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近日,科学网的一篇博文《最新研究!龟类也可能是潜在中间宿主》引发热议。该文对2月26日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注:《医学病毒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进行了解读,称龟类(西部锦龟、绿海龟、中华鳖)也可能是将新冠病毒传播给人类的潜在中间宿主。该文刊出的时间,适逢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下称《决定》)出台仅2d,这对于处在风口浪尖的龟鳖类养殖业无异于雪上加霜,让从业者感到阵阵寒意。  相似文献   
22.
根据水生动物医学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水产动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实习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提高教学和人才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23.
卵形鲳鳗主要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立群  黄郁葱  鲁义善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40-143,150
综述了卵形鲳鲹养殖中常见的病原性疾病8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4种,寄生虫病3种;并对这8种疾病的病原体、发病症状、防治手段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进而归纳了卵形鲳鲹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未来卵形鲳鲹病害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4.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链球菌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阐明其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对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侵染途径、肠道的定植策略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了鲫(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自然感染圆形碘泡虫(Myxobolus rotundus)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圆形碘泡虫后,在鲫的头部、鳃和体表能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孢囊,其孢囊为典型的3层结构:外层的结缔组织、双层质膜的外质以及各个发育阶段的孢子或营养体组成的内质。病理切片可见鱼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鳃丝粘连、肿胀增生;肝脏发生以肝血窦为中心的透明、空泡变性;肾小管内皮脱落,肾小球萎缩;肠道粘膜层脱落,肌层细胞肿胀病变;脾脏的含铁血黄素增多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6.
为揭示尼罗罗非鱼模式识别受体CD209的分子结构、组织表达特性并初步了解其免疫功能,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体质量为100 g±5 g) CD209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片段 (open reading frame, ORF), 命名为OnCD209; 使...  相似文献   
27.
這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可导致鱼类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這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tase,PT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很可能编码一个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本实验对這鱼诺卡氏菌PTP进行了基因克隆、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在這鱼诺卡氏菌胞外产物中质谱鉴定到了PTP肽段,证实其为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观察到PTP-GFP融合蛋白均匀地分布在FHM细胞中,与线粒体分布不重合,说明這鱼诺卡氏菌PTP蛋白并未靶向定位于线粒体.亚细胞定位和过表达研究都显示PTP蛋白在FHM细胞中表达后,细胞核出现固缩浓染、凋亡小体等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表明,在pcDNA-PTP转染后48 h,线粒体跨膜电位被明显破坏,说明這鱼诺卡氏菌PTP很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菌蛋白.通过对這鱼诺卡氏菌PTP开展基因克隆和功能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的功能和深入了解這鱼诺卡氏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2020年5月,广东广州某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爆发疑似病毒引发的疾病。现场采样发现,病鲵体长约2 m,反应迟钝,体表有出血点或溃疡症状。本研究采用胖头鲤肌肉细胞系(fat head minnow epithelial cells, FHM)培养、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克隆与测序分析等方法,从患病大鲵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鉴定其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命名为大鲵虹彩病毒广州分离株(CGSIV-GZ)。FHM经患病大鲵组织匀浆液接种后出现细胞圆缩、死亡、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症状。将感染后的FHM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发现,FHM细胞中存在大量直径约100~120 nm具囊膜的正六边形成熟病毒粒子,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根据虹彩病毒MCP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鲵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获得了431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后经采用BLAST软件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的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6%~99%。确认本次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大鲵发生大规模死亡是蛙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寻找克螨特用于水生动物斑马鱼病虫害防控的安全浓度.[方法]通过室内急性毒性测定试验,设置7个克螨特浓度梯度来检测其对斑马鱼的致死情况,从而计算其半致死浓度(LC50)与安全浓度(SC).[结果]克螨特对斑马鱼在用药96h后的LC50为0.909 mg/L,置信区间分别为0.876~0.943 mg/L.克螨特对斑马鱼的SC为0.091 mg/L.[结论]该研究为克螨特杀灭斑马鱼寄生虫的用药量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0.
将三聚氰胺分别按0、500、2 0005、000、10 000 mg/kg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喂养初始体重为(30.14±0.22)g的吉富罗非鱼28 d。通过测定罗非鱼的增重率、血清免疫指标和三聚氰胺在肌肉中残留量等指标,研究三聚氰胺对罗非鱼生长、免疫功能及肌肉残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会降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在第21 d和第28 d,10 000 mg/kg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LZM活力、SOD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AKP活力有影响,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AKP活力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7 d和14 d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影响不显著(P<0.05);在第21 d和第28 d,所有试验组吉富罗非鱼的AKP活性低于同期对照组,5 000 mg/kg和10 000 mg/kg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从第7 d开始,4个试验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均能检测到三聚氰胺残留,三聚氰胺在吉富罗非鱼肌肉中的残留量与三聚氰胺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