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51.
棉花种子超氧物歧化酶粗提液经PAGE分离及NBT染色,显示出7条SOD同工酶谱带。研究发现棉花种子SOD同工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且在变性剂SDS作用下仍保持一定活性,但β-疏基乙醇和脲试剂能使之失活。经用氮仿-乙醇和KCN处理,证实棉花种子SOD均为Cu-Zn-SOD。  相似文献   
52.
Bt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应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的Bt转基因棉花(编号8840),经盆栽、田间反复鉴定对棉铃虫1龄幼虫抗虫效果平均为93.1%,叶、蕾、铃饲喂3龄幼虫抗虫效果分别为90%、85%、55%测定毒性机理。棉铃虫3龄幼虫取食抗虫棉2d后,其食量、排泄量分别比该材料未导入Bt转基因对照植株减少57.10%,57.19%;幼虫长度、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减少71.69%、81.51%。4d后食量、排泄量减少72.02%、77.33%,体长和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减少93.02%、107.79%。测定中肠、血清pH值分别为8.19和6.4,与对照8.36、6.5差异不大。中肠超微结构观察,取食抗虫棉中毒死亡的棉铃虫幼虫中肠横纹肌呈收缩状;表明中肠处于中毒痉挛状态,吸收营养物质的柱状细胞微绒毛萎缩并局部被破坏,肠壁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减少。营养物质自耗成空胞。而取食对照植株幼虫中肠超微结构则相反,肌肉舒畅。微绒毛多而正常,细胞器丰富,幼虫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53.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转 Bt基因抗虫棉新棉 33B和 GK- 1 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抗虫棉株系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86.8%、75 .1 % ,对照 TM- 1、泗棉 3号、苏棉 1 2号三个常规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1 0 .9%、1 3.9%、9.2 %。转 Bt基因抗虫棉的杂种一代能明显延缓棉铃虫的发育进程。饲喂新棉 33B、GK- 1 2与常规品种 (系 )的杂种一代 72 h后 ,存活幼虫以1龄虫为主 ,分别占 92 .4%、85 .1 % ,并有少量 2龄幼虫。而同批次对照苏棉 1 2号和泗棉 3号以 2龄虫为主 ,分别占 89.6%、86.8% ,并有少量的 3龄虫出现。以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 F1叶片饲喂棉铃虫 ,其发育进度较取食对照品种的延缓 1个龄期。转 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是以单一位点的方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 ,不存在多位点的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54.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而今 ,国内外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方面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除了客观上缺乏免疫抗源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关黄萎病菌致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尚处于相对滞后状态。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生理生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黄萎病菌毒素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可供从事棉花黄萎病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5.
自然界的一种异变性质叫半配性,它赋予科学家们加速取得棉花纯系。半配性为一种植物生殖的异常类型,虽然精细胞进入卵细胞中,但没有融合或“交配”。含有全部遗传物质的雄性精核和雌性卵核经独立分裂,形成只有雄性核或雌性核的嵌合组织的种子,它代替正常融合形成的种子。因此,来源于这种雄性或雌性细胞组成的嵌合种子长成的植株是单倍体,并且它只带有原始亲本的遗传物质。 单倍体植株只有正常染色体数的一半。正常棉  相似文献   
56.
棉花高纤维品质新种质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据纺织部门研究,环绽纺纱最重要的是长度,其次为强度,再次为细度;而气流纺纱,以强度为最重要,细度次之,长度又次之。与化纤混纺,也需要高强度的棉纤维。为了改进我国的棉花纤维品质,我们于1980年起开展了高纤维品质新种质培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7.
转基因抗蚜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外源抗蚜基因导入棉花的研究结果,温室内苗期共检测出75棵抗蚜单株.应用PCR技术对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70个样品出现阳性扩增,阳性扩增率为93.3%.与受体品种相比,转基因抗蚜棉单株蚜虫着生量仅为受体品种的20%~50%,蚜害指数减退率分别比受体品种减少65.13%~82.23%,表明转基因抗蚜棉大田期的抗蚜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8.
在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后的组合无棉毒素棉 海岛棉416D_5代中,无论株形、花形、铃形、经济性状等均有较大变异.1982年7~9月,我们对这个组合植株的棉毒素含量、茸毛数、棉铃体积、叶面积等性状作了遗传分析,说明这些性状的  相似文献   
59.
本世纪,植物害虫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化学杀虫剂,由于其种种的毒副作用和环境污染,要求限制化学杀虫剂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而,以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为代表的生物杀虫剂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杀虫微生物中分离出编码杀虫蛋白质的基因,转移到植物基因组中,将使得植物建立起内源抗虫机制.此方法比传统的害虫控制方法有许多优点,如在土壤和水体中无残留,对非靶昆虫无毒害,对难以或不能喷洒到的植物部分如组织内部和根也能起作用,等等.因此,自从1987年首次将B.t.杀虫基因导入烟草以来,培育抗虫转基因作物已成为作物改良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0.
棉花抗虫育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根据棉花常规抗虫品种抗虫性表现的本质分两个方面即形态抗性和生化抗性阐明了国内外抗虫育种研究进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棉花的抗虫性鉴定方法及其评判指标、分级标准。同时对棉花抗虫性遗传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抗虫棉研究的必要性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