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水温18℃~19℃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仔鱼存活、生长发育及行为学特征的影响。通过测定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PNR),确定了初次投喂的最佳时间。结果显示,黑棘鲷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4日龄卵黄囊消失,6日龄油球消失,混合营养期仅3 d,属容易遭受饥饿胁迫的鱼类。仔鱼开口时初次摄食率仅为30%,之后迅速提高,至5日龄达到最高的90%,之后逐渐下降,7日龄降至45%,到达PNR。饥饿组仔鱼在6日龄后开始出现生理性萎缩,全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入PNR后,仔鱼活动能力显著下降,身体出现扭曲、畸形,死亡率急剧升高,至10日龄全部死亡。黑棘鲷仔鱼耐受饥饿能力较弱,建议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为仔鱼开口后的4 d内。  相似文献   
42.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相似文献   
43.
随机选取10月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点篮子鱼183尾,体质量14.8~199.4g,体长8.0~18.7cm,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全长、体长、体宽、体高、眼径、吻长、眼后头长、头长、头高、尾柄高、尾柄长等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点篮子鱼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为0.3962~0.9702,其中,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为体长、全长和体高,关联度分别为0.9702、0.9693、0.9668,其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高>眼后头长>头长>眼径。综上,宜将体长、全长和体高选为间接选育点篮子鱼体质量的形态指标,本研究将为点篮子鱼群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大眼双锯鱼(Amphiprion ephippium)早期发育特征,并为其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其仔、稚、幼鱼的形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0.5)℃下,大眼双锯鱼受精卵经约184 h孵化,0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 dah)仔鱼全长4.472~6.152 mm,身体半透明,鳍膜明显,卵黄囊仅小部分残留,并已开口摄食;7 dah全长5.213~12.985 mm,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头部开始出现纹带,进入稚鱼期,身体中部纹带开始出现,头部纹带形成;23 dah全长大于7.652 mm,身体被鳞,身体中部纹带向腹部延伸,各鳍颜色变为黄色,躯干部以红色素和黄色素为主,进入幼鱼期;28 dah幼鱼中部第二纹带完全形成,其后纹带开始从中部逐步消失;130 dah幼鱼中部纹带完全消失;160 dah幼鱼头部纹带完全消失,此时幼鱼外形、体色与成鱼基本相同。大眼双锯鱼仔、稚、幼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生长趋势,大眼双锯鱼胚后发育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头部和身体中部白色纹带的形成与消失。  相似文献   
45.
为给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和野生黄斑篮子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探讨了生境对黄斑篮子鱼肌肉营养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野生鱼,2种养殖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而水分、灰分较低,其中工厂化养殖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种实验鱼均测得17种常见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中以赖氨酸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I)以高位池养殖鱼最高而野生鱼最低。2种养殖鱼测得26种脂肪酸而野生鱼仅测得24种;比较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组成,养殖鱼以n-6系列的C18:2n6c (亚油酸)为主,而野生鱼以n-3系列的C22:6n3 (DHA)、C20:5n3 (EPA)为主,n-3/n-6比值、EPA+DHA含量野生鱼均显著大于2种养殖鱼(P<0.05)。研究表明,养殖...  相似文献   
46.
池塘养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池塘养鱼实践总结,从水、种、混、密、饵、轮、管、防八点讲述池塘养鱼获取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发展林业保护环境成为我国重要的课题。对林业生产技术从多方面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8.
从青龙斑受精卵孵化开始到仔、稚、幼鱼形成的1个月内,进行形态发育与饵料转变观察研究.青龙斑受精卵在水温30~33℃、盐度30.0、pH值8.1、DO≥5.0 mg/L的条件下经18~20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经约65~67 h开口摄食.刚开口的仔鱼游泳能力弱,口裂小,以小球藻、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孵化后第7~8 d开始长出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鳍棘长度与全长比在第14~18 d达到最大值,接近0.5;第20 d时,其他鳍条已长出,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与全长比值降低;第29 d之后,大部分鱼的背部或全身覆盖鳞片,个体差异显著.试验中,仔鱼前13d主要摄食轮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第10d开始摄食部分挠足类幼体,第14d起主要饵料转变为挠足类和枝角类.  相似文献   
49.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以增加产量3.9%~13.6%,并促进有效穗的形成和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宁都县地处江西省南部,赣州市北部,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其花生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hm2左右,品种以粤油551、泉花10号为主,品种单调,产量不高,效益不佳。为调整花生品种结构,2002年宁都县宏基农业高效示范园(位于赖村镇莲子村)通过台商黄庆雄先生引进台湾彩仁花生种子680粒。经过两年种植,扩种面积达到1hm2,实现667m2产300kg。通过两年试种观察,该品种适合我县种植,并实现高产高效。1试种过程1.1种植条件试种田设在宁都县赖村镇莲子村315国道旁,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潮沙土,日照充足,排灌方便。1.2栽培技术667m2施50kg生石灰进行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