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性天敌黄带犀猎蝽,利用体视镜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卵粒为长圆桶形,褐色,顶端卵盖喇叭口状,底部附着片状胶质物,卵块蜂窝状。1~2龄若虫橘红色,无翅芽或不明显;3~4龄若虫橘红色或深橘红色,前翅芽黑色,后翅芽暗红色;5龄若虫深褐色,前后翅芽均黑褐色。成虫黑色,体被黑色微绒毛,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盾片上部的粗刺顶端呈二分叉状;腹部气门淡黄色或褐色,内侧有白色绒毛圆斑;足黑色,多细毛。黄带犀猎蝽雄虫腹面节间前凸,呈钝角脊状,腹部末端呈圆钝凸起,而雌虫腹部腹面节间较平缓,腹部末端平滑。通过描述该天敌的形态特征,可为该天敌的保护和扩繁提供参考,并为利用该天敌对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于2018年12月入侵中国大陆,为害玉米等农作物。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63个和69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被覆鳞片,共有11种感器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胞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坛形感器、B?hm氏鬃毛、 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 腔锥形感器和腔乳头状感器,多数感器又有不同的亚型。鞭节上感器类型较柄节和梗节丰富。雄蛾触角上的感器数量多于雌蛾。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呼吸和排泄强度,同时对泥蚶在光照条件和暗处理下的呼吸与排泄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为0.33~0.48 mg/(g?h),排氨率为0.044~0.067 mg/(g?h);泥蚶在盐度28的环境下呼吸和排泄强度最高,且不同盐度下耗氧率之间、排氨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暗处理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2~0.53 mg/(g?h),排氨率在0.049~0.057 mg/(g?h);光照条件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0~0.44 mg/(g?h),排氨率为0.042~0.051 mg/(g?h);暗处理条件下呼吸与排泄强度比光照条件下的更高,但2种状态下耗氧率、排氨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实验条件下泥蚶对光照和暗处理反应不明显,即泥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  相似文献   
44.
以上海地区引种的4个早花大花组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品种‘皇帝’、‘诱惑’、‘落日’和‘萌’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高温胁迫40/32℃(昼/夜)0~6d对其形态、热害指数、相对电导率(REC)、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6d的高温胁迫使4个品种的叶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如边缘卷曲、枯萎,RWC明显下降,而热害指数、REC、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上升;POD和CAT酶的活性提高,但SOD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直至到最初水平的变化趋势。品种‘皇帝’、‘诱惑’、‘落日’和‘萌’的耐热性综合评价值(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heat-tolerance)由低至高分别为0.4766、0.5308、0.5398和0.5824,可知‘萌’耐热性最强,而‘皇帝’耐热性最弱,这与REC的评价结果一致。REC、CAT活性与热害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故REC可以作为快捷评价铁线莲耐热性的生理指标。这些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地区引种适宜栽培的早花大花组铁线莲品种和育种亲本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小球藻生物量的快速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540~700 nm中11个波长对不同密度的小球藻进行吸光值测定,同时对其进行精确计数和干重测定,结果表明:(1)在11个波长下,小球藻吸光值与细胞密度存在理想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0.999,其中以680 nm波长处最为灵敏,其次为540 nm;(2)小球藻吸光值与细胞干重之间同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Y(g/L)=0.25 X(OD680)-0.001 5,线性系数r0.999。表明光密度法能快速且准确地测定小球藻生物量。与传统的细胞计数法和叶绿素a测定法相比,光密度法更方便、快捷,能极大地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7.
48.
本文明确了桃蛀螟的雌性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和1个受精囊组成。依据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典型特征,即卵巢小管形态、卵粒的成熟度、脂肪体的多少及形态,将卵巢发育过程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及产卵末期(Ⅴ级)5个发育时期。在温度为20、25℃和30℃下,桃蛀螟初羽化成虫完成卵巢发育的全部过程(Ⅰ级~Ⅴ级)所需时间分别为11.43、9.38、8.62 d。经推算, 桃蛀螟卵巢各级(Ⅰ级~Ⅴ级)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2.88、21.1、16.55、18.44、11.19℃,有效积温分别为0.37、4.45、23.22、35.10日·度和125.91 日·度。根据不同温度下卵巢发育的速度,建立了卵巢发育速率的预测模型,这为桃蛀螟的短期精准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草地贪夜蛾卵块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草地贪夜蛾卵块在田间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发现草地贪夜蛾卵块主要分布于植株中部,即玉米小喇叭口期倒3叶与倒4叶、吐丝期倒5叶与倒6叶上卵块最多,在小喇叭口期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吐丝期主要分布于叶背面,距叶尖平均距离分别为23.4 cm和35.2 cm。为玉米上草地贪夜蛾卵的调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0.
选取广东阳江面积为33.33 hm2的海水养殖池塘,混合粗养黄鳍鲷(Sparus latus)、鲻(Mugil cephal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养殖密度为鱼类750 kg/hm2、虾类2 250 kg/hm2、蟹7.5 kg/hm2,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2号和3号,每天2次,每次约280 kg,每周投放1次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250 kg作为蟹类活饵料。通过铺设近2 000个由塑料管和普通渔网构成的浮床单体栽种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研究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对海水养殖池塘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与海水养殖池塘水质的关系。结果显示,试验区底栖动物的种类相比对照区的7种增加到10种,出现了一些耐污能力较差的甲壳类(中华蜾蠃蜚Corophium sinensis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a serratipalma)以及腹足类(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各次采样中试验区底栖动物个体丰度均高于对照区,平均由2 725个/m2增加到2 764个/m2。试验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较对照区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由初始的0.68和0.67提高到0.81和0.85。试验区表现出比对照区更强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恢复能力,表明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能较好地改善海水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