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三种养殖鲟鱼卵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养殖施氏鲟( 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 A.baerii)和小体鲟( A.ruthenus)卵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鲟鱼中,西伯利亚鲟卵内粗蛋白(22.6%)和粗脂肪(17.9%)含量最高,且与施氏鲟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小体鲟( P<0.05);三种鲟鱼卵内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 TEAA)占总氨基酸( TAA)均高于49%,且施氏鲟卵内TEAA占TAA的50.06%,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 P<0.05)。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多的必需氨基酸( EAA )均为亮氨酸,种类间的色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EA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非必需氨基酸(NAA)含量种类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SFA)均为C16∶0,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均以C18∶1n-9含量最高,且施氏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 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中均以C22∶6 n-3含量最高,其中西伯利亚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和小体鲟( P<0.05);西伯利亚鲟卵内n-3/n-6值最高,小体鲟卵内最低,且三种鲟鱼间n-3/n-6值均有显著差异( P<0.05)。西伯利亚鲟鱼卵内, DHA、 EPA、 PUFA、 n-3 PUFA总含量及n-3/n-6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鲟鱼卵( P<0.05)。因此,在配置鲟亲鱼配合饲料时,要重视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12.

以鱼油和玉米油作为脂肪源, 配制4种等氮饲料(蛋白含量38%, 脂肪含量12%~13%), 使脂肪酸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比例分别达3.1%2.5%1.9%1.3%(分别简称SL1SL2SL3SL4), 以其饲喂处于性腺发育Ⅲ期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亲鱼5个月, 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其繁殖性能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5个月养殖, 施氏鲟亲鱼平均体质量增加14.5%, 经过低温刺激及升温处理至产前体质量下降6.8%, 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饲料中n-3HUFAn-3PUFA水平对繁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SL1组和SL2组亲鱼的成熟度和仔鱼成活率高于SL3SL4, 而仔鱼畸形率显著低于SL3SL4(P<0.05); SL1组极化卵卵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平均产卵量高于其他组, 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各组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各饲料组间血清E2和血清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 使用混合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效果好于单一使用鱼油或玉米油, 同时鱼油的需求比例大于玉米油, 建议n-3 HUFA的适宜添加量在2.5%左右, n-3 PUFA最适需要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板蓝根和甘草组成的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亲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在25~28℃养殖条件下饲养西伯利亚鲟24 d后测定分析其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血清溶菌(LSZ)和碱性磷酸酶(AK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丙二醛(MD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1%复方板蓝根和甘草中草药添加剂在增强西伯利亚鲟免疫力的同时,也加重了肝脏负担。因此在使用中草药添加剂时,要注意药材选择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鹅头红为蛋种金鱼中的一种,由红虎头金鱼演变而来,成鱼体长在l0cm~ 15cm,腹圆尾小,背部弓形光滑,无背鳍,全身银白色,唯头顶有鲜红色肉瘤,肉瘤呈方形厚实.优秀的鹅头型金鱼头顶部发达的增生可以向前侧突出,紧密而不松散,侧视时,其前突的形状颇似鹅的顶部肉瘤,故而得名鹅头红饲养水温为10℃~28℃,喜中性软水,饵料有枝角类、水蚯蚓、颗粒饲料等.鹅头红其颜色悦目,形态可爱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金鱼中的特色名贵品种,但因其遗传率低,筛选淘汰率高,而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珍稀品种,一度濒临失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原料乳的卫生质量参差不齐,其质量状况除了与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有关外,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在原料乳生产中八位点规、限结合质控法正在被研究应用。笔者通过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用八位点规、限结合质控法对原料乳生产中的危害进行控制,产品卫生质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2-24℃下和90 cm×60 cm×30 cm的水族箱中,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体重12.2±0.7 g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schrenkii♀)幼鱼对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等7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对药物的敏感度依次为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安全浓度依次为0.21 mg/L、2.59 mg/L、3.88mg/L、6.35 mg/L、9.86 mg/L、143.45 mg/L、2396.03 mg/L;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福尔马林和氯化钠是杂交鲟幼鱼较好的消毒药物;杂交鲟对富氯和盐酸土霉素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其药浴浓度低于常规养殖鱼类;氯胺T的毒性与水体pH值密切相关,药浴鲟鱼时须注意水环境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原料乳生产中,由于奶牛养殖的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同,采用的质控方法也不同.70%的养牛散户没有建立质控体系,仍采用原始的质控方法.原始的质控方法是依据农、牧民积累的经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进行控制,如清洗乳房、清洗用具、及时冷藏等.这种控制具有片面性,重视的是乳的感官,忽视了乳的内在.规模化奶牛场多采用全面质量控制法(TQC),其特点是全面性、服务性、预防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RACE方法获得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Hh基因家族的Shh基因,该基因全长1 922 bp,其中5′UTR 266 bp,3′UTR 360 bp,ORF1 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经预测该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7.28 k D,理论等电点6.95,具有Hh基因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半滑舌鳎Shh与牙鲆的同源性最高,为82%,与其他鱼类同源性为74%~81%,与非洲爪蟾的同源性为61%,与人和鼠的同源性为63%~64%。甲基化结果显示,Shh基因在1龄卵巢中的甲基化程度普遍低于雄鱼与伪雄鱼精巢。基因表达分析显示,Shh基因在胚胎期的囊胚期表达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5),在雌雄成鱼8个组织器官均表达,在雌性性腺分化的关键期孵化后50 d,雌性性腺中表达量较前期升高,且显著高于同时期雄性性腺中的表达(P0.05),在雄性性腺分化的关键期80~95 d,Shh基因在雄性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8月龄、1龄及2龄雌鱼性腺中表达显著高于雄鱼与伪雄鱼。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Shh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与胚胎分化、组织器官形成、雌雄性腺分化及性腺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杂交鲟(Acipenser baeri ♂×Acipenserschrenkii♀)幼鱼日粮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5%、0.5%)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粉剂,分别在培育实验的第15天和第30天采集样本,分析其对幼鱼摄食、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饲料中添加0.25%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时,杂交鲟生长最好,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4.31%(P<0.05)和28.61%(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36.02%(P<o.05),也显著低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第15天时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大于第30天,其中第15天添加0.25%组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适宜添加水平为0.25%,添加的适宜持续时间为15d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2-24℃下和90 cm×60 cm×30 cm的水族箱中,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体重12.2±0.7 g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schrenkii♀)幼鱼对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等7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对药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