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31.
见此惨景,怎不让人心寒。一日定南县历市镇的谢某,驾驶一辆赣B/66529号牌四轮农用运输车,从迳脑回县城,晚上7时30分,当行至小定公路车步路段时,由于车速过快,加上雨天路滑,撞在前方一辆(装载毛竹)停在公路上的车后,毛竹穿进驾驶室,造成乘坐在驾驶室内的钟某当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万“箭”穿心@钟运林 @黄永芳  相似文献   
32.
黄永芳 《齐鲁渔业》2004,21(7):32-32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青泥苔对养殖青虾、扣蟹的危害不容忽视,轻者,大量藻体青苔附着虾、蟹体表,影响其生长和商品价值;重者,可引起池塘中鱼类缺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33.
广东省野百合天然居群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了中国广东省7个有代表性的山区作为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ex Miellez)天然居群的采样点,对采集到的199份样品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以建立野百合天然居群RAPD分析方法体系以便后续研究,并了解广东省野百合天然居群多态性情况和居群内外个体及野百合...  相似文献   
34.
设置标准地调查毛竹林在冰雪灾害后的出笋及生长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和毛竹叶子样品并分析其N、P、K含量等.结果表明,冰雪灾害后毛竹的出笋数量提高,新竹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新竹平均高减少1.6 m,胸径减少2.2 cm;新竹叶片全N、全P含量差异不显著,全K含量1.400%比对照的1.734%减少了0.334个百分点,粗灰...  相似文献   
35.
以烈香茶花为材料,研究遮阴对烈香茶花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没有改变烈香茶花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并出现午休现象;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现相同趋势,为单峰曲线;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呈现W型趋势。不同处理下的烈香茶花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77(全光照),3.18(40%光照),3.08 μmol CO2?m- 2?s-1(80%光照)。  相似文献   
36.
生物技术在油茶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油茶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在油茶的组织培养、辐射诱变育种和分子标记研究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研究近况,以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截至2016年4月1日收录的所有关于油茶的文献为对象,利用 Histcite 和 SATI 等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库检索的222篇相关文献刊载于147种期刊中,每种刊物平均发表文章1.51篇;共有742位作者,20个国家或地区,196个研究机构参与。此外,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发表在《Hort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农林科学类杂志,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占总发文量的84.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发文量占总发文数量的18.1%,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茶油抗氧化活性、皂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38.
;用60Co-γ射线辐照3个无性系及优树的种子,分别以1 000 rad、2 000 rad、3 000 rad和4 000 rad 4个剂量辐照及对照处理,测定1年生油茶幼苗叶片的SOD和POD酶活性.结果表明:在1 000 rad辐照下,软枝2和3号油茶的幼苗叶片SOD酶活性升高,3 000 rad辐照的酶活件下降,软枝11号在2000 rad时最高,粤15号3 000 rad时最高;软枝2号和3号在1 000 rad辐照下,POD酶活性最高,而软枝11号和粤15号POD酶活性则相反,在3 000 rad辐照下POD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9.
以岑软2号Camelia oleifera ‘Cenruan 2’、岑软3号C.oleifera ‘Cenruan 3’和湘林8号C.oleifera ‘Xianglin 8’ 3种油茶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包括前分化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雌雄蕊形成期、子房与花药形成期和雌雄蕊成熟期6个时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花芽分化各个时期有差异,湘林8号分化时间早,分化快;岑软2号和3号分化时间一致。花芽在春梢褐化20 d左右开始分化,花芽于5—7月增长快,花器官形成经历3个月。雌蕊成熟持续时间长,从7月下旬一直到开花期。花芽分化各个时期并不是相互分离,而是交错存在。  相似文献   
40.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50和IC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 ?g/m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