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显示,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一株具有弧菌拮抗功能的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2515 (以下简称"菌株2515" ) 对海水养殖动物的毒性, 并确定一种有效的热处理脱毒方法, 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育苗水体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5、 106、 107...  相似文献   
13.
拟穴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蟹养殖品种,在东南沿海广泛养殖,2018年养殖面积23 129公顷、产量157 712吨。青蟹个体大、品质好,深受老百姓喜爱,市场潜力巨大。而在我国北方沿海主要开展三疣梭子蟹养殖,近几年受病害增多、种质退化等因素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呈现下滑趋势,急需优化养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类40种,头足类4种;优势种分析表明虾虎鱼和枪乌贼类成为主要捕捞物种,优势种正逐步演变为更为小型化的中上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虾蟹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季节更替和迁移指数仅在2010年春季相对变化较大;ABC曲线分析表明,游泳动物群落正处于严重干扰;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均值在重量和数量上分别达到635.9 kg·hm-2和43.8×103ind·hm-2,资源情况有所改善,但渔获物小型化、低质化现象明显。综合来看,调查水域游泳动物优势种变化较大,资源继续向小型化中上层鱼类方向演变,且群落受到干扰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莱州湾海洋生物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吸收营养盐效果的影响,探索其达到最佳吸收效果的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该藻在不同温度(5、15、25℃)和光照[90 000、180 000、270 000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对海水中常见营养盐成分的吸收效果。结果显示,强壮硬毛藻在5℃以上和90 000μmol photons/(m2·s)光照强度以上对水体中的NH4+-N、NO2--N和PO43--P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吸收营养盐均有显著影响,在设定范围内,营养盐吸收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强度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主效应都极显著,而且具有叠加效应,吸收率最高的条件为25℃/270 000μmol photons/(m2·s)组合,该条件下,NH4...  相似文献   
16.
创造了一种用扩口器扩大青蛤两壳开口观察性腺颜色鉴定性别的新方法,同时改进了一种适用于青蛤性别鉴定的组织观察法。用两种方法对活体青蛤进行了性别鉴定并检验了准确性;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和催产鉴定性别的青蛤与对照组青蛤,检验了性别鉴定对存活和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鉴定青蛤性别,成功率达到100%;存活率为(94.33%±1.53%)和(93.33%±1.53%),与对照组(95.00%±2.00%)差异不显著(P0.05);产卵率为(87.33%±3.06%)和(84.67%±1.15%),与对照组(85.33%±3.06%)差异也不显著(P0.05),即性别鉴定对存活和性腺发育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扩口观察法的存活率和产卵率均高于组织观察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扩口观察法与组织观察法比较有明显的优点:(1)操作步骤少,鉴定效率高,所用时间只有后者的1/3,利于开展大群体的性别鉴定和群体间杂交;(2)鉴定可在性腺发育的中期开展,利于实验方案的制定;(3)无伤害;(4)可对性腺整体发育状况进行活体观察。  相似文献   
17.
青蛤(Cyclina sinensis),在莱州湾地区俗称乌丁、铁蛤蜊,自然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滩涂,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品种。过去,青蛤苗种以自然采捕为主。但随着自然资源的衰退和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自然苗种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大力开展良种资源保护,推行人工苗种产业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1995~1997年青蛤土池育苗、2002~2003年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研究基础上,依靠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通过升级改造和扩建,于2004年成立了技术先进、配套完备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采取育苗用水零交换技术,建立2个添加益生菌组(PB1、PB2)和1个对照组(PBN),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结果显示,弧菌(VLB)与异养菌(VHB)呈现相同趋势,但在两个处理组差别显著。氨氧化细菌(AOB)含量在所有实验组相同,氮化合物及虾生产参数在不同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实验对照组不换水措施可以促进自然水体中有益菌生长,添加益生菌没有改善水质或者提高虾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青蛤(Cylina sinensis),是我国新兴的一个海水养殖优良品种,而人工育苗主要在7~9月高温季节进行,此时单胞藻培养难度大,经常由于单胞藻供应不足造成育苗失败,成为决定育苗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站在2007年高温期单胞藻培养中,通过方法改进,取得良好效果,利用40个10000ml和5个20000ml细口玻璃瓶,每天提供单胞藻8~12m^3,成功培育出壳长2.5~5mm的青蛤幼贝1.2亿粒。  相似文献   
20.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 Fabricus)因其幼虾多附着于河口海藻或海草上,体色呈绿色,台湾省渔民称之为草虾。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成为世界重要的养殖对象。最近几年,北方沿海地区利用小型池塘进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成功,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斑节对虾属于高温品种,苗种对北方低温环境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因此,在北方开展养殖,养殖户在选购苗种时更加青睐体长2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多年的对虾育苗经验,重点从水质调控和生物饵料投喂方面着手,于2007年在我站进行了大规格斑节对虾育苗技术研究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