0.0031;p=2.5333±1.4856)略高于霞浦群体(h=0.5109±0.0955;π=0.0024±0.0017;p=1.2899±0.8373);邻接关系树显示,5个单倍型明显分为两支,净遗传距离为0.016;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Fst=-0.047(P=0.914),表明两群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确切P检验结果也表明两群体存在随机交配现象(P=0.731);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呈双峰类型,其中一个峰对应类群内序列差异,另外一个峰对应两个类群序列间差异。研究表明,路氏双髻鲨较小的有效群体导致了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其资源状况已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