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为了有效地防治鱼病,必须首先查明致病的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这是能否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3-38和Nb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3-22和Mb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3-38和Nb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3-38、Nb3-15、Ab2-55、Ab2-77、Ab1-3、Aa3-22、Aa3-67、Mb1-4、Mb2-10、Mb3-7和Mb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3-22和Mb3-7在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14.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河蟹抖脚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自 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后,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 3月至 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 3克的蟹种至 300多克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损失惨重。因此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8和96 h血淋巴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注射WSSV 14 d内抗病子三代和普通对虾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和85%,前者的抗病保护率达82.4%;感染前前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后者,且PO,AKP和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感染后两者血淋巴检测的5项指标在96 h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除ACP以外,抗病子三代的其他指标都比普通日本对虾的高.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的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能够有效地抵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侵染,其免疫指标也高于普通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16.
鱼类蠕虫病是由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及环节动物等寄生引起的鱼病总称。我国常见的鱼类蠕虫病有:  相似文献   
17.
病原:中华鱼蚤(Sinergasilus)。虫体细长,呈圆柱形,分节明显,乳白色。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附肢5对,其中第二触肢变成细长的大钩,用以钩住鳃丝组织。生殖季节在虫体后部常挂有1对卵囊。中华鱼蚤的幼虫及雄虫均在水中营自由生活(图1)。  相似文献   
18.
鱼类群栖在水中,当少量鱼的行动、摄食、体色、体形等异常时,常不易被人们察觉,一当人们发现鱼类异常时,往往已不是个别鱼患病;再则,在一只池塘内,病鱼常不是只患一种病,而是常并发几种病。因此,要做到及时且正确地诊断鱼病较困难,加之鱼类发病后的治疗也较麻烦,受到很大限制。如外用药一般采用全池遍洒、浸沤、浸洗或挂篓(袋)的方法,很少用体表涂药的方法,更不可能进行包扎;体内用药一般采用将药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很少用注射和口灌的方法。因而,无论采用体内或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鱼免)状黄姑鱼网箱养殖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细菌性烂鳃病:流行季节为5—8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川浓度10×10~(-6)漂白粉和10—20×10~(-6)呋喃西林分别浸洗3—5min,连续2、3次可治愈;细菌性竖鳞病:发病季节为4—12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治疗用40×10~(-6)高锰酸钾浸洗5—10min及呋喃西林粉末涂抹患处,或注射链霉素15—20mg/kg鱼;肠炎病:发病水温18—30.5C,流行高峰25—30C,危害各生长阶段鱼,防治方法为,每100kg鱼用呋喃唑酮3—5g或氟哌酸5—10g拌饵投喂,连用4—6d;湖蛭病:流行于12—5月水温22C以下吋,寄生于各龄鱼,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可用捕捉去除、淡水浸泡5—10min或5—6%盐水浸泡3—5min使虫体脱落;气泡病:发病季节5—9月,水温25—30.5C,危害体长150mm以下幼龟,将发病早期的个体移入水温较低、水质较清洁新鲜的水中,可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四、防治方法   本文就我们自己研制的防治方法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   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不仅是侵袭鳃、胃、肠、肌肉,而且侵袭肝胰腺、心脏和神经等要害器官,因此治疗必须采用三步曲治疗方法,才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 杀灭蟹体外寄生虫 (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 )。   第二步 外泼消毒药与内服药饵相结合。外泼消毒药的种类较多,可任意选择;外泼消毒药的次数随病情轻重及消毒药的药效在池水中的持续时间而定,一般一个疗程为 2~ 4次。我们最近使用水产保护神,效果较好,它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