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稻蟹共作系统对稻田水体丝状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蟹共作稻田,采集放养不同密度幼蟹(60 ind/m2,低密度,T1;90 ind/m2,中密度,T2;120 ind/m2,高密度,T3)的稻蟹共作稻田和常规稻田(不放蟹,CK)的丝状藻类,测其干重量,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丝状藻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阶段,养蟹田丝状藻类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常规稻田(P0.05),说明幼蟹对稻田丝状藻类的生物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6月17日,CK与T1的丝状藻类干重明显高于另两个处理(P0.05),而T3明显低于其他处理(P0.01);7月17日各处理丝状藻类的生物量均达到试验阶段的最大值,并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T3T2T1CK,P0.05;T3、T2T1CK,P0.01);8月15日,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T3CK,T2CK,T1CK,P0.01;T2T1,P0.05)。根据本实验结果,稻蟹共作稻田大眼幼体的适宜放养密度为90 ind/m2,研究结果可为稻田生物防治丝状藻类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稻蟹共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32.
By using servo control shear loading system, specimens with non-coplanar rock-like intermittent joints were tested by the way of forward and reverse direct shear, rupture mechanism and shearing law for rock bridge with non-coplanar intermittent joints were studied under direct shear.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ed that five apparent stages are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rock bridge rupture under direct shear, which are linear elastic stage, initiation and extension of crack, fracture and transfixion of rock bridge, climbing and occlusion of shear plane and residual friction. Rock bridge presented profile fracture plane under forward direct shear. While under reverse direct shear, band form fracture plane is showed which penetrated along with the direction of forward shear, and the shear strength of initiation and peak shear strength under reverse direct shear are bigger than that under forward shear. Crack angle, normal stress and lap proportion among adjacent joint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itiation strength and peak shear strength. The FLAC 3D simulation for the process of non-coplanar intermittent joints rock bridge rupture and formation of shear rupture surface under forward and reverse direct shear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greed well with those of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ension crack failure of non-coplanar intermittent joints rock bridge and shear yielding mechanism of fracture plane.  相似文献   
33.
人工势场法以其快捷的环境描述和算法形式,在机器人实时避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人工势场法在目标点与障碍太近时,存在机器人不能达到目标点或在目标点附近振荡的缺陷,动态避障一直是避障的难点,本文提出了将时变势场法与角度势场法相融合的策略,此方法适用于动态复杂环境下的避障,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讨硝氮(NO_3~--N)、氨氮(NH_4~+-N)和尿素氮(Urea)3种氮(N)源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幼苗分别置于不同N源浓度中培养24 d,而后测定藻体的生长和生化组成含量。结果显示,不同N源和N浓度对幼苗的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有显著影响。3种N源加富均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和组织N的增加,相对生长速率随着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浓度为25~150μmol/L组中,幼苗的组织N增加量接近或超过每天以最大速率生长的N需求(0.032%/d);在浓度为50μmol/L时,相对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Urea组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NO_3~--N和NH_4~+-N组;在浓度为10、25μmol/L时,NH_4~+-N组幼苗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下的NO_3~--N组,而在浓度为50~150μmol/L时则相反。除了最高浓度组(150μmol/L),随着N浓度的升高,幼苗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在相同N浓度下,NO_3~--N加富幼苗的可溶性糖、叶绿素a和叶绿素c含量最高,NH_4~+-N加富时,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最高,而Urea加富下墨角藻黄素含量最高。当NH_4~+-N浓度增加至150μmol/L时,幼苗的生长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最大。研究表明,将培养水体中NO_3~--N加富至50~150μmol/L或NH_4~+-N加富至25~100μmol/L时,可有效促进半叶马尾藻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为室内幼苗顺利度夏培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5.
朱姝蕊  张清洋 《食用菌》2021,(1):1-5,10
以日本食用菌生产企业森产业株式会社品种权为研究对象,分析申请和授权趋势、品种审定年限、品种布局、有效品种,明确森产业株式会社的重点育种人、品种特征,探讨该公司在日本食用菌品种权的布局;同时,提出了品种权分析的一般方法和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36.
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分离及固氮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NFM、CCM、Ashby及改良的Dobereiner培养基,利用气相色谱仪(GC)对海南省昌江县、广西扶绥县和广东雷州市三地剑麻种植基地的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利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固氮活性测定,获得50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最高的菌株是ASN004,固氮酶活性为1765.6590 nmol/(mL·h),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影响热油输送管道油品出站温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热油管道通过降低出站温度可以节约燃料油;总传热系数的降低可以进一步降低出站温度;增加管道摩阻可以降低燃料油的消耗.以任京输油管道为例,分析了不满输管道节流降耗问题,论证了降低输油管道进站温度的节能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延河流域 1997—2006 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37万1 751 hm2,其中林草措施保存面积30万7 412hm2,占82.7%;2)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年均减少洪水量2 885万m 3,年均减沙量1 695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洪减沙总量的63.6%和58.2%,其中林地减洪减沙效应最为明显,其减洪减沙量分别是草地和封禁治理措施减洪减沙量之和的4.9和4.7倍;3)1997-2006年延河流域林草植被减洪减沙上升趋势明显,林草植被与工程措施减洪量之比约为64%∶36%,减沙量之比约为58%∶42%.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历史背景、内容的完整性、辨证论治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整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可参考桂林古本和白云阁藏本版《伤寒杂病论》编写,或按总论、外感篇、杂病篇三部分编写,或按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特色病种篇三部分编写等整合的建议,整合后有望改善现中医院校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开教学的不足, 将张仲景的医学思想更全面、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  相似文献   
4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水稻中多杀霉素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氨基-N-丙基硅烷(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H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多杀霉素A在0.006 ~1.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0 5;多杀霉素D在0.001~0.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 为0.994 9。多杀霉素A和D的检出限(LOD)在田水中均为0.001 mg/L,在稻田土壤、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稻杆中均为0.005 mg/kg;多杀霉素A和D的定量限(LOQ)在田水中均为0.005 mg/L,在稻田土及各水稻基质中分别为0.06和0.01 mg/kg。在添加水平为0.005~6.0 mg/kg范围内,稻田土壤、田水及水稻各基质中多杀霉素A和D的平均回收率为72.9%~107.9%,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7%~13.5%。采用该方法对多杀霉素在田间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杀霉素在稻田土壤、田水和水稻植株样品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约为7.5、1.2和 4.8 d,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