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从韩国Dermaptera 分离获得了虫囊菌目的2个属的2种真菌。其中Dimeromyces anisolabis Thaxter寄生Anisolabis maritima(Bonelli)是韩国的新记录种,Filariomyces forficulae Shanor寄生Labidura riparia japonica(de Haan)于济州岛上首次发现。这些真菌标本和菌株保存在韩国Chosun大学的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系的微生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42.
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系列有关菇床的制备、栽培料的处理和发酵等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措施。为了提高锯木屑的利用率,在制备菇床时引进了发酵技术;为了解决生长中一些基础问题,改进了培养基质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评估了聚乙烯薄膜钻孔覆盖技术对两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P.sajor-caju)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平菇菇床制备的过程中,为避免其它真菌菌丝的污染,使用了发酵后的锯木屑法。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添加物中,稻糠是促使培养基质升温效率最高的添加物,可以升高70℃。应用发酵锯木屑添加稻糠生产的菌丝的活力和密度大大高于非发酵锯木屑在接种后30d内对木霉无能为力。研究了堆料(发酵)对平菇培养基物效率的提高能力。在白杨树锯木屑和冬蘑菇的栽培废料中加入10的米糠后,在20~28℃下室外堆放12d。在发酵锯木屑钵中发酵的持续时间缩短3d。平菇在发酵基质中生长可以加快子实体原基的形成。用棉籽壳和发酵的白杨锯木屑混合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742g),而对照只有663g。另外,用白杨锯木屑与冬蘑菇培养废料混合可以最有效提高发酵效率。在棉籽壳中添加发酵的锯木屑和可循环的农副产品可以促进培养基质发酵和子实体形成。许多问题,凿孔聚乙烯薄膜覆盖技术被用来栽培Pleurotus ostreatus和Pleurotus sajor-caju.菇水覆以打孔的、透明的、黑色的塑料膜(0.03mm厚,孔直径10cm,孔间距10cm以保证25孔/m^2)。菌种自孔接入菇床表面。此项技术因蘑菇成束形成而使采摘时效率更高,P.ostreatus的产量每平方米增加5.7%到10.8kg。聚乙烯薄膜覆盖的菇床每束蘑菇的平均重量283g(33子实体),而传统的栽培方法为117g(15子实体)。P.sajor-caju可以快速在基质上生长和定殖,并在孔口周围成束长出子实体。P.sajor-caju栽培系统的总产量为8kg/m^2,薄膜覆盖栽培平均每束菇的重量为225g(79个子实体,而传统的方法栽培的平均子实体产量为2.5g。由于菇床平坦,有利于快速采摘,降低劳动力达52%(P.ostreatus)或64%(P.sajor-caju)。在薄膜下面,平菇的菌丝保持健白色,健康状态,而传统的栽培经过一轮的采摘后,菌丝变黄。用薄膜覆盖技术很少出现菇体不能发育成熟的现象。因此这种建立在提高栽培料组合和发酵基础上的平菇栽培新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3.
韩国的锈菌     
1995年至2001年,对韩国锈菌进行了收集,并对锈菌科71种锈菌做了鉴定,记录了它们的寄主、采集点和干制标本数量。71种锈菌中有55种为柄锈菌属真菌、13种为单胞锈菌属真菌、2种为胶锈菌属真菌,另1种为罩膜双胞锈菌属真菌。  相似文献   
44.
真菌壳聚糖酶类催化水解壳聚糖,它们在自然界的碳氮循环以及用于处理海洋食品和生产药用寡聚壳聚糖等工业上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81年来,已有一些真菌源壳聚糖酶获得了纯化、明确了其特性,并作了序列分析.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阐述了真菌壳聚糖酶的近期研究进展1)从Aspergillus fumigatus KH-94, Fusarium solani, Mucor rouxii A*B, Penicillum islandicum, P. spinulosum, Rhodotorula gracilis, Trichoderma reesei, A. oryzae, A. fumigatus Y2K 和 A. fumigatus S-26等真菌中获得的胞内壳聚糖酶的纯化及其特性;2)从T. reesei, A. oryzae, A. fumigatus and Cordyceps sp. MET 1504等真菌中获得的胞外壳聚糖酶的纯化及其特性;3)从T. reesei, Metarhizium anisopliae, A. oryzae and A. fumigatus S-26等真菌中获得的壳聚糖酶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45.
紫陀螺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紫陀螺菌子实体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索进行组织分离,结果从子实体得到的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致密,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菌丝生长快,絮状不致密。以紫陀螺菌干子实体DNA为参照样品,对得到的相关分离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供试的26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对所有供试样品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且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菌丝体DNA指纹与干子实体的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生长期得到的2个菌株相似系数0.979,它们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884,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分离物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389。结果表明,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2个菌株与对照物相似度最高,可以认定是紫陀螺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46.
将10个特选的水稻品种的离体培养特性与模式品种台北309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在培养基含有2mg/L的2,4-D的情况下添加0.5mg/L的BA对爪哇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显著有利,而对其他品种的正向作用不大或反向作用明显.虽然华航1号和华航3号的愈伤组织和台北309一样能够在没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再生植株,但再生效率很低.在含有BA的培养基上所有品种的愈伤组织都能够再生出更多的植株,添加铜元素对部分品种的植株再生也有促进作用.先将愈伤组织进行分化预备培养然后才进行植株再生培养能够取得最好的植株再生培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大多数品种的培养反应.经过比较筛选出离体培养特性与模式品种相似的优质籼稻品种水晶占和台湾香占,可以作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品种改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47.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观察了玉米螟赤眼蜂在5个恒温条件下(17,21,25,29,33℃)的发育羽化情况及成蜂寿命、产卵量和后代性比,实验中光照为14:10(L:D),相对湿度控制为75%.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完成一代所需的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7℃时完成一代需要25.12d,而在33℃时仅需要8.11d;在17~25℃成蜂羽化率最高,33℃时最低,其次是29℃;雌蜂的寿命在17℃时最长为219h,但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3℃时仅为19.20h;在21.25℃范围内,雌蜂产卵量达到最高;所设定的5个温度条件下发育的雌蜂,其所产的后代中雌性均超过雄性,后代雌性百分率在17~29℃达到高峰,但在33℃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8.
栽培番茄耐盐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栽培番茄品种“矮黄”的子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用 Na Cl进行直接高盐胁迫筛选。结果表明 ,2 2 5 mmol/LNa Cl直接高盐胁迫获得了耐盐突变体 ,1 0株完整的再生耐盐植株 ,在 1 5 0 mmol/L Na Cl的盐胁迫下 ,成活率可达 70 % ,而未经胁迫筛选过的原始株成活率则为零。其中 ,1株耐盐突变株能正常开花、结果。对其后代离体培养的茎尖和下胚轴外植体耐盐性进行比较 ,表明其后代仍然保持耐盐性  相似文献   
49.
几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成功应用需要合适的植株再生体系。本试验以7个籼稻成熟胚为材料,通过优化激素配比,建立适合于水稻遗传转化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NB 2mg/L2,4-D适合于供试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3.0-3.5mg/L KT,0.5~1.0mg/L NAA和5.0mg/L ABA的激素配比,明恢81、N175、航1号的最高分化率分别达72.7%、80.0%和78.0%;移栽成活95%以上。  相似文献   
50.
记述中国圆颚蛛科1新记录属——刺蛛属Echinax Deeleman—Reinhold 2001。其中包括2新记录种:拟猫刺蛛Echinax oxyopoides(Deeleman—Reinhold,1995)和羽状刺蛛Echinax panache Deeleman—Reinhold.2001.和1新种:安龙刺蛛,新种Echinax anlongensis sp.nov.。描述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mm。目前,刺蛛属全球已知5种,中国已知3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