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三种藻类对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培育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的使用浓度为50~200×104/mL。在自然海水及消毒海水中,适宜浓度的藻类对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净化稳定水质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好,能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生,提高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微绿球藻不失为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一种良好饵料,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为了验证海藻免疫多糖(本文中所用的海藻免疫多糖为浙江洞头特产优质海洋藻类——羊栖菜的提取物)对水产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我们委托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免疫检测”课题组进行了海藻免疫多糖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相关方面的研究,下面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的使用浓度为50~200×104/mL。在自然海水及消毒海水中,适宜浓度的藻类对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净化稳定水质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好,能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生,提高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微绿球藻不失为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一种良好饵料,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研究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氮磷保留率影响,以3种规格的异育银鲫(小规格为26.90 g、中规格为51.70 g、大规格为97.67 g)为试验对象,每种规格分别设置鱼粉组和玉米蛋白粉组(鱼粉组的鱼粉用量为10%和9%,用8%玉米蛋白粉等量替代鱼粉),在网箱中饲养97 d,分别于30 d、61 d和97 d采样,测定3个阶段的肌肉氮保留率、磷保留率以及肌肉和肝胰脏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结果表明:小规格异育银鲫的Ⅱ、Ⅲ阶段、中规格第Ⅰ阶段和大规格第Ⅲ阶段的肌肉组织中的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中、大规格的其余各阶段肌肉组织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组织中磷的含量在小规格的第Ⅰ、Ⅱ阶段无显著差异,第Ⅲ阶段鱼粉组磷含量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组(P<0.05),除大规格第Ⅲ阶段,中规格和大规格的总体上玉米蛋白组的肌肉磷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除中规格的第Ⅰ阶段,3种规格异育银鲫在第Ⅲ阶段内总体上呈现鱼粉组肌肉氮保留率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粉组 (P<0.05);3种规格异育银鲫肝胰脏的GDH活性随饲养时间延长,两组无显著差异;异育银鲫肌肉组织的GDH活性,除中规格的第Ⅱ阶段和大规格的第Ⅰ阶段,其余表现为同种规格的鱼粉组和玉米组无显著差异;除第Ⅰ阶段,其它时间段玉米组的磷保留率显著低于鱼粉组的磷保留率(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3种规格的异育银鲫用8%的玉米蛋白粉替代等量鱼粉降低了实验鱼的肌肉氮磷保留率,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对蛋白质分解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不同营养盐浓度下微绿球藻的生长及水体中氮磷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单胞藻培养池中 ,以f/ 2为基本培养配方 (其主要成分为NaNO3 74.8mg ,NaH2 PO4 4.4mg ,FeC6H5O7·5H2 O 3.9mg) ,在经消毒的天然河口水中 ,分别添加 1倍、2倍、3倍浓度f/ 2配方的营养盐培养微绿球藻。结果表明 ,添加 2倍营养盐浓度组 ,微绿球藻的生长最快 ,其相对生长常数显著大于添加 1倍营养盐浓度组。在培养过程中 ,水体中NO-3 N、NH+ 4 N、总氮及PO3 -4 P含量下降 ,而NO-2 N含量在培养过程中先降后升。在高浓度营养盐条件下 ,生产单位产量的微绿球藻需要消耗更多的氮肥。  相似文献   
26.
基础饲料中添加七种β-葡聚糖产品(以下简称B1-B7),B1-B6的添加量分别为0.075%,B7的添加量为0.200%,饲养凡纳滨对虾虾苗(体重0.062±0.007 g)33 d,测定其生长及免疫功能。结果表明,七种β-葡聚糖产品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其中以B5组存活率最高,为72.0%(P<0.05),对照组成活率最低,为22%。不同β-葡聚糖产品对增重率影响显著,以B4和B5组(P<0.05)的增重最快,分别为691.4%和802.4%。其次为B3组,为544.1%。其余各组增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溶菌酶活力、抗菌活力以及SOD活力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含有较多1,6支链β-葡聚糖B5组的效果最佳。B5组肌肉、肝胰脏的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09 U和0.1 U,对照组则分别为0.03 U和0.04 U。B5组肌肉和肝胰脏的抗菌活力为0.45 U和0.34 U,对照组为0.21 U和0.18 U;B5组头部SOD活力为44.7 NU/mg pro.,对照组为12.8 NU/mg pro.。因此,B5组β-葡聚糖产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在盐度为20‰和50‰的海水中,分别培养三产地(河北大清河盐场、青海尕海盐湖和美国大盐湖)的卤虫,对其生长和生殖特性进行比较。(1)生长情况:在盐度为20‰的海水中,以河北卤虫生长最快,青海卤虫生长最慢;在盐度为50‰的海水中,以青海卤虫生长最快,河北卤虫生长最慢。(2)生殖情况:在盐度为20‰的海水中,两性生殖卤虫(河北及美国大盐湖卤虫)较孤雌生殖卤虫(青海卤虫)成熟早,且繁殖次数多;而平均每个雌体的繁殖量等参数,两性生殖卤虫与孤雌生殖卤虫均无显著差异。在盐度为50‰的海水中,河北卤虫和美国卤虫在繁殖参数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
以一株新分离的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Chlorellapyrenoidosa SHOU-1002)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添加葡萄糖、谷氨酸钠和酵母浸出物的3组混合营养组和光合自养组,比较不同营养模式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及细胞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混合营养模式下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密度始终显著高于光合自养组。接种后6 d内葡萄糖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谷氨酸钠组和酵母浸出物组;第10天起,3个混合营养组藻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培养第12天,谷氨酸钠组和酵母浸出物组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蛋白和总脂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显著低于葡萄糖组。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葡萄糖组的饱和脂肪酸(SFAs)含量不断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不断降低,谷氨酸钠组和酵母浸出物组的PUFAs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培养第12天谷氨酸钠组和酵母浸出物组的PUFAs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这表明该株蛋白核小球藻具有混合营养能力且混合营养模式下其生长效能显著提升,混合营养模式下添加酵母浸出物或谷氨酸钠所培养的藻细胞较添加葡萄糖所培养的藻细胞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9.
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60、180和540μg/mL的硫酸链霉素(STRS),研究STRS作用下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Chlorella pyrenoidosa SHOU-1002)生长、细胞组成及α-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前6天,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各STRS处理组,第10天对照组生物量及单个细胞干质量均显著大于各STRS处理组。STRS处理组的生物量随培养液中STRS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对照组、20、60和18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54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前4天快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α-亚麻酸是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细胞脂肪酸组成中的优势脂肪酸,且4天后各STRS处理组藻细胞中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天,180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α-亚麻酸的绝对含量最高(52.09 mg/g),较对照组提升了108.19%;同时180μg/mL STRS处理组的α-亚麻酸产量(35....  相似文献   
30.
不同规格中国明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采自同一养殖池塘的150尾不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的总血淋巴细胞密度(THCs)、腹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当中国明对虾的体长在5.5~11.3cm,体重在1.822~17.555g之间,中国明对虾溶菌酶活性和血淋巴THCs与体长和体重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但腹肌SOD活性与体长和体最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和0.4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