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38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64篇
  71篇
综合类   334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41.
为明确葡萄园区干旱评价标准,制定了一种具有区域适用性的干旱指数,通过在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究所葡萄试验田进行干旱胁迫对比试验,得出一种结合植物生长图像与环境要素的干旱监测模型;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计算出土壤湿度与众多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得到干旱监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square)可达0.91,模型精确,拟合效果较好。搭建了一个干旱监测与预警平台,可以实时监控作物的生长状况,为精准灌溉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742.
橡胶草作为一种重要的产胶作物,喜冷凉气候,适合在新疆昭苏种植.因受春季积雪消融、土壤化冻和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昭苏县种植橡胶草生长时间短,春季多风、水分蒸发快,橡胶草成苗率低,影响其丰产性和稳产性.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4个方面介绍昭苏县橡胶草冬播种植技术,以期为橡胶草在昭苏县的冬季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3.
针对水稻育秧基质配制过程中常用原料泥炭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菌菇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菇渣废弃物需处理现状,本研究以不同体积菇渣替代泥炭进行水稻育秧基质配制,考察对比不同配方育秧基质育秧下水稻幼苗综合素质。结果表明:利用菇渣替代部分泥炭进行基质配制可行性较强,其中替代体积为20%-30%之间效果较优,与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基质(T1)相比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茎粗、叶宽等地上部农艺学性状,增加了叶面叶绿素含量,同时促进了水稻根系生长。同时发现水稻秧苗素质与基质酸碱性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在育秧基质中添加适当的酸碱调节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44.
氮肥调控对东北黑土春玉米氮利用及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唱  石卓  王少杰  焉莉  高强 《玉米科学》2021,29(6):118-126
2018和2019年在吉林省梨树县开展大田定点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对照(N0)、常规施氮(NConv)、优化施氮(氮分次后移,NOPT)、控释氮肥(掺混30%控释尿素,NCtrl)、增施有机肥(在NOPT基础上增施有机肥,FM)和秸秆还田(在NCtrl基础上进行秸秆全量还田,SR),采用通气法田间原位监测不同管理措施下的氨挥发通量,并计算氮肥利用效率及氮平衡,明确氮肥调控对东北黑土春玉米氮利用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Conv相比,各处理NOPT、NCtrl、FM、SR分别提高了14.1%、15.6%、24.2%和27.1%的氮肥利用效率。与N0、NConv、NCtrl、SR处理相比,NOPT、FM处理显著提高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达氮肥施用量的3.2%和4.2%。NOPT处理减少了46.2%的氮表观损失和30.1%的氮盈余。在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和肥料类型等方面进行调控,可在稳产的同时大幅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施用控释氮肥可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采用“掺混控释氮肥+秸秆还田”的调控措施更有利于增产增效,并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45.
746.
747.
为探究高效秸秆还田方式与施氮量结合模式,明确黑土区玉米秸秆腐解和氮素释放规律对还田方式和氮肥管理的响应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四平市设置连续两年(2021和202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探究覆盖(Straw mulch,SM)和翻压(Straw bury,SB)2 种秸秆还田方式和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7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的组合下,秸秆腐解率和氮素释放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秸秆腐解特征,其中SB处理的秸秆两年累积腐解率平均为83.0%,显著高于SM处理的65.3%;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N1和N2)秸秆腐解率提高9.8%。SB处理秸秆氮素两年累积释放率为62.5%,显著高于SM处理的46.0%,秸秆氮释放量分别为51和38 kg/hm2;施氮促进秸秆氮素释放,提高秸秆氮素释放率的比例为12.5%;秸秆还田方式与施氮量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且具有交互效应,其中SBN2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1 017.0和184.9 kg/hm2。统计显示,SB处理中施氮量、秸秆氮素释放量、穗粒数与玉米产量和吸氮量间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翻压还田和高施氮量组合时,可以促进秸秆腐解和玉米氮素利用。  相似文献   
748.
石卓  邓超  罗莎莎  王少杰  高强 《土壤通报》2023,(5):1128-1136
【目的】秸秆与生物炭施用会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而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微域环境的变化,可能减弱或延缓酶的响应强度,因此探讨土壤团聚体内酶活性对秸秆与生物炭施用的响应十分必要。【方法】依托设置在东北黑土已开展五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每年秸秆还田(SR,5 t hm-2)和单次施用生物炭(BR,30 t hm-2)以及二者联合(BS,5t hm-2+30 t hm-2)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内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SR显著提高各粒径团聚体中多酚氧化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平均增幅达33.4%和25.6%;而BR则显著提高了> 2 mm、<0.25mm粒径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及0.25~2 mm粒径中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30.2%、67.4%和44.4%。在氮循环相关酶方面,BR、SR和BS处理均显著增加> 2 mm、<0.25 mm粒径中的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0.25~2 mm粒径中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活...  相似文献   
749.
以白芨为供试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来优化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以探索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因素的大小顺序为: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 g/mL、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0.9 h、提取温度60℃。在此提取条件下,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2.71%。研究结果可为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