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为了解决我省香蕉生产发展苗木供不应求的问题,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优良的无病毒苗木,我们于1985年开始进行了香蕉试管育苗技术研究。现将结果简结如下: 以香蕉球茎块为外植体,接种在MS附加BA 5ppm、Ad(硫酸腺嘌呤)20ppm的培养基上,15~20天可分化出大量的白色不定芽,继代培莽6~7代时增殖倍数每月可达4.5~5.1倍。随着继代培  相似文献   
42.
随着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水生动物疾病频繁发生,在利用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人们还普遍使用消毒剂,以杀灭水生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改善水生动物生存环境。实践证明,水产消毒剂不但消毒效果好,而且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低廉。常见的消毒剂主要有卤素类、酚醛醇类、酸碱类、盐类、季铵盐类、染料类等几大类。随着水产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筛选新的消毒剂,现将近年来水产上消毒剂的应用作一综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3.
鲤一种粘孢子虫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孢子虫可在鲤鱼鳃、骨骼肌、肾及眼球软骨内形成胞囊,对寄生部位的组织造成一定的病理性损伤。表现为眼球脉胳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长、变性、坏死、脱落;骨骼肌水肿、变性,甚至发生蜡样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肠发生卡他性炎。  相似文献   
44.
对2004-2005年四川发生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急性流行性传染病进行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从自然发病的斑点叉尾肝、肾分离到1株致病菌(CCF00024)。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斑点叉尾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其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病鱼的眼观病变主要表现为体表(特别是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和褪色斑,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肠道发生套叠,甚至肠脱,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黏液。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组织器官广泛性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以及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特别是骨骼肌、肝、脾、肾和胃肠道的损伤较为严重。细胞病理学表现为,病鱼肝、脾、肾肠道等器官的细胞均有较为严重的损伤,细胞肿胀,超微结构被破坏,特别是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损伤明显。线粒体表现为肿胀,嵴断裂或溶解消失,呈空囊状;细胞核变形,染色质溶解或发生浓缩、裂解边移,甚至形成类似凋亡小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45.
2007年4月,四川彭山一流水养鱼场鲤鱼发生细菌性烂鳃病、经自行治疗不见好转。笔者采取内服抗菌药,连续体外消毒的方式处理后,及时控制了病情,防止该病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痊愈。现就此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1.2、1.6、2.0、2.4 g/kg(饲料)的香菇多糖,连续饲喂体质量为(40.0±0.5)g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 49 d后,检测香菇多糖对幼建鲤主要肠道菌群数量及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各试验剂量的香菇多糖均能极显著地提高幼建鲤的白细胞杀菌活性和血清中溶菌酶活性(P<0.01);饲喂1.6 g/kg(饲料)及以上剂量的香菇多糖,可使幼建鲤前、中、后肠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加(P<0.01),且以2.4 g/kg(饲料)剂量组的刺激效果较佳;饲喂1.2/kg(饲料)及以上剂量的香菇多糖,可使幼建鲤前、中、后肠中的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数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减少(P<0.01),分别以2.0、2.4 g/kg(饲料)剂量组的刺激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7.
一例乌苏里拟鲿体表溃疡症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体表溃疡症的病因,在无菌操作下从发病鱼的溃疡灶边缘、脾、肾中分离病原菌;利用湿片法对鳃组织、体表黏液和肠道内容物压片,观察寄生虫寄生;利用病理学技术观察病鱼的病理损伤特点,分析病因。结果发现,采用BHI培养基作为该病例的首次分离培养基效果不佳,未见细菌生长。该病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为皮肤肌肉、脾脏、头肾和体肾,所有鱼均主要表现为溃疡性坏死性皮炎和脂膜炎,脾炎和间质性肾炎。还可见轻微的灶性坏死性鳃炎。眼、脑、肝脏、心脏、消化道、鳔等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将病变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在肌肉组织内可发现大量细长、可弯曲,犹如"乱发样"细菌。此外,在病灶内还可见少量真菌菌丝。综上结果,判定该病为细菌和真菌共同感染引起。证明了病理学技术在该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引起两养殖场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以肠炎、腹水为临床特征疫情的病原特性及其病理损伤特点.[方法]对患病大鲵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并通过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分别从患病大鲵的肝、肾和腹水中分...  相似文献   
49.
2014年5月,四川省都江堰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幼鱼和鱼苗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80%.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人工感染实验、病毒分离、多重RT-PCR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膨大,体表发黑,肛门拖淡黄色黏液便,解剖见鳔壁、腹膜出血,胃胀气膨大和明显肠炎;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上,头肾、肾脏和脾脏造血组织广泛性变性、坏死,肠黏膜下层嗜酸性颗粒细胞浸润与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局灶性的坏死灶,并在一些肝细胞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将病鱼的肝脏、脾组织研磨过滤灭菌后,腹腔注射2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75%),并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取病鱼组织匀浆滤菌液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盲传3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针对IHNV、IPNV与VHSV的多重RT-PCR检测显示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病鱼和病变细胞均为IHNV阳性,扩增序列与IHNV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同源性为99.9%.对分离株的糖蛋白基因“Mid-G”区域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亚洲分离株聚为一支,属于JRt基因型.本研究首次报道我国西南地区养殖虹鳟中IHNV感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50.
2015年5月,四川某鲤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导致大面积死亡,死亡率高达80%。为研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PCR鉴定、病毒分离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鱼眼球凹陷,胸鳍及腹鳍出现出血斑,病鱼鳃严重坏死,肾脏肿大。细菌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上,病变最明显的是鳃和肾脏。病鱼鳃丝血管扩张充血,鳃小片呼吸上皮细胞肿胀、脱落。鳃丝基部的上皮细胞大量增生,层次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管腔变狭小,有崩裂和坏死现象。提取病鱼的肾脏和鳃组织DNA为模板,针对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检测锦鲤疱疹病毒(KHV)的Sph基因进行PCR检测,出现的特异性扩增产物。将病鱼的肾脏和肝脏组织研磨过滤灭菌后,腹腔注射20尾健康鲤,实验组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90%),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将组织匀浆接种到普通鲤脑细胞系(CCB)后,盲传3代后可稳定地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细胞培养物染色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病毒为有囊膜的球形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180~200 nm。对分离株的TK基因全长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该毒株属于KHV亚洲1型毒株。本研究首次报道我国西南地区养殖鲤中KHV感染引起大面积死亡,为KHV起源进化、分类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