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2016-2018年4个季节的浙江南部近海黄鲫(Setipinna taty)的调查数据与水温、水深和盐度等水文数据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探究黄鲫的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最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显示,黄鲫最适栖息水温为11.2~33.6℃,最适水深为19~46.6 m,最适盐度为27.8~33.2。通过交叉验证发现,基于几何平均模型(geometric mean model,GMM)拟合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精确度较高。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黄鲫的最适栖息地分布存在一定季节变化,全年HSI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次为冬季和秋季。春季适宜性较高的栖息地集中在28°N以南、121.5°E以西,夏季分布在27.5°N~28.5°N、122°E以东,秋季分布在27.5°N~29°N、122.5°E以西和27.5°N以南、121.33°E以西两个区域,冬季分布在122.5°E以西。黄鲫是浙江南部近海重要的渔业种类,本研究通过探索黄鲫的栖息地分布和变化,旨在为黄鲫资源的变化预测与养护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42.
对2016-2019年浙江南部近海底拖网采集的主要鱼类进行食性分析,并结合前期摄食习性资料,以种间营养关系为基础构建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的食物网拓扑,以拓扑网络指标结合KPP运算确定该海域的鱼类群落关键种.结果表明:(1)对浙江南部近海的34种主要鱼类开展胃含物分析,共形成营养连接数276对.(2)拓扑食物网中带鱼(T...  相似文献   
43.
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杭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杭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用0.14、0.57和1.00 mg·L~(-1)3种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密闭处理杭白菜30 min,以等量的蒸馏水喷洒处理作对照,处理结束后,置于2±1℃、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0.57 mg·L-1的二氧化氯处理是杭白菜的最佳处理组,该处理条件对杭白菜的失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有效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抑制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此外,0.57 mg·L~(-1)的二氧化氯处理后,杭白菜可在2±1℃、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20 d且仍保持较高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二氧化氯在绿叶菜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淀山湖秀丽白虾形态特征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秀丽白虾是淡水湖泊中的重要经济种类。作为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研究其表型性状有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利于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机均匀选取淀山湖秀丽白虾140尾,体质量为0.6~3.1 g。利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体长(X1)、额剑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腹部长(X5)、腹部宽(X6)、尾扇长(X7)及体质量(Y)8个形态性状。以个体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秀丽白虾的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显示,体长、额剑长和腹部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性状;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为0.855,表明所选形态性状的确是影响体质量的关键形态性状;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g)为因变量,体长(X1)、额剑长(X2)和腹部长(X5,mm)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3.195+0.060X1+0.038X2+0.041X5。因此,以上形态性状为秀丽白虾选育提供了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45.
46.
根据2016—2018年3月初(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4个季节在浙江南部近海的温台地区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广义线性模型(GLM)和9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的叉长-体质量关系(W=aLb)及其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的镰鲳叉长范围为53.00~238.00 mm,平均叉长128.54 mm,优势叉长组为110.00~160.00 mm;体质量范围为3.80~420.50 g,平均体质量63.61 g,优势体质量为60.00~180.00 g。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最佳的生长拟合模型为同时存在季节和年份对镰鲳生长参数a,b的随机效应的组合模型;均方根误差结果同样表明该模型的性能最优。在最优模型中,参数a的固定值为1.75×10-5,参数b的固定值为3.083,表示镰鲳为正异速增长,肥满度较高。最优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a值在秋季最大,其次是夏季和冬季,而春季最小;b值与其相反。从不同年份来看:a值在2016年最大,2018年和2017年次之;b值在2017年最大,2018年和2016年次之。本研究分析了年份、季节与镰鲳的叉长-体质量关系,通过混合效应模型,显示出年份和季节对镰鲳的叉长-体质量关系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表明该模型在镰鲳的叉长-体质量关系的异质性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对1999~2005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审定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37%~44.5%之间的占总数的94%;脂肪含量在18%~22.5%之间的占总数的83.2%;播种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有40个,占总数的48.2%,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9.9%,脂肪含量平均为20.97%;并对品质与生物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8.
2010年10月~2011年3月金枪鱼延绳钓船在北大西洋西部水域(48° ~ 52°N/15° ~ 34°W , 3° ~ 15°N/34° ~ 40°W)兼捕524尾大青鲨(雄性328尾,雌性196尾),本文根据从中随机采集的51尾雄性(104~254 cm FL))和52尾雌性(135~211 cm FL)大青鲨椎骨样本进行年龄鉴定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叉长和脊椎骨半径的关系式为FL=192.8VR0.837 (n=117,R2=0.90);通过10%硝酸钴染色法观察脊椎骨轮纹,雄性的年龄范围为2~9龄,雌性为3~7龄;平均百分比误差指数(IAPE)为6.33%,精确度较高;采用实测的年龄-叉长数据估算雄性大青鲨年龄,逆算的年龄-叉长数据描述雌性大青鲨生长;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 L∞=330.4cm FL, k=0.15yr-1, t0=-0.64yr (雄性); L∞=295.7cm FL, k=0.14yr-1,t0=-0.62yr (雌性);雌雄寿命分别为21yr 和20yr。  相似文献   
49.
青草沙水库刀鲚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草沙水库在合龙和进水过程中引入长江口洄游的刀鲚,目前刀鲚是水库内的优势鱼类,其在水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对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青草沙水库随机采集的刀鲚样本进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全长分布、体重分布、全长与鱼体原重和净重的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性腺指数和摄食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平均全长分别为25.0 cm、23.4 cm,优势全长组均为20~25 cm;雌雄平均体重为52.0 g和41.0 g,优势体重组均为20~40 g;不分性别刀鲚全长TL与鱼体体重BW及净重DW的关系分别为:WB = 0.0008LT3.3983,WD= 0.0006LT3.4286;不分性别刀鲚的体重BW与净重DW的线性关系为WD = 1.0598WB-0.3425;雌、雄刀鲚的性腺重量与全长、体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雌雄刀鲚的性腺重量随全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雌雄性比为2.6∶1,经χ2检验不符合1∶1比例;雌雄性腺的发育期多为Ⅱ期,分别占各自总数的69.6%和72.2%,性成熟个体相对较少,4月份和7月份性成熟个体较多,而10月份和12月份成熟个体较少;雌、雄性腺指数具有差异性,雌性性腺指数大于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大于未成熟个体,性未成熟的个体性腺指数随着鱼体增大而增大,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却随着鱼体增大而减小;刀鲚胃含物中以虾为最多,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61.11%。  相似文献   
50.
根据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科学观察员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3个航次在印度洋西南部海域(1°~33°S,40°~75°E)采集的336尾大青鲨的数据,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大青鲨的优势叉长组分别为150~229.9 cm和150~250 cm,雌雄性比符合1∶1,且雌、雄大青鲨叉长无显著性差异;马达加斯加岛北部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大型性成熟个体为主[x=(207.6±30.6)cm],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温带海域兼捕的群体以中小型未成熟个体为主[x=(170.9±47.1)cm];50%雌性与雄性性成熟个体对应的叉长分别为183.6 cm与182.3 cm;胃含物中以鱿鱼和帆蜥出现频率最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渔业管理组织评估大青鲨种群资源状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