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39篇
  免费   7228篇
  国内免费   10396篇
林业   7815篇
农学   5923篇
基础科学   5799篇
  11414篇
综合类   56971篇
农作物   7980篇
水产渔业   5240篇
畜牧兽医   18667篇
园艺   8791篇
植物保护   5263篇
  2024年   668篇
  2023年   2364篇
  2022年   5421篇
  2021年   5184篇
  2020年   4933篇
  2019年   4886篇
  2018年   3375篇
  2017年   5744篇
  2016年   3689篇
  2015年   5635篇
  2014年   5947篇
  2013年   7284篇
  2012年   10000篇
  2011年   10290篇
  2010年   9978篇
  2009年   8845篇
  2008年   8835篇
  2007年   7811篇
  2006年   6368篇
  2005年   5052篇
  2004年   3133篇
  2003年   1880篇
  2002年   1997篇
  2001年   1774篇
  2000年   1630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试验以肉鸡为研究对象,对以杨木屑为原料、采用醋酸催化法制取的低聚木糖进行评价,研究低聚木糖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低聚木糖的促生长机制,为醋酸催化法生产低聚木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2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低聚木糖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聚木糖组以0.02%低聚木糖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沸石,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显著提高了肉鸡42日龄时的体重以及22~42日龄和1~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显著提高了肉鸡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P<0.05),有提高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的趋势(P=0.056),但对空肠、回肠和盲肠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对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显著增加了肉鸡血清生长激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 3)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甲状腺素(T 4)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T 4/T 3值(P<0.05)。综上所述,低聚木糖通过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与生长相关的激素分泌,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82.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蒙古绵羊胎儿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相近的蒙古绵羊18只,对其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后,从妊娠第90天开始,随机分为3个组:营养限制1组[NG1组,n=6,代谢能(ME)=0.175 MJ/(kg BW 0.75·d)]、营养限制2组[NG2组,n=6,ME=0.330 MJ/(kg BW 0.75·d)]和对照组[CG组,n=6,ME=0.670 MJ/(kg BW 0.75·d)],在妊娠第140天时屠宰,取各组胎儿及其脑组织和血液。结果显示:NG1组胎儿的脑重较CG组显著增高(P<0.05),并且NG1组胎儿脑中5-羟色胺(5-HT)(P<0.01)、肾上腺素(EPI)(P<0.05)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G组,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含量极显著低于CG组(P<0.01)。NG2组胎儿脑中5-HT含量极显著高于CG组(P<0.01),而NA(P<0.01)、多巴胺(DA)(P<0.05)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G组。另外,NG1组胎儿血浆中5-HT(P<0.01)、EPI(P<0.01)、NA(P<0.05)、DA(P<0.01)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G组;NG2组胎儿血浆中5-HT(P<0.01)、NA(P<0.01)、DA(P<0.05)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G组。由此得出,妊娠后期营养限制使得蒙古绵羊胎儿脑中5-HT、EPI含量升高和NA含量降低,血浆中5-HT、EPI、NA、DA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83.
纤维混纺是一种用于改善织物风格和服用性能的绿色环保方法.蚕丝制品华丽舒适、亲肤滑爽,但因其易褶皱难保养和价格昂贵等因素,限制了在消费市场的规模.蚕丝混纺纱线的开发不仅可改善蚕丝的服用性能,还能降低成本,是拓宽市场及增加蚕丝消费总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蚕丝纤维特征,对蚕丝混纺纱线研发利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今后应重视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开发出品质和性能更优异的蚕丝混纺制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84.
本试验以‘甘农2号’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以‘冬牧70’和‘黑饲麦’为对照,来评价‘甘农2号’在2018-2019年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县、湟中县、平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黑麦品种中,‘甘农2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3.04 t·hm-2)显著高于‘冬牧70’和‘黑饲麦’,平均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冬牧70’和‘黑饲麦’;3个试验点中,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06 t·hm-2)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2号’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4.38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4.4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甘农2号’黑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高且较稳定,适应青海省海晏县、湟中县和平安区以及其他气候相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985.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x2+1.97x—0.23(R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986.
本试验旨在研究枸芪多糖对育肥猪肠黏膜免疫调控的关键基因,阐明其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理。选用80~90日龄的健康育肥母猪18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枸芪多糖,试验期90 d。采集育肥猪的空肠肠段,提取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免疫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有75个,其中有26个上调基因和49个下调基因。2)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免疫调节、免疫应答和应激反应,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以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为主的免疫信号通路。3)通过对肠黏膜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原癌基因Jun(JUN)和原癌基因Fos(FOS)的探究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补体5(C5)、JUN和FOS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Jun和Fos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可提高肥育猪的肠黏膜免疫功能。枸芪多糖通过调节JUN、FOS、IL-18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IL-17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此来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87.
刘梦瑶  李伟琼  王铁娟 《草地学报》2021,29(5):1118-1124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内蒙古不同地区差不嘎蒿的叶片和茎解剖结构,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差不嘎蒿解剖结构间的差异性,以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解剖数量特征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差不嘎蒿叶为等面叶,表皮细胞为1层,栅栏组织呈环栅型,排列紧密,维管束发达;茎表皮细胞为1层,外韧无限维管束,环状排列,髓发达;来自于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的差不嘎蒿叶上表皮角质层和茎皮层厚度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髓直径和茎导管直径也有类似趋势;差不嘎蒿栅栏组织厚度、茎筛管直径随生长季降水的减少而增加,叶上表皮角质层、髓直径、茎导管直径随有效温度的减少而增加,表现出对水分和温度的适应性变化。研究结果为本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88.
播期对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L.)适宜的播种日期,本研究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院军1号’、‘巡天3号’、‘德美亚2号’4个品种为材料,设置S1(5月2日)、S2(5月7日)、S3(5月12日)3个播期,开展播期试验,探究3个播期下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株型适中、适合密植、生育期短,在5月7日播种,株高、茎粗最高,为208.95 cm,2.67 cm,叶面积指数为3.93,干草产量可达17.53 t·hm-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达159.7,草品质达国标二级;‘德美亚2号’秆矮、早熟、抗逆性好,在5月7日种植产量为17.24 t·hm-2,相对饲用价值达205.9,草品质达国标一级;‘院军1号’、‘巡天3号’含水量过高,不适宜制作青贮玉米。综上,‘德美亚1号’为最适宜在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播种期为5月7日。  相似文献   
989.
为探讨返青期休牧对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特征及优势种光合生理的影响,本研究在祁连山区选择已实施返青期休牧6年的高寒草甸开展了植被特征及优势种光合生理相关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6年后,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较未休牧区分别增加了38.44%,985.00%,209.56%和62.62%,其优势禾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化学量子效率、呼吸速率、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65.77%,139.86%,4.92%,269.37%,254.13%,197.02%和96.24%(P<0.05),其地上地下生物量与除叶温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外的指标显著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与除叶温外的指标显著相关。因此,返青期休牧可显著增强高寒草地优势禾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本研究为推广实施返青期休牧这一措施来恢复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0.
为研究青藏高原湿草甸土壤氮组分对氮添加程度的响应规律,分析氮素大量输入生态系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碌曲县尕海-则岔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湿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0 g·m-2)、低浓度(N5,5 g·m-2)、中浓度(N10,10 g·m-2)和高浓度(N15,15 g·m-2)4种处理,分析不同氮添加下的土壤氮组分含量(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的垂直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添加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氮组分含量,其增加程度依次为N5>N10>N15>CK;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土壤氮组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植物生长季内,氮添加处理后的土壤氮组分含量较高值出现在植物生长末期。本研究表明氮添加对青藏高原湿草甸土壤有效氮的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