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7篇
  3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产品族设计中核心模块演进问题,研究了产品族核心模块演进规律与演进过程评价,提出了一种模块演进规律分析与评价方法。该方法研究了客户需求与产品核心模块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在现有产品核心模块基础上,进一步对模块部件的标准化、继承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核心模块演进分析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将客户需求作为证据对该模型进行推理,进而得出核心模块在设计与工艺方面的改变规律;在演进规律分析基础上,对现有核心模块部件设计参数、标准部件重用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核心模块演进过程综合评价值。最后,用小型轮式装载机后车架模块的演进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库尔勒市及其周边果园香梨茎蜂的发生规律和为害情况及黄色粘虫板的诱杀效果,于2020年香梨茎蜂成虫活动期,利用黄色粘虫板按五点取样法定期调查成虫诱捕数量,分析其当年发生动态;并于香梨茎蜂活动期之后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调查未悬挂黄板果园与悬挂黄板果园的香梨茎蜂为害率,对比分析黄色粘虫板对香梨茎蜂为害的防控效果。经调查,香梨茎蜂主要在梨树花期前后为害,在4月中旬达到发生高峰期,成虫活动时间为19天(4月6—24日),主要通过雌成虫产卵行为为害新梢,在未挂黄板果园平均为害率为29.13%,悬挂黄板的香梨园平均为害率为13.60%,相较于未挂黄板的对照香梨园为害减少率为52.41%。香梨茎蜂成虫出枝活动期是防虫控害的关键时期,悬挂黄色粘虫板对香梨茎蜂的为害有明显的防控效果。建议当地4月在香梨园中大面积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减少香梨茎蜂的为害。  相似文献   
13.
牛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根据卵细胞的数量及分布、透明带的变化,卵泡大小等把牛卵母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进行了研究。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高尔基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渐迁移到皮质区。卵母细胞成熟时。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开始在质膜下呈线状排列,而线粒体又向胞质中央区扩散。直径2毫米以上卵泡卵母细胞中,少嵴圆形线粒体一律转变为带帽线粒体,核仁发生致密化。此外,牛卵母细胞中有带有界膜的、均匀分布的囊泡。皮质颗粒成团发生和分布也是牛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实验事实证明,皮质颗粒的形成与滑面内质网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簇毛麦花粉粒在大麦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以及双受精过程均基本正常,但受精过程的时间以及胚和胚乳初期发育的过程,均较自交的缓慢。授粉后36~48小时,杂交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原胚。授粉后8天,多数杂交原胚的细胞开始解体。授粉后5~6小时,杂交的初生胚乳核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授粉后6天,胚乳游离核开始解体,比原胚败育早。因此在授粉后6~7天将尚未败育的杂交原胚进行离体培养也许是较为合适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陈清远 《绿色科技》2020,(3):125-126,130
进行了青钱柳红豆杉混交林、纯林造林技术试验。经过3年经营管理,对林木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幼林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青钱柳红豆杉混交林幼林林木生长量,比青钱柳、红豆杉纯林幼林林木树高大于2.89%、29.66%,平均胸径粗于17.07%、23.08%,平均树冠宽于6.02%、19.72%。  相似文献   
16.
荣华  刘龙  郭庆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18-123
研究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旨在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打孔法测定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对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壳寡糖,茶皂素没有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MIC为40 mg/mL。绿茶提取物茶多酚10~60℃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80~100℃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在p H 2时抑菌活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经紫外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茶叶活性物质对梨火疫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具有较稳定的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的农药防治梨火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旨在制备抗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Mmm)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BPP)病原诊断的免疫学方法提供特异性抗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Mmm国内分离株Ben-1不同传代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选取M0071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将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蛋白M0071(rM0071)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得到能稳定分泌抗rM007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制备单抗腹水并纯化,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该单抗进行特异性鉴定,同时测定其抗体效价和抗体亚类。随后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评价该单抗对细胞感染Mmm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成功获得1株单克隆细胞株3C4A1,将其分泌抗体命名为MAb 3C4A1。特异性结果表明,MAb 3C4A1能与Mmm的分离株和标准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牛鼻支原体、无乳支原体、牛支原体、leachii支原体和牛A型巴氏杆菌等发生反应。抗体亚类鉴定MAb 3C4A1属于IgG1亚类、轻链为κ链。经间接ELISA测定其抗体效价为1∶256 000。IFA试验结果表明,MAb 3C4A1仅与感染EBL细胞的Mmm发生绿色荧光反应,而与牛鼻支原体、无乳支原体、牛支原体感染的细胞不发生荧光反应,特异性良好。本研究制备的MAb 3C4A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CBPP病原免疫学诊断的工具,为进一步研制CBPP病原鉴别诊断试剂盒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个世纪的传统选育使家禽的各项生产性能接近表型选育极限,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新途径。自2004年第一个鸡的基因组草图发布以来,鸡、鸭、鹅等家禽的基因组参考序列在近年相继发布,且质量逐步提升。基于家禽高质量的基因组参考序列,研究学者进一步对家禽的重要性状展开了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加速了我们对家禽重要性状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在家禽基因组选择育种中应用筛选出有效的分子标记。本文就家禽的基因组参考序列研究、重要性状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营林技术措施控制松毛虫灾害的研究结果表明:营林技术措施对松毛虫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直接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对森林植物群落、森林小气候、昆虫及其它动物群落产生影响;并可使树木生理发生变化,诱发林木的抗虫性,从而达到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甜菜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16种杀菌剂的毒力,分析其病原菌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比较16种杀菌剂毒力。【结果】该病原菌生长较适宜的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生长温度为5 ~ 35 ℃,最适温度为25 ~ 30 ℃,菌丝致死温度为57 ℃;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硝酸钾;pH值4.0 ~ 11.0均可生长,碱性环境下生长较快,在pH值11.0时生长最快,对偏酸性环境也较为耐受;在24 h全光照下生长最好。16种供试药剂均对病原菌有明显不同的抑制效果;40%多菌灵和450 g/L咪鲜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极强,EC50值分别为0.089 1和0.91 mg/L;30%噁霉灵、30%苯甲丙环唑、1.8%辛菌胺醋酸盐次之(EC50:100 ~ 155 mg/L)。【结论】甜菜黄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 ~ 30 ℃,喜碱耐酸,全光照下生长最好;40%多菌灵、450 g/L咪鲜胺和30%噁霉灵等对病原菌有极强或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作为田间防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