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56篇
  免费   9984篇
  国内免费   13601篇
林业   10709篇
农学   8164篇
基础科学   7598篇
  15577篇
综合类   75976篇
农作物   10864篇
水产渔业   6290篇
畜牧兽医   24214篇
园艺   11841篇
植物保护   7108篇
  2024年   917篇
  2023年   3079篇
  2022年   7322篇
  2021年   7160篇
  2020年   6577篇
  2019年   5980篇
  2018年   4681篇
  2017年   7458篇
  2016年   4859篇
  2015年   7469篇
  2014年   7903篇
  2013年   9516篇
  2012年   13210篇
  2011年   13794篇
  2010年   13222篇
  2009年   11791篇
  2008年   11410篇
  2007年   10553篇
  2006年   8661篇
  2005年   6779篇
  2004年   4155篇
  2003年   2617篇
  2002年   2757篇
  2001年   2544篇
  2000年   2256篇
  1999年   83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5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0篇
  1955年   3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2.
为明确新型卵磷脂类桶混助剂“融透”的特性,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了其物理性质,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其在防治稻飞虱中对氟啶虫胺腈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融透”中含有圆形脂质体,Z平均粒径为129.5 nm。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融透”可使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毒力增加1.67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融透”可使氟啶虫胺腈对稻飞虱的防效提高9.04%~41.77%;当氟啶虫胺腈减量40%时,添加“融透”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与未添加“融透”的常量组相当。研究结果表明,卵磷脂桶混助剂“融透”可以通过形成脂质体提高药剂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AIM: To explore the target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RNA-140-3p (miR-140-3p)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viabil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549 cells.METHODS: RT-q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iR-140-3p expression in HLF-1, A549 and H1299 cells, and then the A549 cells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object. TargetScan software and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were performed to predict and confirm the target relationship between miR-140-3p and PD-L1. RT-q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miR-140-3p mimic and inhibitor on PD-L1 expression level.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iability of A549 cells. Transwell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ies of the A549 cells.RESULTS: miR-140-3p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the A549 cells and H1299 cells (P<0.05). Transfection with miR-140-3p mimic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D-L1 and inhibited the viabil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the A549 cells. Transfection with pcDNA3.0-PD-L1 revers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miR-140-3p on the viabil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the A549 cells.CONCLUSION: miR-140-3p inhibits the viabil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A549 cells by targeting PD-L1.  相似文献   
54.
55.
抗白粉病胡麻种质资源田间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目前已成为影响胡麻产量和质量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最经济环保的有效措施, 然而抗病亲本材料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抗病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出抗白粉病胡麻材料, 本研究在田间自然感病的条件下, 采用病情指数法对300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白粉病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胡麻白粉病, 无免疫材料, 仅有5份材料为中抗; 其余295份均为感病材料, 其中8份材料中感, 52份材料感病, 235份材料高度感病。本研究可为抗白粉病胡麻品种的培育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形成的科技网络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面临怎样的科技情报风险,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维护中国科技情报安全,应用智库DIIS理论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中2013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论文合作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管理机制设计"七元组"理论开展科技情报安全机制设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科技情报的暴露程度较高,科技应用的不可控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科技情报资源流失的风险同时存在,并与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相叠加。切实掌握核心技术,维护知识产权,加强政府、社会对科技交流的监管,防止科技情报被非法利用,是保障科技情报安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58.
以重瓣百合'Thalita'为试材,采用4个不同浓度(10、20、40、80 mg·L-1)的GA4+7+氯吡脲(1∶1),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等指标,探讨GA4+7+氯吡脲对重瓣百合'Thalita'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其推广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20 mg·L-1 GA4+7+氯吡脲对'Thalita'花苞直径和叶面积促进作用最大,分别比对照高14.18%和55.13%,均达显著差异;茎粗随着GA4+7+氯吡脲的浓度升高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20 mg·L-1GA4+7+氯吡脲在花苞开放率和花期上综合效果最好;80 mg·L-1 GA4+7+氯吡脲对'Thalita'株高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高2.67%;所有处理组种球鲜质量和根长均比对照低,其中20 mg·L-1 GA4+7+氯吡脲效果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低36.77%和48.18%,均达显著差异.综合比较来看,20 mg·L-1 GA4+7+氯吡脲对重瓣百合'Thalita'生长影响最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9.
从生产毒死蜱农药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降解效率较高的毒死蜱降解菌,命名为D1、D3,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细菌。2株菌以最佳配比(1∶1.25)混合施用时,与单菌相比,毒死蜱降解效率可提高12%~26%;以混合菌株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毒死蜱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0.5%;混合菌株施入土壤后,可保持较高的定殖能力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60.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