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金线鱼资源与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梓荣 《南方水产》2005,1(4):18-23
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春秋2季调查的资料,结合1990~1993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金线鱼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渔获率有季节变动,秋季(1.13kg·h-1)高于春季(1.07kg·h-1),群体主要分布于91~100m水深。其群体组成也有季节差异,秋季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大于春季,春季优势体长范围为151~190mm,秋季优势体长范围为141~220mm。该鱼种资源已明显衰退,平均渔获率由3.32kg·h-1减为1.10kg·h-1,资源密度由43.37kg·km-2减为14.37kg·km-2,资源量由3178.60t减为1053.15t,现存资源量只有原始资源量的33.24%。并提出合理利用该鱼种资源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多次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近海的渔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开辟新渔场是减轻南海北部渔业资源所承受的捕捞强度,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目前近海海域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压力必将逐渐由近海向外海以及南沙群岛海域转移。“开发南沙,渔业先行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江门沿海贝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平均资源密度16.18t/km^2,现存资源量4304t,主要经济贝类种类23种,优势种有光滑河蓝蛤、棒锥螺、波纹巴非蛤、西格织纹螺4种,占贝类总现存资源量90.40%。并提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贝类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海鸢乌贼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鸢乌贼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种类,研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对于资源评估和管理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鸢乌贼的生物学研究现状院关于鸢乌贼仔稚鱼的研究较少,稚鱼期结束的标志不明显;成鱼分为4个主要种群和2个次要种群,即大型群、中型群、小型群和微型群,其中中型群根据内壳特征分为中型单轴群和中型双轴群;鸢乌贼的分布具有岛屿相关性,通常夜晚上升到水面,白天下降到深水层;鸢乌贼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鱼类、海洋哺乳类的主要饵料,同时本身也是甲壳类、小型鱼类的捕食者,另外还有自食的特性;鸢乌贼广泛分布于38毅N~40毅S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资源量丰富,其中我国南海的可捕量为130万~200万t/年。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沿岸自然保护区内大珠母贝资源现状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是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为南海特有的珍珠贝种类,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利用潜水断面法,调查了海南岛儋州洋浦和临高白蝶贝保护区及雷州半岛西部保护区海域内大珠母贝的分布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儋州临高海域大珠母贝出现频率为54.55%,栖息密度变化范围为0~0.25只·m-2,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70.31 g·m-2。儋州洋浦海域,大珠母贝出现频率为15.38%,栖息密度变化范围为0~0.10只·m-2,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22.55 g·m-2。雷州半岛西部海域大珠母贝站位中,大珠母贝出现频率为65.00%,多数站位栖息密度范围为0.1~0.2只·m-2,最大栖息密度为0.3只·m-2,最大生物量为390 g·m-2。当前大珠母贝年龄结构不合理,说明其资源结构已经遭到破坏,资源自身的恢复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2012年12月在珠江口桂山牛头岛出坞航道水下炸礁鱼类吊笼试验,对游泳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鱼类续后死亡的个数逐渐减少。解剖得出,水下爆破对试验鱼的鱼体、鱼鳃、腔壁、耳石、内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与爆破点距离远近关系密切,表现为离爆破点距离近的影响程度大,离爆破点距离远的影响程度小。计算得出直接损失质量和损失个体量分别为167.215 kg和29 076尾。利用以往回归经验公式计算和实测鱼类死亡率,结合3次试验结果,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对鱼类死亡率与爆破距离和炸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得出游泳生物死亡率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多次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近海的渔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开辟新渔场是减轻南海北部渔业资源所承受的捕捞强度,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目前近海海域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压力必将逐渐由近海向外海以及南沙群岛海域转移。“开发南沙,渔业先行  相似文献   
18.
人工鱼礁材料的生物附着效果试验表明,投放3.5个月后,试验材料附着生物种类有17科20种,优势种为网纹藤壶,投放20.5个月后,其附着生物有31科36种,优势种为翡翠贻贝.比较不同试验材料的生物附着效果,混凝土板、木板、铁板和塑料板的附着效果较好.同种材料,表面粗糙的混凝土板、涂有红丹防锈漆的木板、涂有绿漆的铁板和灰色塑料板的附着效果最好.由于大多数废旧渔船为铁木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废旧渔船均适宜用作人工鱼礁建造材料.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年—1993年(1992年)、1997年—1999年(1997年)和2009年—2010年(2009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 对深水金线鱼群体组成、生长和死亡参数等种群生物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的种群生物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种群趋向小型化和低龄化, 生长速度加快, 性成熟提前。平均体长从1992年138.25 mm下降到1997年的112.70 mm和2009年的118.28 mm, 相应地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0.06 g、39.03 g和48.85 g。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L?)、生长参数(k)和理论初始年龄(t0)分别为242.2 mm、0.39、?0.39; 220.4 mm、0.45、?0.35和235.5 mm、0.48、?0.32。体质量拐点年龄(tr)分别为从1992年2.19龄提前到1997年1.97龄和2009年1.86龄。50%性成熟体长(L50)则从1992年的128.6 mm下降到1997年116.5 mm和2009年的110.5 mm。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的开发率(E)分别为0.57、0.62和0.58, 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已处过度捕捞状态。深水金线鱼的种群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表明, 在高捕捞强度的胁迫下, 深水金线鱼为延续种群, 其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一东南亚海区;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依据Pinkas判定,优势种为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蝎、香港婚、逍遥馒头蟹、武士蜉、直额蟳、威迪梭子蟹;优势种类渔获率(2.99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81.69%;经济蟹类为红星梭子蟹、锈斑蜉、武士蝎、三疣梭子蟹、日本蝇、拥剑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均属梭子蟹科种类,经济种类渔获率(2.37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64.75%;蟹类资源密度为97.47kg/km^2,经济蟹类资源密度为63.20kg/km^2。蟹类资源密度区域分布以D断面最高(125.60kg/km^2),C断面最低(70.93kg/km^2);蟹类资源密度季节分布以秋季最高(181.60kg/km2),冬季最低(50.13kg/km^2)。蟹类密集区为10-60m深水域,尤以10m深附近水域分布最多,达222.13kg/km。,其数量分布趋势大致与水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