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5篇
  免费   1262篇
  国内免费   1597篇
林业   1806篇
农学   973篇
基础科学   655篇
  1916篇
综合类   10114篇
农作物   1790篇
水产渔业   1286篇
畜牧兽医   2624篇
园艺   1542篇
植物保护   718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849篇
  2021年   902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862篇
  2018年   565篇
  2017年   1011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1028篇
  2014年   1200篇
  2013年   1397篇
  2012年   1881篇
  2011年   1803篇
  2010年   1654篇
  2009年   1408篇
  2008年   1376篇
  2007年   1296篇
  2006年   1114篇
  2005年   934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旨在解析仔猪脑海马背、腹侧区域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小RNA(miRNA)靶基因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本研究基于前期投放到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miRNAs和转录组数据包,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氧化应激荣昌仔猪脑海马背、腹侧区域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和转录组数据进行重叠筛选,将筛选得到的miRNA-mRNA构建互作网络图,并对靶基因进行GO分类和KEGG分析,以期探索仔猪脑海马背、腹侧区域中参与氧化应激调控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应激分别引起了仔猪脑海马背侧309对和腹侧247对负向调控的miRNA-mRNA差异表达,其中,已知的差异表达miRNAs(DE miRNAs)负向调控差异表达mRNA(DE mRNAs)的互作网络背侧有67对(2对上调miRNA-下调mRNA,65对下调miRNA-上调mRNA),腹侧有41对(3对上调miRNA-下调mRNA,38对下调miRNA-上调mRNA)。GO分类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miRNA靶向上调的基因主要调节氧化应激损伤和维持机体稳态;而靶向下调的基因,背侧主要调节细胞凋亡,腹侧主要调节细胞增殖、迁移等。并且部分DE miRNAs能够通过对基因的靶向调节协同或发散地参与对氧化应激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调控。本研究首次描述了仔猪脑海马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miRNA-mRNA的相互作用网络和信号通路,剖析了仔猪海马背、腹侧对氧化应激调节的差异性和一致性,为氧化应激介导的神经性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为探究基于A矩阵期望遗传关系最大化(maximizing the expected genetic relationship for matrix A,RELA)、基于A矩阵目标群体遗传方差最小化(minimized the target population genetic variance for matrix A,MCA)、平均亲缘关系最大化(the highest mean kinship coefficients,KIN)、随机选择(random selection,RAN)、共同祖先筛选(common ancestor,CA)等不同参考群筛选方法及参考群规模对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矮小型黄羽肉鸡作为试验群体,采用鸡600K SNP芯片(Affymetrix Axion HD genotyping array)进行基因分型,测定435羽子代公鸡45、56、70、84、91日龄体重。利用Beagle软件将低密度SNP芯片填充为高密度SNP芯片数据,比较不同参考群筛选方法、参考群规模对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的影响,以及填充芯片基因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使用Beagle 4.0结合系谱信息进行填充效果最佳,其次为Beagle 4.0,而Beagle 5.1填充效果最差。使用MCA方法筛选参考群进行基因型填充准确性最高,使用RAN方法筛选参考群进行基因型填充准确性最低,MCA、RELA、CA 3种方法基因型填充准确性差别较小。相比其他方法,使用MCA方法筛选个体作为参考群将低密度SNP芯片填充至高密度SNP芯片进行基因组选择的预测准确性较高,与真实高密度SNP芯片的基因组预测准确性相差甚微。随着参考群规模增大,基因型填充准确性也随之增加,但增速逐渐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参考群筛选方法构建参考群以及控制参考群规模,以保证基因型填充和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并节省成本,本研究为基因型填充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3.
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分子测序技术,探究了兴隆山东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及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自兴隆山东山土壤分离获得AM真菌共52种,隶属于4目8科13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原囊霉属(Archaeospora)为主要物种,分别为20种和9种,共占总物种的55.77%;2)各海拔梯度AM真菌种属分布结果表明,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随海拔变化呈现规律性分布,其余各属均匀分布于不同海拔梯度;球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白色球囊霉(Glomus albidum)、球囊霉属的Glomus sp.1和Glomus sp.4,还有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s sinuosa)仅在部分海拔梯度出现,为不同海拔特有种;3)AM真菌丰富度分析表明,从低海拔到高海拔,ACE和Chao1指数总体上表现出“单峰”变化曲线,且部分海拔间差异性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该地区AM真菌种属分布受海拔因子影响较小,两者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兴隆山东山AM真菌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4.
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S.sciuri)是引起奶牛乳房炎(Cow Mastitis)的病原菌之一,其主要致病因子是该菌产生的脱皮毒素C(Exfoliative Toxin C,ExhC)。为了深入了解该基因的分子特征,本试验对从乳房炎患牛牛乳中分离的一株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Genbank登录号:MT845354)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按GenBank收录的ExhC基因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对ExhC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后的ExhC基因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837bp,共编码278个氨基酸。通过Blast模块对ExhC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5株相似序列,与ExhC基因序列相比同源性均为99.04%。系统进化树图指示该基因与其余五株相似序列属于不同的分支,遗传距离较远。利用TMHMM对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837bp序列跨膜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ExhC蛋白的第1~277位氨基酸在细胞膜外,5~25位氨基酸所在位置为跨膜区。通过ExhC氨基酸序列分析和ExhC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预测,推断第97位氨基酸插入Asn以及其他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可能会导致松鼠葡萄球菌功能区变化和毒株毒力的相对变化,这将给松鼠葡萄球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5.
种植耐盐性强的桑树品种是土壤盐渍化地区生态修复的技术途径之一.选择桂桑优12、桂桑优62、抗青283×抗青10、桂桑5号、桂桑6号、桑特优2号共6个桑树品种的实生苗供试,将供试桑苗种植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 g/L(CK)、2 g/L、4 g/L、6 g/L的NaCl溶液中,在历时28 d的盐胁迫试验期,每隔7d测定和统计各处理组桑苗的枝高、叶片数量、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受害叶片数量和枯死植株数量等,初步评价供试桑品种实生苗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组桑苗生长均较好的桑树品种是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桑苗受盐害指数和死亡率最低的桑树品种均是桂桑优12.试验结果提示,6个供试桑树品种中桂桑优12是耐盐性最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6.
为提高畜牧兽医行政监管效能和信息化监管水平,河南省建立了智慧兽医云平台,实现了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闭环管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该平台首先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监管向养殖场纵向延伸,强化产地管理,实行养殖档案电子化,通过编制不同颜色的二维码,实现养殖场的动态分类监管;然后实行畜禽屠宰从养殖场到屠宰场的"点对点"调运闭环管理,实现了对运输畜禽去向的跟踪监控;最后整合养殖场管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运输车辆备案、畜禽屠宰管理、疫苗管理、耳标管理和动物疫病监测等系统,实现底层数据共享共用,从而实现了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全链条追溯监管。河南省通过建立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强化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规范了动物检疫行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解黄河源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和植被群落CO2释放和固定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子,本文通过调查黄河源建植19年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CO2通量和植被土壤特征变化发现:藻和地衣结皮CO2通量均显著小于苔藓结皮(10.58 μmol·m-2·s-1)(P<0.05);苔藓结皮对应的植被群落CO2通量(11.55 μmol·m-2·s-1)显著低于藻和地衣结皮(P<0.05);藻和地衣结皮下的土壤CO2通量显著大于苔藓结皮(约2倍,P<0.05)。苔藓结皮叶绿素初始荧光参数F0(Minimal Fluorescence)和最大荧光参数Fm(Maximal Fluorescence)均最大;藻和苔藓结皮的PS 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Optimal/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 Ⅱ)均高于地衣结皮。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子相似,均与禾本科高度、土壤铵态氮含量正相关,与pH负相关。因此,在研究草地碳平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结皮的贡献,同时需注意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的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48.
为了解石鸡盲肠消化生理特点,采用石蜡切片和Grimelius嗜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及其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呈棕黑色,嗜银细胞多分布于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中,也有位于盲肠上皮细胞之间,形态多样,呈近圆形、锥形或长条形.近圆形嗜银细胞有的位于固有层,有的靠近肠腔,分别表现为封闭型和开放型特征.长条形或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一端伸向深层固有层,另一端伸向游离面肠腔,同时表现为内分泌和外分泌特征.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布位置,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盲肠管壁内的嗜银细胞密度可达6.6个/mm2,提示盲肠可能是石鸡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相似文献   
149.
A pioneering boat-based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019, to gather baselin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presence, composition, relative abunda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ep-diving and off-shore cetacean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A total of 27 sigh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8 cetacean species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13-day survey, including 5 deep-diving species (i.e. Risso's dolphin [Grampus griseus],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sperm whale [Physeter macrocephalus], Cuvier's beaked whale [Ziphius cavirostris], and an unidentified beaked whale [either the ginkgo-toothed beaked whale, Mesoplodon ginkgodens, or Deraniyagala's beaked whale, Mesoplodon hotaula]), as well as 3 off-shore dolphins (i.e.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Stenella attenuate], striped dolphin [Stenella coeruleoalba], and Fraser's dolphin [Lagenodelphis hosei]). With the exception of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s, all other species were sighted and recorded at sea in the northern SC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sighted species, comprising 30% of the total sightings. Deep-diving cetaceans were mainly sighted in the northern Xisha Archipelago, whereas off-shore dolphins were distributed across the survey area. The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was observed in aggregations of more than 100 individuals and nearly all encountered species included calv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survey area functions as an important feeding and calving ground for various cetacean species. This pioneering survey provides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etacean fauna in the northern SCS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concerning these species.  相似文献   
150.
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角度着手,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五大连池风景区火山与矿泉文化资源,进一步从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角度提出拓展型融合、渗入型融合、重装型融合的五大连池火山矿泉疗养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