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麦康森 《饲料广角》2001,(21):19-19
本文对目前世界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养殖种类、产量、地区分布和食性组成等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远远落后于淡水鱼类养殖的原因.并指出我国海水鱼类营养研究与饲料工业滞后是制约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较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杂鱼饲料的优劣,分析了我国目前主要使用冰鲜下杂鱼饲料的危害及对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分别介绍了我国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牙鲆、大鲮鲆、真鲷、七星鲈、尖吻鲈、红鼓鱼(美国红鱼)、石斑鱼、大黄鱼在世界的养殖概况和它们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情况.然后阐述了海水人工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生产绿色环保饲料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2.
寻找鱼粉替代物已成为肉食性鱼类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鱼类对鱼粉替代物的利用率成为了鱼粉替代研究的瓶颈。食欲是影响鱼粉替代的重要因素,而食欲调控网络通过各种食欲调节因子(包括促进食欲因子和抑制食欲因子)的信号传递作用和中枢信号通路,对摄食进行综合调节。本文综述了常见食欲调节因子和中枢信号通路对食欲的调控,以期为鱼类食欲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高于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饲料。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饲料。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饲料中精氨酸(Arg)、赖氨酸(Lys)水平及其相互作用对大菱鲆生长、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8.48±0.16)g的大菱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素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rg(0%、0.9%和2.0%)和Lys(0%、1.19%和2.39%),配制成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Lys添加量为1.19%时,大菱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其他两种添加量组显著升高(P < 0.05),但精氨酸的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且与赖氨酸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保留率和鱼体蛋白质含量受饲料中Lys和Arg添加量的交互影响(P < 0.05),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数值最高,显著高于赖氨酸未添加组和高添加组(P < 0.05)。全鱼粗脂肪、水分、灰分和形体指标不受Arg和Lys的交互作用影响(P > 0.05)。粗脂肪和水分随Lys的添加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肝体比和脏体比均随饲料中Arg和Lys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肌肉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受饲料Arg和Lys添加量的交互作用,显著性最低值均出现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2.39%组(P < 0.05)。以上结果表明,Arg和Lys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沉积和肌肉氨基酸含量;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大菱鲆有最大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与Arg相比,Lys为主要影响因素,适量添加Lys可以促进生长,而添加量过高Lys会与Arg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氨基酸沉积。  相似文献   
75.
鱼类的体色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都有其各自特定的体色.体色不仅是鱼类分类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健康状态的衡量标准,同时体色正常与否也直接影响商品鱼的价格.鱼类的体色特征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真皮层下面的各种色素细胞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反映.鱼类色素细胞主要包括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体色变化主要受神经和内分泌调控.鱼类的年龄和性别、食物组成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会引起鱼类体色的变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往往由于养殖环境剧烈变化、或使用缺乏有效天然色素源的饲料等因素,导致养殖鱼类体色异常,使其失去所特有的天然颜色和光泽.文章综述鱼类体色的形成机理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同时,试图探讨养殖生产中鱼类体色异常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76.
水产养殖集约化导致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这迫使水产养殖业相关从业者寻找一种无毒无害且高效的饲料添加剂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酵母硒是一种优质的有机硒,能够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氧化的能力并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酵母硒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酵母硒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述了其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7.
以初始体质量(2.12±0.01) g的瓦氏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 d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精氨酸、赖氨酸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采用3×3双因子实验设计,制作9种Arg和 Lys不同配比的饲料(粗蛋白42%、粗脂肪10%),其中Arg水平为2.41%、4.86%和6.81%(饲料蛋白),在每个Arg水平分别设1.95%、5.84%和8.27%(饲料蛋白)3个Lys水平。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桶(养殖桶规格:40 L),每桶30尾实验鱼。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Arg、Lys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Arg/Lys为6.81/5.84(饲料蛋白)时,实验鱼生长最佳,而头肾巨噬细胞活性最高值出现在 Arg/Lys 为4.86/8.27(饲料蛋白)水平。饲料中Arg水平对瓦氏黄颡鱼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适中和高Arg水平时,血清NOS活性均高于低水平Arg组。饲料中Arg、Lys水平对血清精氨酸酶(ARG)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Arg和Lys对瓦氏黄颡鱼的生长存在交互作用,而对体组成、肝指数、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血清中NOS、ARG和CAT活性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8.
根据2002年和2003年对山东荣成桑沟湾栉孔扇贝养殖海区的水温、盐度、pH、氨氮浓度、亚硝氮浓度等环境因子和扇贝血清中的蛋白浓度、酸性磷酸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等免疫学指标及栉孔扇贝养殖密度和死亡率的监测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d network,ANN)的原理和误差反相传播(back propagefion,BP)网络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初步建立养殖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过300次的学习训练,误差平方和由67.46下降至0.009 1.该预测模型对未参与模型构建的样本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87.5%.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水产动物病害死亡的预测相结合,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对数据适应能力强,可适时学习,预测结果准确等突出优点,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死亡程度的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9.
以初体质量为(0.11±0.00)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外水泥池进行10周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肠道和粪便菌群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虾乐333(复合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虾乐333+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1)各1 g/kg,配制5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饲喂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一益生菌饲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益生菌能使凡纳滨对虾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升高,其中复合益生菌饲喂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显著降低了肠道及粪便弧菌数(P<0.05),不同程度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血清蛋白浓度、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和总抗氧化力,其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使血清蛋白浓度及溶菌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与饲喂单一益生菌相比,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0.
李先生从教以来已超过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正是由于先生和水产学科的先辈们的正确领导、科学规划和积极建设,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科稳居全国的龙头地位奠定了坚实的、不可动摇的基础.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海藻化学专家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在这些领域都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