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在广西三江地区占据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地位,掌握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科学布局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树村、冲干村和汾水村三个不同自...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国内外鳗鱼产业的发展概况,并从鳗鱼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产业化、鳗业供需情况和存在问题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5年广东鳗鱼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2015年广东鳗鱼价格的变化,预测2016年鳗鱼价格的走势.最后提出广东鳗鱼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营造有利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全程监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扩大鳗鱼品种,积极发展异种鳗养殖;实施品牌战略,构建现代鳗鱼产业体系;推动鳗企抱团,创建鳗鱼产业发展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等.  相似文献   
53.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分子的亚基之一,与MHC-Ioα链非共价结合构成MHC Ⅰ分子.本实验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β2m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及基因组序列,并对cDNA多态性、mRNA组织分布及感染链球菌后表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共获得尼罗罗非鱼2条β2m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900和906 bp.两cDNA均包括351 bp的ORF,共编码116个氨基酸残基,还包含68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486(492) bp的3'-UTR.两条cDNA对应各自不同的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β2m基因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尼罗罗非鱼β2m基因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β2m基因相似性在39.20%~89.80%之间.β2m基因cDNA多态性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中共有2种不同类型的β2m cDNA,每种类型cDNA又有3种不同的亚型.定量PCR分析表明,β2m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脾脏、心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最高,鳃与肠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皮肤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低.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尼罗罗非鱼β2mmRNA表达量在4个所检测组织(鳃,肾脏,心脏和脾脏)中均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本实验结果表明,β2m基因可能参与尼罗罗非鱼的免疫应答,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尼罗罗非鱼的免疫调节机制和更好地理解鱼β2类m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4.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 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cDNA序列, 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尼罗罗非鱼AQP1 cDNA长度为1 098 bp, 包含36 bp5′端非翻译区序列、783 bp开放阅读框(ORF)279 bp3′非翻译区序列, 编码26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 各物种间AQP1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6%~59%)。聚类分析表明, 尼罗罗非鱼首先与同属鲈形目丽鱼科的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聚在一起, 再与其他硬骨鱼类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 水温从30℃逐渐降到10℃过程中, 肌肉和肝组织AQP1基因的表达量从20℃开始均逐渐下调。其中肌肉组织中, 30℃时的表达量相比, 耐寒品系在20℃时表达量大幅度下调, 当水温为15℃, 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22.16倍。当水温降到10℃, 其表达量下调了107.73倍。而对照组AQP1基因的表达量在15℃, 下调幅度为5.38倍。当水温达到10℃, 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11.30倍。结果分析显示, 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肝组织中, 当水温降到15℃, 耐寒品系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下调幅度分别为3.38倍、1.42倍。水温降到10℃, 其表达量上调幅度分别为18.85倍、9.01倍。结果分析表明, 温条件下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AQP1表达对温度敏感, 耐寒品系较高的耐寒能力与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肌肉组织大幅上调表达有关。由此可见, AQP1基因在罗非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潜在的研究罗非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之一,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的耐寒分子机制和开展鱼类抗逆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C5a肽酶(ScpB)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鱼体样本, 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scpB基因, 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pB, 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 IPTG诱导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柱纯化及超滤管浓缩后, 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纯化的重组蛋白以不同剂量(1 μg/g3 μg/g5 μg/g) 免疫尼罗罗非鱼后, 每周检测各实验组鱼体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抗体水平变化情况, 并于免疫4周后以4LD50的剂量对其进行人工攻毒。结果显示, 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9.66%~89.00%, 其中5 μg/g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 受免鱼体血清中溶菌酶活性、SOD活力和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 结果表明, 重组蛋白ScpB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为GBS多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GHSR系统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GH-SR全长cDNA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基因及其受体GHSR-1a mRNA水平的组织表达,以及饥饿对这2个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了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GHSR cDNA全序列(GHSR-1a、GHSR-1b)。GHSR-1a序列全长1 627bp,编码384个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结构;GHSR-1b序列全长1 858 bp,编码298个氨基酸,只具有前5个TM,在第6个TM的第4个氨基酸处开始缺失。正常生理条件下,2基因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ghrelin主要由胃中分泌,除性腺外,雌鱼所有被检测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雄鱼的表达量,以肌肉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差异最大,雌鱼是雄鱼的30.4倍。莫桑比克罗非鱼GHSR-1a基因在垂体、肝脏、心脏中表达量较高,且被检测组织中雄鱼的表达量均高于雌鱼的表达量,其中鳃组织的表达差异最大,雄鱼是雌鱼的36.3倍。饥饿28 d后莫桑比克罗非鱼胃中ghrelin基因表达增加,雄鱼ghrelin基因分泌量增加了3.7倍,雌鱼增加了2.6倍;雌雄个体垂体中GHSR-1a的分泌量均略有下降。[结论]ghrelin/GHSR-1a系统可能具有调节莫桑比克罗非鱼能量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大口黑鲈营养研究及配合饲料发展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其养殖技术,尤其是在高产养殖技术已取得较大突破,使大口黑鲈养殖规模和单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但大口黑鲈养殖绝大部分直接投喂下杂鱼,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到大口  相似文献   
58.
罗非鱼(Tilapia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共有3个属约70多种。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罗非鱼养殖已遍布7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养殖鱼类。目前制约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种质混杂及退化。造成种质混杂及退化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首先,由于全雄罗非鱼苗种大多是采用种间杂交的方式获得,但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极易造成罗非鱼纯种基因的丢失。McAndrew等就曾发现1个罗非鱼商业品系含有多达4种不同罗非鱼的基因。  相似文献   
59.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0群体、高要F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表明:在高要F0群体中29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34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42,各位点PIC值均大于0.5,具高度遗传多样性;29个微卫星标记中有6个标记(GM114、GM213、GM423、GM642、UNH130和UNH985)在高要F0群体中与至少一种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 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生长性状在高要F1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在不同世代中遗传稳定;初筛生长相...  相似文献   
60.
为探索我国珠江流域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群体的遗传分化及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8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我国珠江流域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佛山、高要、封开、肇庆、乳源、乐昌、韶关、河源和惠州)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 6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8.6和4.0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426和0.7030。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2452和0.7697,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遗传交流水平低。采用UPGMA法,对 9个群体基于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可分为两大支,韶关、佛山和乳源群体聚为一支;另一支包含了其余的6个大鳞副泥鳅群体,分为3个小分支,分别为乐昌与肇庆群体、河源与惠州群体及高要与封开群体。研究表明,珠江流域的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具有进一步选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