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40篇
  32篇
综合类   23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0 毫秒
71.
苦荞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苦荞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苦荞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苦荞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温室内培养苦荞资源,于3叶期,每个资源选取10株新鲜叶片,采用CTAB方法提取苦荞基因组DNA,结合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并照相保存,根据SSR检测位点构建[0,1] 矩阵,最后利用PowerMarker3.25和Structure2.3.4软件对83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8个植株性状分布较分散,大部分植株性状间呈现显著相关,植株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22%,基本可以显示苦荞种质资源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关系;不同植株性状间株高和主茎粗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变异最丰富。不同省份的资源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多样性,西藏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指数H′ 均值最高,为1.82,其次为四川,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1.78;不同省份资源植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四川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陕西叶宽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 最高,云南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 最高;植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相似产区的植株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3条核心引物共检测出208条清晰的条带,其中200条(96.15%)具有多态性,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6个和15.4个;不同引物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4-58个,重要的基因频率变化范围为0.02-0.86,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8-0.98,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35-0.98;不同地理来源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北方产区亲缘关系较近,西南产区亲缘关系较近,说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群体类别与产区存在一定的关系;来自陕西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最多、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性信息量最高,分别为12.0769、0.8365和0.8265;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将苦荞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显示苦荞种质资源穿插分布,资源的地理来源地分化不明显,但是同一产区的资源遗传距离较近,资源之间具有一定的产区分化。【结论】苦荞产区种质资源PIC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2大产区具有一定的资源交流和遗传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72.
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反演三江源区玉树、称多及玛多县的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选取光谱反射率(R)、光谱反射率的倒数(1/R)、光谱反射率倒数的对数〔lg(1/R)〕3个光谱指标,与表层土壤(0~30 cm)全氮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相关性最高的光谱指标,以达到显著性相关水平波段的主成分分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OLI影像的B1~B4和B7的R、1/R、lg(1/R)均与实测全氮数据达到显著性相关水平,以lg(1/R)变换最为明显;利用这5个波段lg(1/R)的第一、第二主成分建立负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其中建模样本的R2为0.621,RMSE为2.075,验证样本的R2为0.730,RMSE为1.493,RPD为1.849,反演模型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利用OLI影像可较好的估算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3.
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在小豆区域试验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2006~2008年国家小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XD01(保红9817-16)综合表现最优,XD 09(保红9823-35)次之,XD 02(湾选1号)综合表现最差.该结果与品种实际表现一致.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传统评价区试品种的一种补充方法,推广应用于国家小宗粮豆区域试验中.  相似文献   
7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5、20、25、30 g·L-1)PEG胁迫对1份野生大豆和3份栽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幼苗长势均与PEG浓度呈负相关,且野生大豆的抗旱能力强于栽培大豆.4份大豆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耐旱性,野生大豆的耐旱性最强,早熟黄次之,何豆12耐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75.
大棚西瓜长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是在大棚全程保护栽培条件下,采取适当稀植、合理整枝、调控肥水等栽培技术措施,预防植株早衰,在西瓜生长期内可采收5~6茬(批)瓜,亩产超过8000kg,提高了西瓜亩产量。  相似文献   
76.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延安市宝塔区杨家湾长期堆积牛粪和秸秆的腐殖土中筛选到17株纤维素降解菌,经刚果红培养基、赫奇逊培养基复筛,得到TC-2、TC-4、TC-5、TC-6、TC-8、TC-11、TC-12、TC-13共8株可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其进行纤维素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活力(FPA)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C-11产生的两种酶的酶活力均较高,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试验菌株。  相似文献   
77.
【目的】筛选杏鲍菇母种的最优组织分离部位及其菌丝体最适培养基,为杏鲍菇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杏鲍菇的菌盖和菌柄相接处、菌柄中部、菌柄基部3个不同部位各切取约0.5cm^2的内部组织块,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将生长的菌丝体在10种不同培养基中纯化复壮后,分别接种到麸皮综合固体培养基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比较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将生长最好的菌丝体接种于10个不同培养基中,观察菌丝体的生长状况,筛选杏鲍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结果】在麸皮综合固体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从菌柄中部生长的菌丝体明显优于从菌盖和菌柄相接处及菌柄基部,且三者菌丝体之间的日长速差异达显著水平。杏鲍菇母种在培养基A(马铃薯)、B(棉籽皮)、C(麸皮)、D(木屑)、E(黄豆)、G(绿豆)上的生长较好,菌丝体较密、整齐一致、颜色均一,但在C(麸皮)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培养基A、B。【结论】菌柄中部为杏鲍菇母种的最佳分离部位,以麸皮煮汁配制的综合培养基是生产杏鲍菇母种的较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78.
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株衰老,不同叶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保护性酶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旗叶活性氧保护酶含量高且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且增长缓慢,在籽粒灌浆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研究认为,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延缓叶片衰老,对促进糜子籽粒充实,提高糜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生产上用于防治二化螟的农药种类繁多,为了比较不同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2007年,我们选用了10种农药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对其药效进行评估,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0.
在现今保护物种的世界上,真菌还是个新成员。保护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运动已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之久,而植物成为保护的核心也有数十年了。目前,两栖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都出现了濒危物种。近些年来,对于无脊椎动物也需要保护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不知何故,在这条路上却遗漏了真菌,而且原因似乎并不让人高兴。从18世纪早期开始,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