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以美国花旗松心材与边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它们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纤维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美国花旗松心材的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的质量分数分别高出边材1.82%、3.10%、1.30%、2.88%。心材与边材的克拉森(Klason)木质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6.54%和26.10%,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71.11%和75.17%,α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6.78%和50.32%,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4.33%和24.85%,聚戊糖质量分数分别为8.97%和8.51%。美国花旗松心材与边材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变化与化学方法测定结果一致,心材与边材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863、3463μm,长宽比分别为153和210,壁腔比分别为0.46和0.78,结晶度分别为51.48%和50.35%。综合来看,美国花旗松是制浆造纸和纤维板生产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32.
刘玉军  陈名君  汤强  王滨  黄勃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0):1856-1860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全球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并且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每年给农业蔬菜带来了巨大损失。本研究选择分离自不同鳞翅目的 8个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依据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量、萌发率和产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生物学性状优良菌株RCEF2180、RCEF3423、RCEF3496对小菜蛾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最后筛选出了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萌发率高、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高及杀虫效果好的玫烟色棒束孢RCEF3423菌株。该菌株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96.16%,感染率达91.67%,在浓度为1×107孢子/mL时的半致死中时仅为4.58 d,显示出对小菜蛾的极强毒力,因此该菌株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运用RACE技术,从球孢白僵菌中克隆出完整的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im-2的编码区序列。该基因c DNA全长4021 bp,5′端非翻译区283 bp,3′端非翻译区303 bp,开放阅读框(ORF)3429 bp,编码1142个氨基酸。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28 k D,理论等电点为6.13。结构域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1个BAH结构域和合成5-甲基胞嘧啶的活性区域。Real-time PCR与HPLC检测表明,球孢白僵菌DNA甲基化程度会随着其生长发育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Dim-2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与基因组DNA的5-甲基胞嘧啶百分含量在菌体培养初始产孢阶段(即培养第7 d),均出现了1个低谷。这可能意味着球孢白僵菌Dim-2基因所引起的DNA甲基化与其生长发育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DNA甲基化在虫生真菌生长发育中具体功能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马尾松毛虫种群球孢白僵菌自然流行病流行菌株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皖东明光市紫阳林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种群中发生由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引起的流行病。本研究通过4对引物,对采自流行区的44株球孢白僵菌进行28S rDNAⅠ型内含子分析,以探讨流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类型。结果显示,存在8种不同内含子单倍型。各单倍型所占比例不同,其中BABA型占据优势地位,为79.55%;BCBC和BCBA型次之,皆为4.54%;而BAAA等5种单倍型仅各占2.27%。表明引起自然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从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在球孢白僵菌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的BABA型菌株,今后可以作为明光地区生防菌株的重点筛选对象。  相似文献   
35.
粉拟青霉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15株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粉拟青霉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它们在产孢量、生长速度、抗旱能力、抗紫外能力以及产胞外蛋白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粉拟青霉菌落生长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24 h孢子萌发率在80%~100%之间;此外不同菌株的抗旱力差异较大,Pf20抗旱能力最强,而Pf127的抗旱能力最弱.经紫外线照射5 min,菌株的萌发率在44%~81%范围内;不同菌株的产胞外蛋白酶水平差异较大,以Pf96最高,高达2.3.  相似文献   
36.
中国新记录种鲜红虫草及其无性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自广西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的一个虫草标本,经鉴定为鲜红虫草Cordyceps cardinalis,属中国首次报道.通过子囊孢子分离得到其无性型棒束孢Isaria,并进行特征描述.同时将娄山拟青霉组合到棒束孢属,即娄山棒束孢.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并获得大豆TPS 家族基因所有成员的全序列、基因结构和定位信息。研究还利用序列比对对大豆TPS 家族基因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同时通过soybase大豆发育表达芯片数据库相关信息,对该家族基因成员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中含有20个TPS家族基因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TPS基因分成了两个亚家族。基因定位分析表明,这些成员基因分别分布于大豆的14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分析表明,全部大豆TPS 家族基因的启动子区都含有逆境反应顺式作用元件。转录水平芯片数据分析同时显示,大豆TPS家族基因大多在花、根、根瘤等组织中存在优势表达。该研究结果将促进大豆TPS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38.
粉拟青霉几丁质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筛选的产几丁质酶的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RCEF0622,进行单因子试验以研究其产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适宜条件是胶体几丁质浓度为1.5%,培养基初始pH值7.0,接种量6%,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19℃,培养时间36 h.  相似文献   
39.
海南不同地理群体羊鲍18Sr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杰  黄勃  王仁恩  张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70-10373
[目的]对海南不同地理群体羊鲍18S rDNA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海南不同海区的2个羊鲍地理群体18S rRNA基因全长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得到的羊鲍18S rRNA基因序列与同海域耳鲍的进行比较。[结果]同一地理群体内羊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不同地理群体间羊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在碱基组成上的相似率为99.5%,仅在某些位点处发生了碱基替换,即腺嘌呤(T)被鸟嘌呤(G)替换;同时,将这两个不同群体中羊鲍的18S rRNA基因与同一海域耳鲍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之间也只是发生了碱基替换。[结论]为海南鲍鱼特别是羊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种质鉴定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0.
以引进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SPF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建立自交系F1和F2,并与海南经过若干代养殖后选育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建立杂交系(SPF♀×海南种♂),获得杂交代。通过大规模养殖发现,F1生长最快,杂交代居中,F2最慢。但F1存活率显著低于F2和杂交代。主要是因为F1适应力差,甚至不断有发病个体出现。从虾苗下塘至100日龄,杂交代、F2和F1整个养殖周期存活率分别为60%、54.8%和14.6%,说明杂交代和F2适应力均好于F1。杂交代与F1100日龄生长相近,方差分析表明两者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养殖后期杂交代生长和存活率优势明显,不但保持了引进种较好的生长性状,而且表现出海南选育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高的优良性状,杂交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