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0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林业   559篇
农学   428篇
基础科学   287篇
  659篇
综合类   1715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264篇
畜牧兽医   727篇
园艺   255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其养殖产量占全世界养殖产量的2/3。我国也是水产品出口大国,2006年水产品出口量为301.5万吨,出口额93.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相似文献   
92.
为构建卵泡抑制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疫苗pEGISI,将pcISI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S基因及插入S基因中的抑制素(INH)基因片段酶切回收;PCR扩增pcISI中INH基因片段,调整阅读框,一起融合到pEGFP-N1中EGFP基因的5’端,构建ISI-EGFP融合表达质粒pEGISI。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EGISI构建成功。将pEGISI转染293T细胞,16h后检测到绿色荧光,48h检测到强烈荧光,说明融合基因在293T细胞获得高表达;ELISA检测证实,表达产物ISI—EGFP融合蛋白具有INH的抗原抗体反应原性。质粒pEGISI的成功构建及表达为抑制素基因免疫的机理及安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尖扎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香菇多糖(LNT)和其他多糖一样是极性大分子,其特定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密切。尽管有关LNT的成分和结构报道甚多,但已明确结构与免疫活性关系的只有β-葡聚糖物质[1-2]。LNT在动物中的研究证实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作用,因而将LNT作为安全、高效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对畜禽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和试验动物试验材料:香菇多糖,购自上海康周真菌多糖有限公司,香菇多糖含量40%。试验动物: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400只。1.2试验设计和日粮组成1.2·1试验设计选用400只1日龄的ROSS 308…  相似文献   
95.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对草原红牛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种草原红牛和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各16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进行10个月的集中舍饲育肥,研究了2组牛生长速度、产肉率及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和嫩度等肉质水平。结果显示, 改良牛的体高、体长、胸围、体质量、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或P<0.05),改良牛的眼肌面积比草原红牛增8.39%,大理石花纹等级和嫩度剪切力值也略大于草原红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改良效果显著,且对草原红牛的肉质没有明显影响,草原红牛保持了其原有肉质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96.
6株猪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用于扩增VP1基因的引物。从组织中提取总RNA,首先用P1、P2引物对6株猪。型口蹄疫病毒进行RT—PCR扩增,获得1000bp的片段;再用P3、P4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获得850bp的片段。将850bp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通过PCR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并分析。结果发现6株FMD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2%~99.4%,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9%~99.5%;构建遗传发生树,发现6株FMDV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的Shunde00、Sihui01、Shenzhen99、Fushan01株属一个基因型(与Hongkong93、广东86分离株属同一基因型);Guangzhou99、Shenzhen00株属另一个基因型(与UKG-12—2001株、JPN2000株属同一基因型)。通过对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测序与分析,了解其变异情况,为科学地防控FMD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为了确定黄瓜苗期热害程度,以耐热品种Poinsett97和热敏品种BoothbylsBlonde为试验材料,采用42℃高温处理黄瓜幼苗24h,观察子叶、幼叶、心叶、下胚轴及整株幼苗的热害症状,并记载热处理后不同时间热害症状的变化。提出了明确的黄瓜幼苗热害症状的分级标准,对于田间热害的诊断及黄瓜耐热性的鉴定与评价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建立了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快速、特异的基于Taqman的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方法。通过对GenBank已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利用这对引物和探针对来自不同疫源地的小反刍兽疫病毒RNA样本进行检测,都获得了特异性扩增,但是,不与牛瘟病毒、海豚麻疹病毒等其他种的麻疹病毒属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本方法具有高度灵敏性,最低可检测到810拷贝的RNA模板。在模板浓度为8.1×102到8.1×108拷贝范围内,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无论是组内和或组间重复的变异系数都很低。  相似文献   
99.
为检测松辽黑猪H-FABP基因位点多态性,应用PCR-RFLP技术(HinfI、HaeIII和MspI 3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了62头松辽黑猪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发现松辽黑猪在Msp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单一的AA型;而在Hinf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7177,在HaeIII位点上也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210。研究结果表明松辽黑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0.
作者介绍了具有颉颃细菌耐药性作用的物质的研究应用进展情况,包括灭活酶抑制剂、药物渗透促进剂、外输泵抑制剂、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抗菌药物增强剂、耐药质粒消除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