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246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103篇
  331篇
综合类   587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383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大叶黄杨尺蠖是绿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吴江地区大叶黄杨尺蠖1年发生3~4代,以2代幼虫危害最为严重。4.5%高绿宝EC 3 000倍液和1.1%绿浪EC 1 000倍液药后9 d防效为100%,55%杀苏DP 1 000倍液防效为95.3%。  相似文献   
72.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丛生物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的成熟林、郁闭前不同阶段的林分及郁闭后不同年龄阶段林分林冠下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5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和根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灌木枝、草本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151、P=0.640、P=0.162);不同林龄的未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0),而在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614);不同林龄的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468)。给出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73.
主要介绍了鲜食葡萄贮藏与保鲜的影响因素以及葡萄贮藏时常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4.
以科罗拉多蓝杉(Picea pungens var.glauca)、科罗拉多凯巴(Picea pungens‘Kaibab’)、科罗拉多雾蓝(Picea pungens‘MistyBlue’)为试验材料,在-15、-20、-25、-30、-35℃的低温胁迫下,测定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的质量分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6个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种试验材料对低温胁迫适应性差异很大,通过对这6个生理指标的综合比较,得出3种试验材料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科罗拉多雾蓝科罗拉多蓝杉科罗拉多凯巴。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tton GhLEA3 gene structure and its expression model in chilling stress, we investigated the resistance function of GhLEA3 in response to cold stress. [Method] We cloned GhLEA3 from upland cotton by homologous sequence cloning way. We analyz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GhLEA3, and constructed phylogenetic tree by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e constructed the transient expression vector 35S∷GhLEA3-GFP by In-Fusion connection technology and studied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GhLEA3. The expression of GhLEA3 gene in leaves of TM-1 at three-leaf stage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treatments (4 ℃, 24 h) was performe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floral dipping method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gene with expression vector 35S∷GhLEA3-GFP into Arabidopsis thaliana wild type. Low temperature germination experiment at 4 ℃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germination ability of the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T3 seed. The transgenic Arabidopsis seedlings were treated at 4 ℃(low temperature), and all the leaves were taken to measure thei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sult] The coding sequence of GhLEA3 gene is 1 218 bp, which encodes 405 amino acids. GhLEA3 protein includes 4 functional domains of PF02987.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milarity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between upland cotton GhLEA3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 AtLEA3 was 52.6%. GhLEA3 might be mainly localized in vacuoles and small vesicles. GhLEA3 was up-regulated in leaves afte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of T3 gener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 and i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leaves afte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 [Conclusion] GhLEA3 belonged to the member of LEA3 family.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GhLEA3 had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AtLEA3. GhLEA3 was induced by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cold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76.
部分鸢尾属植物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技术,选择EcoRI/MesI酶切组合,从48对EcoRI,3/MesI+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了鸢尾属植物26个样品基因组的DNA多态性,共扩增出536个遗传位点,并通过Jaccard的方法将电泳谱带矩阵转化为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26个样品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相似文献   
77.
宁夏南部山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阳洼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土壤养分整体上表现为草地>农地>梯田>林地>沟道.流域各类型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α=0.05下,不同土层间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全磷受母质影响,变异系数仅为21.41%,在土壤中以稳定态存在,而流域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可达178.56%,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易受随机因素影响.草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变异系数为35.24%,29.04%,远高于林地利用类型.pH值与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都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机质和碱解氮、全氮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839**,而全磷与有效磷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8.
茶树/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作茶树、单作大豆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处理,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作物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茶树根际相关性最显著。说明茶树/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种间促进效应,能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79.
坡沟系统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的地貌单元,也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植被和梯田作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对于土壤侵蚀控制和生态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量评估林草、梯田对坡面细沟侵蚀的调控作用以及多措施协同配置问题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植被和梯田的格局和配置对坡沟系统细沟侵蚀的协同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坡面4种措施:上坡位植被(措施A)、下坡位植被(措施B)、梯田(措施C)、梯田+植被(措施D)对细沟侵蚀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植被覆盖度下,下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较上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减小量更大;2)第1次降雨中,侵蚀率最大值达到3 500 g/min以上,第2次降雨过程中侵蚀率最大值仅为1 100 g/min以上,在各产流时间内第2次降雨侵蚀率均为第1次降雨侵蚀率的1/3~1/2;3)对于各措施下细沟沟长发育率由大到小表现为措施A(6.55 cm/min)、措施C(5.71 cm/min)、措施B(3.60 cm/min)、措施D(2.69 cm/min);4)梯田与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土地利用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政府部门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2期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利用遥感数据的空间处理、像元二分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研究湖北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 ①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其面积大小顺序为: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②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平均值上升了6.50 %。林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建设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③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增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的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局部地区也存在植被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中南部及襄阳北方部分区域。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FVC转移过程中,耕地较高植被覆盖与高植被覆盖之间的转移过程最为剧烈,林地不同等级植被覆盖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的47.87 %,草地不同水平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比例较小,仅为3.40 %。[结论] 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相互转移,尤其是林地、耕地及草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使得湖北省近20 a来整体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