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1篇
  8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01.
不同肥料配比对番茄穴盘基质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草炭、蛭石、珍珠岩(1∶1∶1体积比)组成的轻型基质内加入不同的营养肥料,用72孔育苗穴盘育苗,研究其对番茄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入适量的营养肥料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幼苗质量有显著提高,而过多的营养肥料会影响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速度。综合分析认为,处理2(在基质中配入适量的硫酸钾复合肥)表现较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02.
霍山石斛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石斛叶为等面叶 ,气孔四列型 ,仅分布于下表皮。平行叶脉 1 3条 ,大小相间排列于叶肉中。茎表皮为 1层较小的扁长方形或椭圆形细胞 ,外侧具金黄色角质层 ;基本组织中散生有 2 3条外韧有限维管束。根被由 4~ 6层薄壁细胞组成 ,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鞘均由 1层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相间排列组成 ,薄壁细胞为通道细胞。辐射维管束六原型 ,无髓。  相似文献   
503.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型酸化剂对蛋鸡免疫功能及血清、肝脏和肾脏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00只18周龄的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全程饮用自来水,试验组A每天自由饮用酸化剂预调水8 h,试验组B隔天自由饮用酸化剂预调水8 h。分别在23、32和43周龄统计各组蛋鸡免疫器官指数,利用试剂盒检测血液、肝脏和肾脏的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相比对照组,①添加饮水型酸化剂能够提升23和32周龄蛋鸡脾脏指数(P<0.05);②添加饮水型酸化剂能够降低23和32周龄蛋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0.05);③添加饮水型酸化剂能够降低蛋鸡血清MDA、BUN、LDL-C和TG含量以及GPT和GOT活性,并提升T-AOC活性(P<0.05);④添加饮水型酸化剂能够使蛋鸡肝脏MDA含量下降,T-AOC活性升高(P<0.05),对肝脏SOD、GPT和GOT活性及TG和LDL-C含量变化未产生显著作用(P>0.05);⑤添加饮水型酸化剂对蛋鸡肾脏的MDA、T-AOC和SOD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添加饮水型酸化剂能够提高蛋鸡机体免疫力,提升血液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缓解蛋鸡肝脏损伤和产蛋前期肾脏损伤,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蛋鸡血清TG和LDL-C水平。  相似文献   
504.
为了给早熟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定科学管理措施提供参考,试验对早熟温州蜜柑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温州蜜柑早秋梢结果母枝群体中以结果母枝直径在2.1~9.0 mm的百分率最大,占早秋梢结果母枝总数的87.7%,其中又以直径6.1~7.0 mm的为最高,其百分率高达15.8%,其次是直径为5.1~6.0 mm和7.1~8.0 mm的,其百分率分别为14.3%和13.2%;早秋梢结果母枝粗细直接影响结果母枝上的总节位、萌芽节数量、萌芽率、混合芽花芽量、纯花芽花芽量、花芽总量、花果总量等农艺性状,以直径6.1~7.0 mm的效果最好,其次是7.1~8.0 mm和8.1~9.0mm的。春梢结果母枝粗细也影响早熟温州蜜柑结果母枝的总节位、萌芽节数量、萌芽率、混合芽花芽量、纯花芽花芽量、花芽总量、花果总量等农艺性状,春梢结果母枝粗的比细的好。结果母枝种类影响早熟温州蜜柑结果母枝的总节位、萌芽节数量、萌芽率、混合芽花芽量、纯花芽花芽量、花芽总量、花果总量等农艺性状,早秋梢结果母枝的效果显著优于春梢结果母枝。建议在早熟温州蜜柑的生产管理上,培养结果母枝首先要以早秋梢结果母枝为主,其次是培养春梢结果母枝;考虑结果母枝直径大小时,尽可能选择适宜直径的结果母枝,早秋梢以直径6.1~7.0 mm的结果母枝为佳,其次是直径7.1~9.0 mm的结果母枝;春梢以4.1~5.0 mm的结果母枝为好,其次是直径3.1~4.0 mm的结果母枝。  相似文献   
505.
西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生物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南地区主要玉米杂交种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子粒性状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该区大多数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叶片数、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出籽率和千粒重等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主要分布区间和变异系数,并对株型、子粒形状和颜色等典型质量性状进行了调查,为今后玉米科研、推广和利用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506.
艳红桃果实新梢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9~10年生的艳红桃(Amygdalus persica L.)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新梢生长与果实生长变化的动态。结果表明,新梢生长从3月中下旬开始,在生长过程中出现4~6次生长高峰,其中结果梢生长到7月下旬,生长期达132 d,有4次生长高峰;营养梢生长到8月中旬,生长期达142 d,有6次生长高峰;果实从4月上旬开始生长,到8月上中旬出现停长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4~5次生长高峰,生长期长达122~132 d,果实纵、横径生长呈双S形生长曲线,果实成熟时,纵径7.41 cm,横径7.49 cm,果形指数0.99,果实近圆形,果表底色为绿色,果皮为紫红色,平均单果重216.9 g;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关系密切,表现为前4周果实生长较快,随后6周新梢生长较快,之后5周结果梢逐步停止生长,营养梢生长较快,即整个生长期存在养分竞争。生产上建议在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选择在4月下旬作为最佳施肥时期,在果梢生长旺期加强根外追肥,以满足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07.
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全虾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以鱼粉、小麦蛋白粉、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31%、33.19%、37.11%、41.45%、45.58%、49.03%的6种饲料.试验1(幼虾阶段养殖试验)和试验2(养成阶段养殖试验)分别选用720尾初始体重为(0.52±0.01)g和540尾初始体重为(7.93±0.03)g的凡纳滨对虾作为试验动物,均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桶),试验1每桶放养40尾,试验2每桶放养30尾.试验1和试验2的养殖期分别为56和42 d.试验1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显著上升(P<0.05)而后趋于稳定(P>0.05),而饲料系数(FCR)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11% ~49.03%时,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对虾的成活率(SR)、肝体指数(HSI)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9.31%组对虾的肥满度(CF)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对虾全虾、肌肉干物质及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7.11%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45.58%和49.03%组(P<0.05);29.31%和41.45%组全虾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3.19%和37.11%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在41.45%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和49.03%组(P<0.05);29.31%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除37.1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3.19%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7.11%、41.45%和49.03%组(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3.19%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9.03%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45.58%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5.58%组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最低值出现在37.11%组,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2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SR、WGR、SGR、FCR及HSI的变化趋势同试验1结果;对虾的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持续下降,29.31%和33.19%组显著高于41.15%、45.58%和49.03%组(P<0.05);各组对虾的CF无显著差异(P>0.05).全虾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9.31%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41.45%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33.19%和37.11%组(P<0.05).45.58%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血清SOD活性在45.58%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PO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29.31%、33.19%和49.03%组(P<0.05);血清ALT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AST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33.19%和45.58%组(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8.6%和36.8%.  相似文献   
508.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粗脂肪水平对2种规格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了粗脂肪水平分别为4.02%、5.98%、7.86%、10.13%、11.29%和13.99%的6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58±0.01)(幼虾组)和(7.93±0.03)g(大规格组)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周期分别为8(试验一)和6周(试验二).结果表明:试验一,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幼虾组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 (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幼虾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幼虾组成活率(SR),全虾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和肌肉粗灰分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P<0.05),但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二,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规格组对虾的WG、SGR、PER和FCR(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大规格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大规格组的SR、CF、HSI,全虾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虾干物质含量及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对虾血清SOD、PO、AST及ALT活性(P<0.05).综上并结合SGR与饲料粗脂肪水平拟合折线模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大规格阶段粗脂肪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4.83% ~5.98%和5.57% ~ 7.86%.  相似文献   
509.
为了扭转贵州省北部地区早熟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生产大小年现象普遍的现状,并为制订橘园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案与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试验历经7年2005~2011对早熟温州蜜柑控制大小年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实地配套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树体整形、加强土肥水管理、有针对性地花果管理、有效控制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当地早熟温州蜜柑果园果实的产量,使大小年的产量差距控制在,10%~15%以内,把原来大小年现象严重的橘园变成了产量较为稳定的丰产园,同时还提高了早熟温州蜜柑果实的商品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10.
以七年生湘南梨(Xiang-nan Pyrus)为研究对象,观察新梢及果实的生长动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梢3月中旬开始生长,7月下旬停止生长,生长期达119 d,生长过程中出现3~5次生长高峰,新梢生长3~4次,生长高峰4次,净生长量高峰3次;叶片生长3~5次,生长高峰3次,净生长量高峰5次;加粗生长4~5次,生长高峰5次,净生长量高峰4次.果实生长从4月上旬花谢幼果期开始,直至8月下旬停长,生长期达126~133 d,果实纵横径在生长过程中出现4~7次生长高峰期,生长高峰4次;净增长量高峰现4~7次,果实纵径7次,果实横径4次.果实生长曲线和新梢生长曲线是逐步升高的单曲线,有4次生长高峰,呈双“S”曲线;果实净生长量有4~7次生长高峰,其生长曲线是双“S”或多“S”曲线,而新梢生长的净生长量有3次生长高峰,呈“S”曲线.建议梨树栽培管理时要求头年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4月下旬为最佳施肥时期,同时在果梢生长旺期加强根外追肥来缓解养分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