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渭北旱塬耕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合施用,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脲酶、碱性磷酸酶]以及部分土壤养分状况(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比单施化肥处理均得到进一步改善。化肥配施秸秆堆肥处理效果最明显,其中微生物量碳增加了41.96%,微生物量氮增加了54.55%,脲酶活性增加了19.7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7.35%,速效磷增加了63.12%;而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商(qMB)、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同时SMBC、SMBN、qMB等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74,0.82)。因此,化肥配施秸秆堆肥处理在渭北旱地雨热条件下对于全面提升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区域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养分状况、作物产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及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2.
褐土区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及其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过量氮磷化肥投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了解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是降低地下水污染的基础。基于田间调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和田间试验,分析褐土区氮磷的盈余状况,阐明该区农田土壤氮磷的盈余变化、淋溶特征;评价田间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褐土区关中平原过量施氮的土壤达到83%以上,大量土壤硝态氮已经迁移到100cm土层以下,15%的水井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超过10 mg·L~(-1)(WHO饮用水标准);80%耕层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已超过20mg·kg-1,富磷土壤已出现可溶性磷素向耕层以下迁移的现象。氮肥和磷肥的投入量、氮磷吸收量和土壤氮磷残留量之间存在着3个发展阶段:环境友好-资源高效阶段、环境低风险-资源低效阶段和环境有害-资源无效阶段。与当地常规水肥投入量相比,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减量、降低灌溉量、施用生物炭或秸秆还田都可以降低氮磷淋失量;其中化肥减量、降低灌溉可显著降低氮磷的淋失,其次是施用生物炭和秸秆。施用秸秆条件下,阻控硝态氮淋失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提高、土壤硝化势降低或反硝化势升高有关。此外,需要关注褐土区粮果复合系统中土壤氮磷淋溶的环境效应、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溯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黄土高原坡地土壤干层形成机理及补水途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黄土高原坡地林地土壤干层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指出降水较少和下渗困难是本区干层形成的两个直接因素,大鱼鳞坑内打孔覆草拦蓄径流、强制下渗是缓解干层形成的最佳途径,同时指出在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应注意树种的选择和搭配,避免种植蒸腾量大、根系吸水强的树种,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多种草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将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经超声波破碎处理后的产物致敏经戊二醛和鞣酸处理过的绵羊红细胞,建立了检测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抗原致敏红细胞的最佳浓度是100~125μg/mL,超免血清抗体效价达1:512~1:1024。免疫山羊2周后血清抗体检出率为83.3%,对羊布氏杆菌、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明显高于琼脂扩散试验。对628份田间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44.9%。结果表明,该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5.
青海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青海省4个地区12个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应用间接血凝对不同猪场639份血清进行了检测;对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15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了分型.结果4个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最高阳性率为58.73%,最低阳性率为0,平均阳性率为25.19%;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患病猪的肺脏和腹膜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经生化试验和PER鉴定,确定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分型结果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QH0804)和7型(QH0811).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4个地区一些猪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和发生.这一结果为该地区有效控制该病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青海省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贺英  储岳峰  高鹏程  张念章  赵海燕  逯忠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96-20096,20107
[目的]调查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青海省的流行状况。[方法]利用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间接血凝试剂盒对青海各地区的208份山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山羊血清阳性率为16.3%,不同地区山羊的阳性率范围为6.7%~24.3%。[结论]青海地区的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感染率较高,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7.
青海省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青海省的流行状况。[方法]利用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间接血凝试剂盒对青海各地区的208份山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山羊血清阳性率为16.3%,不同地区山羊的阳性率范围为6.7%~24.3%。[结论]青海地区的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感染率较高,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8.
复合PCR鉴定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经建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的单项PCR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和引物的筛选,成功地建立了PM、HIS复合PCR诊断方法,利用一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扩增多杀性巴氏杆菌的457 bp和副猪嗜血杆菌的1 090 bp的特异性片段.检测灵敏度分别达7.2 Pg DNA/1 040 CFU和16.0 Pg DNA/2 300CFU,用所建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23株可疑菌株和本实验室人工感染猪分离菌,结果显示,23株可疑株有2株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条带,没有检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人工感染分离菌株均扩增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临床上这2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9.
从分子质量、基因结构及致病机理等方面概述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溶血外毒素ApxⅠ,ApxⅡ,ApxⅢ和ApxⅣ的基本特点和研究进展.比较并归纳了这4种溶血外毒素的异同点及在15种血清型中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陕西关中灌区不同氮素用量及秸秆还田处理(190 kg N·hm-2,N190;150 kgN·hm-2,N150; 75 kg N·hm-2,N75; 150 kg N·hm-2+ 5000 kg· hm-2秸秆,N150+S)下冬小麦农田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CO2排放通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与温度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一致;各处理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且与大气温度相关性最好;全生长季各处理累积CO2排放量顺序为:N1S0+ S> N150≈N190> N75,在中低氮水平范围内CO2排放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增加了农田CO2排放,排放量较不还田增加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