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乌鲁木齐市近几年在鹅养殖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疆的自然条件、养殖生产需求、本地的建筑材料等情况,分别对不同种类的鹅舍提出了设计、选址原则、建设要求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牛品种改良中突出的问题是应用冷冻精液配种后所产的母犊比例不高。本文主要介绍了乌鲁木齐市畜牧水产草原站为了提高冷配牛产母犊率,促进改良效果,使用母犊素进行提高母犊率试验的过程及使用后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恶臭污染作为一种感觉公害,已成为世界环境公害之一。介绍了恶臭污染的特点、除臭方法及监测标准等,并通过工程设计实例,着重探讨了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恶臭污染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罗甸县米槁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控水自然干旱22 d及复水15 d处理,研究米槁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米槁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MDA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都呈明显升高趋势,复水后降低;SOD、POD、CAT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见土壤含水量直接影响植物各项生理指标,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半数荧光灶形成量(FFD50)试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对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SRV9亲本毒株和rSRV9减毒株的病毒滴度、毒力及其致病性等病毒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以鉴定拯救狂犬病rSRV9减毒株与亲本SRV9毒株病毒滴度及毒力的差异性。试验结果显示,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rSRV9减毒株FFD50值为5.44~7.46logFFD50/0.1mL,LD50值为2.47~2.68logLD50/0.03mL;亲本SRV9毒株FFD50值为6.36~6.79logFFD50/0.1mL;LD50值为5.56~5.79logLD50/0.03mL,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出脑内注射SRV9毒株和rSRV9减毒株死亡小鼠脑神经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6.
设施光环境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包括设施光强和光质。不同温度下,两者与光合速率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建立融合作物光质需求的设施光环境智能调控模型,是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设计了温度、光照强度、光质比嵌套的植株净光合速率测试试验,获取了多因子耦合的试验样本,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融合黄瓜光质需求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光照强度和光质比寻优算法,获取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和光质比。最后,基于寻优结果,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红蓝光目标值调控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光合速率预测模型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的拟合度分别为0. 997 1和0. 996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 363 0、0. 436 7μmol/(m~2·s)。红、蓝光目标值调控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5. 087 8、10. 138 3μmol/(m~2·s),可满足调控模型精度要求。其调控效果相比于传统固定光质比调控模型有明显提升,为有效地进行设施光环境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塔额垦区6个团场的15个羊养殖场(户)采样并分离大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76株大肠杆菌,临床药敏试验显示,67.1%的菌株对5~10种的抗菌药耐药,32.9%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无完全耐药菌株,其中,164团分离株的耐药情况较严重,61.5%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161、165、168与170的情况稍好。塔额垦区规模化养殖场中的羊源大肠杆菌对当前临床上允许使用的多种类型抗菌药物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尤其是对临床中使用较多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这种耐药性的产生将对大肠杆菌病的抗菌药物治疗形成严重挑战,应选择性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乱用、滥用抗菌药物,建议以流行菌株的耐药性为依据开展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陕北地区风沙较大,加之临近渭河草滩地形较多。在风沙草滩地种植玉米时,为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需防止水肥的流失。本文针对风沙草滩地种植春玉米探讨水肥一体化种植操作规范,在肥料和玉米品种选用、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方面试验研究,确定适宜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方法,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研究饲料中铜对草鱼生长性能、肝胰脏和肌肉中铜铁锌含量的影响,为饲料中铜的安全添加提供理论依据。用铜含量分别为9.38(对照),28.17,46.21,80.07,208.54,439.50,679.72,873.37,1 365.42mg/kg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25.57 ± 0.47)g的草鱼56d,每14d取样1次。结果表明:饲料铜含量对草鱼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鱼体水分、鱼体粗脂肪和鱼体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铜含量≥87337mg/kg时,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铜含量的升高,草鱼肌肉铜含量无显著变化(其含量为1.52~1.65mg/kg),铁含量显著升高,锌含量则仅在14d时显著降低;肝胰脏铜含量显著升高,56d时,在铜含量1 365.42mg/kg的试验组达到22.97mg/kg;肝胰脏铁含量14d时显著升高,但在56d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肝胰脏锌含量在14d时显著降低,而在56d时,饲料铜含量≥439.50mg/kg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草鱼肝胰脏和肌肉中铜含量均低于我国水产品相关标准中规定的铜的限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在水温23~29℃下,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16.84±0.2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0周,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蛋白水平在20%~30%时,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对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在35%时,高脂肪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肝胰脏的蛋白酶变化规律类似于肠道;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但饲料中蛋白(30%,35%)和脂肪(8%,11.5%,15%)含量较高时,淀粉酶活性较稳定;肠道和肝胰脏的脂肪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但在蛋白含量(30%,35%)和脂肪含量(8%、11.5%,15%)的6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脂肪含量分别为4.5%、8%和11.5%时,饲料的蛋白含量对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脂肪含量为15%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草鱼饲料中蛋白含量为30%和脂肪为8%(即蛋白能量比21.7 mg/kJ)的试验组草鱼获得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