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93篇
水产渔业   4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初步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 渔业合作协定》的签定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在北部湾业现状,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划界后,南海区将有大批渔船湾西部渔场退出,造成经济损失约99.3亿元,同时渔民转产难度较大,会对近海渔业资源造成更大压力,增大机动渔船禁渔区和禁渔期等制度实施难度。此外,由于渔船的装备和渔民的水平等,难以确切把握北部湾的分界线,容易造成纠纷。本文据此对我国在北部渔业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1)扩大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的理解;(2)降低捕捞强度,继续调整作业结构;(3)调查渔业资源,合理制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4)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贯彻落实新规定。  相似文献   
12.
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削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已成为世界渔业管理面临的一大任务大陆0年代以后我国的海洋捕捞强度迅速增长,主要是:捕捞效率高的渔具渔法迅速增长,海洋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膨胀,渔民数量迅速上升,为控制捕捞强度,我国逐步采用了一些渔业管理措施,然而效果不明显,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国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1、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局限性;2、渔区产业结构单一;3、大量“非渔业劳动力”入渔;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调整渔业产业结构;2、严格执行国家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指标。3、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赎买计划;4、加快实施捕捞限额制度;5、发展渔民组织。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新修订的《渔业法》已于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新《渔业法》第26条明确规定:“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的从事捕捞作业的船舶必须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下水作业。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1]为了加快《渔业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保障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水域环境污染,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渔业船舶检验体系来进一步加强渔业船舶法定检验及其监督管理工作。1 背景1.1 船舶检验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大型加工拖网远洋船队集中北太平洋生产,造成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经过连续三年的探捕活动,我国于2003年开始正式在东南太平洋公海捕捞生产智利竹笑鱼,而此区域处于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CPPS)的管辖范畴。为此简要介绍了智利竹笑鱼渔业状况、CPPS渔业管理趋势。分析了这些趋势对我国发展智利竹笑鱼渔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确保渔船遵守《执行协定》和《框架协议》的规定;(2)加强与智利方面的沟通;(3)健全情报体系,加强船员培训。  相似文献   
15.
我国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行动。着重分析讨论了"公众参与"原则在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中的立法实践、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最终提出:在充分发挥政府保护公共资源的主导作用下,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管理体制存在着缺乏高层协调机构、协同作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等弊端,因此为了完善我国海洋管理体制,需要建立海洋综合协调机制。美国和日本这两种不同海洋管理体制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协调机制的建设,在我国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建设经验,提出适合我国海洋管理协调机制的具体建议:建立健全的多主体合作机构、咨询和参谋机构,构建海洋综合协调组织模式图,并完善海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各涉海主体搭建有效沟通的平台,实现海洋综合管理的统筹和协调,完善我国海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对推动海洋产业升级、延长海洋产业链具有重要作用。在体验经济学的背景下,通过调研上海临港新片区,在获得相应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其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并运用ASEB栅格对其如何体验式开发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临港固有相对丰富的海洋文化、渔业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但存在体验性不足、品牌形象不强、开发方式单一问题,这制约了该区域的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突出海洋文化产业的体验性;(2)塑造海洋文化产业的体验形象;(3)优化海洋文化体验品牌,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4)打造以滴水湖为依托的系列体验业,推动形成海洋文化产业集聚效应;(5)加强当地高校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支撑。这将有助于新片区中心城区未来海洋文化产业的合理开发,以期能够为新兴沿海城市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际渔业管理制度的最新发展及我国渔业所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文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来,有关渔业发展的一系列国际协定和公约所体现的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最新的渔业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包括“生物资源的可捕量”概念,“负责任渔业”的概念,“预防性措施”的概念,“预防性参考点”概念,并根据这些概念和有关国家渔业管理的实验,归纳出渔业管理发展的特点,作者结合我国渔业管理的实际,分析了我国渔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鱼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进行的4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黄斑M(Leiognathus bind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和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macro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趋势为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种类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共同渔区北部海域最高(3.60),东北部海域次之(3.58),共同渔区南部海域最低(2.35),四季多样性指数为2.96~3.77,平均3.31.2007年多样性指数比 1992-1993年低,但高于1998-1999年,表明近年来该海域捕捞压力有所减缓,使得渔业资源有一定的恢复.本研究旨在了解北部湾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动态变化及演替状况,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捕捞限额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它的实施将是我国渔业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区分该制度中捕捞权与配额权的基础上,着重配额权流转的制度分析;根据我国渔业管理历史、现状及发展要求,提出了在我国即将实施的捕捞限额制度中可适当允许配额权流转及其配额权流转制度框架,包括明确的配额权性质、完善的配额权登记公示、良好的市场中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分析了影响流转的限制因素,如法律障碍、渔区经济发展水平、渔民自身素质等;最后,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应加强进行对渔民宣传和教育、建立诚信制度、发展渔业第二三产业、消除法律障碍、明确配额权证书的性质、确定配额权位序、建立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