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林业   220篇
农学   158篇
基础科学   79篇
  348篇
综合类   2210篇
农作物   199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584篇
园艺   389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选用体质量均匀的成年雌、雄SD大鼠,并分为对照组、镉染毒组和镉染毒饮茶干扰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对照组饮用自来水;镉染毒纽饮用含镉(60mg/L)的水;镉染毒饮荼干扰组饮用舍镉(60mg/L)的龙井茶,探讨饮茶对镉毒性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镉可造成细胞脂质过氧化,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并可导致机体血脂升高、动脉硬化的几率增加。饮茶拮抗镉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激活了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并可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及调节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砷制剂对小鼠铁吸收的影响,45只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40,80mg/kg砷(以洛克沙胂形式),试验期30d。试验结束后,收取各组粪便和组织器官测定铁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mg/kg砷组铁表观吸收率提高14.57%,80mg/kg砷组铁表观吸收率则降低了14.93%;40mg/kg砷组小鼠肝脏、肾脏、脾脏、小肠和腿肌铁含量显著升高(P〈O.05),80mg/kg砷组则显著降低(P〈O.05);但两组分别于停砷后5,7d,组织器官铁恢复正常水平。这表明40mg/kg砷水平可促进铁的吸收,相反80mg/kg砷水平则抑制铁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3.
军事营区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内部的环境景观建设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重视。为使军事营区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分析了军事营区环境景观建设的现状,阐述了系统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重点将军事文化及国防文化等元素融入环境景观营造中,以强化主题形象和文化底蕴;并结合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军事营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掌握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消除规律,为其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养殖生态系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光照强度(1025、5320、12000 lx)、扰动强度(50、100、200 r/min)和p H(6.0、8.0、10.0)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残留与消除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底泥吸附的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降低—回升—降低的变化趋势。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是在光照强度12000 lx、扰动强度200 r/min、pH 8.0的条件下消除最快。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中残留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扰动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底泥中残留量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p H变化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环境因子对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消除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光照强度〉扰动强度〉p H,因此清除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孔雀石绿残留应从底泥入手,通过暴晒和翻耕等方法制造高光照强度、高扰动强度条件以加速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不同颜色(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栽培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豇豆主要害虫蓟马发生量的影响,为绿色防虫网栽培技术在海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下豇豆生育期、株高、茎粗、节间长、叶片叶绿素指数、豆荚性状、商品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豇豆在绿色防虫网覆盖条件下,抽蔓期提前5d,结荚期提前1d,采收期延长7 d;而白网覆盖下豇豆的生育期推迟;同一时期内,绿网覆盖下豇豆的株高、叶绿素指数均最高;白网、绿网覆盖和露地栽培在豇豆采摘盛期的荚长、荚横径和单荚重没有差异,但绿网覆盖下豇豆商品产量比白网覆盖提高8.63%,比露地栽培提高30.87%;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栽培下豇豆蓟马发生量达显著差异(P<0.05),且绿网内蓟马发生量低于白网和露地栽培.[结论]绿色防虫网覆盖栽培能增加豇豆产量,减少蓟马危害,建议在海南南部冬季豇豆种植区推广绿色防虫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美味猕猴桃叶片外植体转化体系,为猕猴桃遗传转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方法]以美味猕猴桃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乙酰香酮(AS)对外植体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瞬时表达阳性率的影响,及暗培养时间与抗褐化剂二硫苏糖醇(DTT)、聚乙烯呲咯烷酮(PVP)对外植体褐化、抗性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仅在侵染菌液中添加AS时,100、150、200 μmol/L AS 3个处理的外植体GUS阳性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14.6%、16.7%、10.7%;而当农杆菌侵染液与共培养基中同时添加100~150μmol/L AS,可使GUS瞬时表达阳性率提高至37.9%.选择培养初期经过2~12 d暗培养后,外植体褐化率不断下降,抗性芽诱导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暗培养6、8d处理的褐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3.2%和30.6%,且相应的抗性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2%和13.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2.0 g/L的DTT并暗培养6d的效果优于对应浓度的PVP;其中1.5 g/L DTT并暗培养6d,可使外植体褐化率降至13.4%,卡那霉素抗性芽诱导率提高至24.3%.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叶片GUS染色与PCR扩增结果显示,ShivaA基因已转化至美味猕猴桃秦美.[结论]AS不同使用方式及其浓度对叶片GUS瞬时阳性表达率的提高具有明显影响;选择培养初期进行暗培养6~8 d或暗培养结合添加1.0~2.0 g/L DTT抗褐化剂,均可降低美味猕猴桃叶片转化芽再生过程中的褐化,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7.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要素共同形成一个自然综合体,因而地带内的植物可反映当地的综合环境特征,乃至风土人情。通过对地带性植物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进行梳理,针对地带性植物资源分布调查的结果探讨城市园林绿地的营建方法,总结时下的关注热点及地带性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特性和潜在价值。总结表明,以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地域特色景观营建的理论和实践处于上升阶段。应以营建专类地带性植物景观为起点,模拟自然群落,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结合生态和气候、土壤等的地带性特征,展现人文历史风情。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开发出一种可行的羊痘基因疫苗,尝试用羊P32基因与CD58基因建立共表达载体.试验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羊痘病毒(GPV)P32和羊CD58基因组序列,设计了扩增GPV P32基因和CD58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技术从GPV中扩增出P32基因,从羊的外周血中扩增出CD58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将P32基因去掉后端疏水区一段与CD58基因先后克隆至载体pBudCE4.1,并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提取质粒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且读码框正确.说明成功获得了真核共表达质粒pBudCE4.1/CD58/P32.  相似文献   
109.
小瓜虫是重要的淡水鱼类寄生虫.小瓜虫抑动抗原是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它在防治小瓜虫这类体表寄生虫方面有着巨大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小瓜虫抑动抗原的发现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并介绍了抑动抗原免疫学研究进展.本综述旨为抑动抗原在小瓜虫疫苗研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体表寄生虫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成团泛菌(Pantoe agglomerans)Ljb-2 是从番茄生境中分离得到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TYLCD)具有较好防效的拮抗细菌,其对温室中番茄感病品种‘格 瑞斯’TYLCD 的防控效果为49.77%。2012 年4—8 月在连云港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田间 条件下对感病品种‘格瑞斯’TYLCD 的防效达到57.12%。2012 年7—12 月,将该菌株进行田间防治试 验,结果表明,番茄移栽60 d 时,Ljb-2 对番茄中抗品种‘迪芬妮’TYLCD 的防效达到45.26%。同时, 用Ljb-2 处理番茄植株后,能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 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 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对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对番茄的增产效果达到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