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5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379篇
基础科学   246篇
  432篇
综合类   1064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601篇
园艺   171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小麦产量对中后期氮素胁迫的响应及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中后期土壤供氮不足是导致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2015—2017年连续2个生长季,选择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衍生品种(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derived cultivar, SDC)和非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Non-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derived cultivar, NSC)各3个,设置2个施氮水平,研究其产量及相关生理参数对中后期氮素胁迫的响应。SDC包括川麦42、川麦104和绵麦367, NSC包括绵麦37、川农16和川麦30。2个施氮水平为正常施氮处理(Nn, 150kg N hm~(–2),底肥40%、拔节肥60%)和中后期氮胁迫处理(Ns, 60 kg N hm~(–2),全部作底肥)。结果表明,氮胁迫下,两类品种产量均值降幅接近(SDC 19.6%, NSC 20.4%),但正常供氮下SDC产量高于NSC (高14.4%),其氮胁迫下的产量也较高(高15.9%)。氮胁迫下, SDC的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均高于NSC。开花期,两类品种在2个氮素水平下的叶面积指数(LAI)接近,但在灌浆中后期的降幅SDC小于NSC,花后22d,SDC在高、低施氮水平下的LAI较NSC分别高25.1%和16.0%。开花灌浆阶段, 2个施氮水平下SDC旗叶和倒二叶SPAD始终高于NSC,氮胁迫下二者的差距增大。两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NPR)和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差异也主要出现在灌浆中后期,氮胁迫下SDC以上2个参数较NSC均有优势。氮胁迫下,花后功能叶片的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糖含量SDC也高于NSC。SDC较NSC有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胁迫下,二者NUtE的差距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SDC的生产力高于NSC,这与其较高的库容、较长叶片功能期有关。  相似文献   
882.
小麦雄性不育主要是通过花粉的败育来表现,研究花粉致死基因对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通过对组配的155个F1杂交组合成熟花药用1%KI-I2染色,显微镜观察,鉴定花粉败育情况,并对表现出花粉半不育特性的F1组合亲本进行花粉致死基因的鉴定。结果表明,在155个冬小麦F1杂交组合中有4个F1组合(西农9718/鑫农516,西农9817/周麦22,西农9817/西农509,西农261/西纯4号)的花粉表现为半不育花粉状态,一半花粉粒碘染呈深蓝色圆形,花粉粒较大;另外一半的花粉粒较小,不规则,未上色。用中国春(具有显性花粉致死基因Ki)和宁春4、宁春16小麦品种(具有隐性花粉致死基因ki)与4个F1组合亲本分别杂交获得相应F1,对其花粉染色显微镜鉴定,从中筛选出携带相应等位显性Ki基因的品种2份,携带相应等位隐性ki基因的品种4份。  相似文献   
883.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分析方法及动态残留量。本方法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冬枣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4%~102.3%和90.5%~102.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3.8%和2.8%~4.7%,样品的方法定量限为0.01mg/kg,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冬枣田间条件下噻虫嗪及噻虫胺的残留动态分析,为农药施用技术的安全性提供可靠评价。  相似文献   
884.
885.
886.
M N Shao  B Qu  B T Drew  C L Xiang  Q Miao  S H Luo 《Weed Research》2019,59(3):201-208
The establishment of invasive species is widely recognised as a pivotal issu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Salvia reflexa, a species native to the south‐central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has been widely introduced in Argentin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Japan. In China, the first population of this plant was found growing adjacent to a grain depot in Shahai village, Jianping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on 25 July 2007. Since the grain depot imported foodstuffs from regions where the plant is native, we infer that S. reflexa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via imported foodstuff in the early to mid‐2000s.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at least seven populations of this plant were observed in north‐east China. The plants displayed vigorous growth in midsummer and produced prolific seeds to overcome the cold environment in winter. Salvia reflexa occurred in both dense monocultures and in mixed stands with native plants. In order to validate a system for recognising and categorising non‐native plants in China, the Australian Weed Risk Assessment syste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invasiveness status of 19 exotic and 16 native plants in north‐east China. Salvia reflexa exhibited a high score of 10, suggesting it is a potentially pernicious alien invasive plant. Although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S. reflexa is restricted to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us far has limited impact on local environments, 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plant and take measures to stop its expansio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n invasive plant from the Lamiaceae (mint family) has been documented from cold environme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887.
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柑橘种间体细胞杂种——‘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L.)Burm. F.]和其两个融合亲本果实的初生代谢物含量,包括可溶性糖、有机酸、氨基酸和脂肪酸;利用LC–MS(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果实类黄酮含量,综合评估体细胞杂种果实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初生代谢物组成总体偏向‘尤力克’柠檬,苹果酸、柠檬酸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两亲本,大多数氨基酸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体细胞杂种中共检测到48种类黄酮,整体偏向柠檬亲本;其中有33种物质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15种高于或低于两亲本。  相似文献   
888.
【目的】了解乌梁素海冰封期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水平。【方法】于2017年2月初冰封期采集冰样和冰下水样,测试样品的TN、TP以及可溶态重金属Cd、Cr、Cu、Mn、Ni和Zn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乌梁素海冰封期不同相态水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乌梁素海在冰封期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TP和TN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素;重金属分布高值区域出现在湖区南部、湖区出口处,低值区位于湖区中部与东北部;Cu元素和Zn元素个别点位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限值,应引起重视。【结论】结冰会使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污染加剧,利用该特殊效应,实现湖泊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889.
李苗  齐顾波  戴健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332-2339
【目的】 研究新疆南疆农村妇女的现状、观念动态、意愿情况、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影响等,为提高南疆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4个村350名村民为研究对象(随机收取10%女性和4%男性),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式研讨、专家座谈和文献资料检索等方法,调查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6.8%的妇女承担全部家务,52.5%的妇女有外出打工的经历;39.7%的妇女与丈夫共同承担养家,25.8%的妇女为主要养家;家中有决策权的妇女占94.93%,独立决策的妇女占到27.65%,与丈夫共同决策的妇女占67.28%,妇女在南疆农村家庭中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在不断增强。99.5%的妇女认为接受教育对于自身很重要,62%的妇女有过上大学的愿望,69.3%的妇女希望培养女儿进入大学学习,75.6%的妇女希望培养儿子进入大学学习,对于子女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很迫切;97.2%的妇女有学习一技之长的愿望,87.2%的妇女有学习技能外出打工的愿望。90%的女性对当前的生活状况和条件满意;98.6%的妇女认为妇女具有独立思想很重要,跟随丈夫思想重要的仅占1.4%。妇女对驻村工作队认可度极高。【结论】 农村妇女在新疆南疆家庭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疆农村妇女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明确;妇女的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但受教育程度亟待提高。妇女参与公共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性,参与村级治理意识有待提高。应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综合职能,丰富农村妇女生活,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发挥妇女的群体作用。  相似文献   
890.
为评价不同来源洋葱品种的营养品质,筛选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种质资源,对30份洋葱品种进行紧实度、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酮酸含量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的洋葱品种进行营养品质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0份洋葱材料紧实度、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酮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紧实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丙酮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另外,发现干物质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酮酸含量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关系。在30份洋葱材料中,‘不育系A1’的综合品质最优,为洋葱品质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