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沙柳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于2005年在达拉特旗测定了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和对照样地(未设沙障)的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酸碱度等理化指标,对比分析沙柳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表层细沙含量比对照样地提高15.1%、粘粒提高18.3%、粉沙含量是对照地的1.8倍,说明设置沙柳沙障能够增加沙丘表层细颗粒含量,有效控制地表粗化。设置沙柳沙障后沙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对照地的1.78倍,全氮含量是对照地的1.97倍,全磷含量是对照地的1.64倍,全钾含量是对照地的1.14倍,说明设置沙柳沙障能够改善沙丘土壤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32.
不同土壤肥力下玉米氮、磷、钾肥最佳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回归设计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下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养分投入量间的数量关系及土壤养分的供应潜力。结果初步建立了高、中、低肥力土壤上的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效应方程,求其最佳施肥量:高肥力.N 58.4 kg/hm~2.P_2O_5 194.3 kg/hm~2,K_2O 200.4 kg/hm~2;中肥力,N 187.9 kg/hm~2,P_2O_5 170.3 kg/hm~2.K_2O 173.2 kg/hm~2;低肥力,N 293.4 kg/hm~2,P_2O_5 214.8 kg/hm~2.K_2O 183.2 kg/hm~2。  相似文献   
33.
长白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在团聚体密度组分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对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为探究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和固定机制,本文利用干筛法分析了长白山原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杨桦次生林表层土壤有机碳于不同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并结合密度分组方法进一步探究团聚体有机碳的密度分组情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分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1~0.25、2、1~2、0.25 mm;原始红松林土壤重组有机碳(HF-C)比例达到77.0%,显著高于杨桦次生林,前者土壤有机碳更稳定。与游离态有机碳(FLF-C)和闭蓄态有机碳(OLF-C)相比,HF-C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配相对稳定,说明其在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固持中起着主导作用;大团聚体中,FLF-C约占67.4%,表明新鲜有机质直接参与大团聚体形成。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苯酚对多刺裸腹溞表皮和蜕皮的影响,试验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苯酚处理组(0.25,0.75,1.25,1.75,2.25 mg/L),分别对苯酚胁迫24,48 h后,观察多刺裸腹溞表皮的显微结构和蜕皮次数。结果表明,在苯酚胁迫24 h时,随着苯酚质量浓度的升高,表皮厚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苯酚质量浓度为0.25 mg/L时,表皮达到最厚,在2.25 mg/L时,较对照显著降低;胁迫48 h时,表皮厚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蜕皮次数在24,48 h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苯酚质量浓度为2.25 mg/L时,蜕皮次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苯酚对多刺裸腹溞的表皮厚度和蜕皮次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随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试验结果可为全面阐明虾蟹乃至枝角类等甲壳动物周期性的蜕皮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5.
基于组成特性的肉骨粉种属鉴别标志性变量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表征不同种属肉骨粉的组成特性,并进一步挖掘肉骨粉种属鉴别标志性变量,研究基于166个来源可靠的不同种属肉骨粉样本(猪、鸡、牛、羊源),从基本组分、元素组成、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组成4个方面全面获取物料组成特性信息。对比分析不同种属肉骨粉的69个组成变量,其中31个组成变量在种属间差异性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肉骨粉种属间特异性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元素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可以为猪、鸡、牛、羊肉骨粉提供特异性组成标志变量;氨基酸组成是反刍动物肉骨粉的特异性组成标志变量来源。综合PLS-D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VIP值大于1,P<0.05为指标,研究获取了不同种属肉骨粉之间的特异性组成标志变量,分别为:C10∶0、C18∶0、C18∶2n6c(猪肉骨粉);Ca、K、Zn、C18∶0、C18∶2n6c(鸡肉骨粉);Sr、C14∶1、C17∶0、C17∶1、C18∶0、C18∶2n6t(牛肉骨粉);H、Mg、Sr、C10∶0、C16∶0、C17∶0、C17∶1、C18∶0(羊肉骨粉);Sr、Ba、C14∶1、C17∶0、C15∶0、C17∶1、C18∶0、C18∶2n6t、C18∶2n6c、丝氨酸(反刍动物肉骨粉);K、Zn、C18∶0、C18∶2n6c(哺乳动物肉骨粉)。该研究可以为肉骨粉种属鉴别方法及其多元应用机理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并可以为肉骨粉多元应用细化至不同种属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本刊讯 12月2日,笔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今年以来,宁夏花卉苗木总产值已超过4亿元,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气象因子对不同秋眠等级苜蓿秋后再生性能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美国11个标准对照秋眠等级苜蓿品种秋季刈割后再生高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各秋眠等级的苜蓿在秋后刈割两周后再生高度便出现显著差异,各秋眠等级苜蓿植株再生高度的变化与三个气象因子的剩余效应较小,说明其他因子对苜蓿秋季刈割后植株再生高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可将积温、光照时数及降水量作为研究苜蓿秋眠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影响程度依次为积温>光照时数>降水量。积温和光照时数对苜蓿秋季刈割后再生高度的影响最大。积温对再生高度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光照时数和降水量均通过积温对再生高度产生正效应,而其对再生高度的直接影响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38.
汽车智能前照灯系统可以根据转向盘转角等各种车载传感器,判断驾驶员的操纵意图,并直接控制前照灯的转动、补偿角度及光照类型,为驾驶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照射区域。从前照灯灯光分布特性出发,结合现有的智能前照灯发展现状,介绍了目前国际主流的基于汽车行驶状态信息和基于道路几何信息的智能前照灯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9.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素养分,氨基酸作为大多数植物体内主要的氮素运输形式,影响植物整个生命活动。氨基酸转运蛋白负责氨基酸在组织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其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氨基酸稳态,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近年来,氨基酸和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植物免疫和抗病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我们详细阐述了氨基酸运输、代谢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总结了参与植物免疫的氨基酸透性酶家族(AAPs)、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家族(LHTs)、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CATs)以及多种酸进出转运蛋白家族(UMAMITs)基因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的调节机制。转运蛋白LHT1不仅介导植物根系氨基酸的吸收和地上部氨基酸的转运,还参与了植物生长和免疫调节。本文以LHT1为例,对比了拟南芥和水稻lht1突变体植物在感染病原菌后自身的免疫过程,突出其在参与植物感染活体营养型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过程中功能的差异性,构建了氨基酸转运蛋白调控植物免疫过程的基本分子模型。未来研究需要重点解析:1)哪些氨基酸是植物防御机制的关键营养或信号物质;2)病原菌侵染植物后,植物体内氨基酸信号的传导过程;3)植物氨基酸转...  相似文献   
40.
铺装设计在我国园林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我国铺装设计的发展过程、特点、设计原则、应用等方面阐述铺装设计。其中,古典元素在现代铺装设计中的应用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