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试验旨在克隆蛋鸡CYP19A1基因,对其遗传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其在太行鸡不同组织中及不同产蛋量个体中的表达情况。以河北省太行鸡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引物对CYP19A1基因CDS区进行克隆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含有一个1 50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02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太行鸡CYP19A1基因与鸭的同源性较高(90.7%),并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对CYP19A1蛋白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该蛋白为亲水蛋白,蛋白分子式为C2602H4103N675O719S36,分子质量为57.51 ku,理论等电点为5.99,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为14.0%)。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8.95%、2.18%、3.93%和34.93%。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CYP19A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在太行鸡高产组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上述结果为研究太行鸡CYP19A1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为进一步挖掘太行鸡高产基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
湖北省荆州太湖港河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荆州太湖港河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情况,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河滩于5-11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调查结果表明,太湖港河滩上5-11月感染性钉螺显著,但以6-8月钉螺阳性率最高.太湖港河水6-8月感染性显著.调查结果显示.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的最危险因素,其中以6-8月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43.
 ‘藤稔’葡萄系从日本引进品种‘Fujiminori’优选单株培育出的葡萄新品种, 该品种果粒特大、优质、早实, 生长势强健, 抗病性和适应性较强, 是适合高温、高湿、少日照地区栽培的大粒优质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4.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农业区(旱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估算旱作区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和化肥替代潜力,可为该区域秸秆养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5—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旱作区各市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和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大豆累积播种面积占旱作区作物播种面积的81.49%;作物秸秆资源年均产量分别为9 432.24万t(小麦)、13 485.91万t(玉米)和732.94万t(大豆),占全国相应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的70.96%、51.63%和42.34%。秸秆养分总量为678.60万t,包含167.75万t(N)、67.12万t(P2O5)和443.73万t(K2O),累计占该区域三大作物推荐施肥总量的53.75%。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玉米和大豆秸秆当季替代化肥(N+P2O5+K2O)潜力分别为188.88、138.71和38.51 kg·hm-2。小麦主要种植区(黄淮海平原)小麦秸秆可实现N 16.15 ~ 30.11 kg·hm-2,P2O5 7.89 ~ 14.71 kg·hm-2,K2O 112.18 ~ 209.16 kg·hm-2的化肥替代;玉米主要种植区(东北平原)玉米秸秆可实现N 20.39 ~ 39.85 kg·hm-2,P2O5 10.39 ~ 20.31 kg·hm-2,K2O 66.60 ~ 130.18 kg·hm-2。可见旱作区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五大连池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结构特征,揭示蒙古栎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种群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及动态,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趋势。  结果  4座火山蒙古栎种群均低龄数量不足,以Ⅴ~Ⅶ龄级成熟树个体为主,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 Ⅱ型;生存分析表明:4个种群具有前期逐渐减少、中期趋于稳定的特点,但危险率加剧上升,种群在Ⅵ龄级之后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数量化动态分析表明:东焦德布山、小孤山和南格拉球山蒙古栎种群忽略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大于0,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考虑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等于或趋近于0,种群表现为稳定型,而尾山蒙古栎种群Vpi和V'pi都小于0,种群表现为衰退型,且4个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时间序列预测表明:4个种群在未来2、4、6个龄级后个体数量均有减少趋势。  结论  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当前均为稳定型,但小树阶段有限的环境资源导致个体数量下降趋势显著,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形成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随着种群发展有向衰退转化的趋势。图5表5参40  相似文献   
46.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五大连池完好的内陆单成因火山地貌,原生而完整的植被演替过程,是研究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等的理想场所。研究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特征,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座老期火山森林群落为对象,对群落结构数量特征、群落内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年龄结构及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   ①各山体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北坡较南坡丰富。总体来看,重要值≥1的树种仅南坡有1种,群落树种组成简单。②各山体整体上北坡群落物种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南坡群落物种的各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③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南北坡向都是稳定型,紫椴和蒙古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也都是稳定型,为稳定群落。④北坡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南坡,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南坡,同时南北坡向间群落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且变异系数都较大。   结论   五大连池老期火山森林群落结构较简单,北坡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且群落稳定状态更好。图6表4参31  相似文献   
47.
细基江蓠对半封闭式拟穴青蟹养殖池塘水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少青蟹疾病爆发的风险、提高青蟹产量。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养殖后期在半封闭式青蟹养殖池塘中放养细基江蓠,结合水体理化因子、青蟹产量与存活率等指标探讨细基江篱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改善作用。结果发现:DO、pH分别在放养细基江蓠之后第10天、20天开始显著地高于同期的对照池塘,盐度从第20天开始显著地低于同期的对照池塘;NH4+、NO2-浓度从第10天开始低于同期的对照池塘,无机磷(IP)与化学需氧量(COD)指标由于起始浓度比对照池塘高,在整个监测期间基本一直高于对照池塘,但是,在第40天两口池塘的IP浓度的差异逐渐缩小。此外,拟穴青蟹的产量、存活率分别比对照池塘高出14.30 kg、2.23%,其他各品种的产量与存活率也均高于对照池塘。上述结果表明,细基江蓠改善了半封闭式拟穴青蟹养殖池塘的水质,降低了水体理化因子恶化的可能性,提高了青蟹与其他养殖品种的产量与成活率,使得控制、减少青蟹病害的发生成为可能,值得进一步地推广。  相似文献   
48.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磷肥显著增加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升土壤磷活化系数...  相似文献   
49.
鸭出血性卵巢炎广东病例报道及其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广东省内9个白鸭种蛋鸭场发生的鸭出血性卵巢炎症状、病变、流行情况进行了报道,并建立能从病死鸭肝脾组织直接进行特异性RT-PCR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加味生脉补心丹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初步探讨加味生脉补心丹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和肥大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实验组33只,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后的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心丹(BXD)组和罗格列酮(RSG)组各11只,BXD组以浓缩后加味生脉补心丹汤剂灌胃;RSG组按照罗格列酮钠溶液灌胃。给药8周后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并处死取材,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变化,Masson染色观察纤维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模时各实验组空腹血糖(FPG)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造模成功。治疗完成时,RSG组、BXD组FPG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RSG组FPG较BXD组更低(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破坏严重,胶原纤维含量增多,RSG组和BXD组心肌组织破坏程度较轻,胶原纤维含量较少。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和Sirt3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BXD组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RSG组Sirt3的表达显著高于BXD组(P<0.05)。结论 加味生脉补心丹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并能够明显减轻心肌纤维化、肥大的程度,延缓糖尿病所致心肌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