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5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894篇
林业   609篇
农学   769篇
基础科学   506篇
  1356篇
综合类   3479篇
农作物   601篇
水产渔业   371篇
畜牧兽医   1353篇
园艺   507篇
植物保护   517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为了优化碱法提取黄米淀粉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了提取温度、碱液浓度以及提取时间三因素对黄米淀粉中蛋白质残留量的影响,得出了黄米淀粉提取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34 ℃,碱液浓度0.38%,提取时间14 h,料液比1:...  相似文献   
992.
选取同一地区的TM、SPOT5(2.5 m)和SPOT5(10.0 m)3种不同数据源,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来解译大豆种植面积,以GPS实测面积为真值,通过对比3种数据源大豆解译面积与实测面积的误差,来计算不同数据源的解译精度.结果表明:3种数据源相比较,SPOT5(2.5 m)无论是在单个样地解译误差率还是总误差率上都...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沙棘叶水溶性多糖分级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乙醇分级沉淀,得到沙棘叶水溶性多糖分级组分:WPFH60、WPFH70、WPFH80,经Sevag法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后备用。通过还原力、清除超氧阴离子、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抑制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试验来评价3个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与BT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PFH60、WPFH70和WPFH80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中,WPFH70对O2-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311.1和179.9μg.mL-1;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及MDA生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94.3和174.5μg.mL-1。WPFH60、WPFH70和WPFH80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都具有抗氧化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94.
9种鹤类DNA条形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9种鹤类的DNA条形码,采用DNA条形码鸟类通用引物扩增中国4种鹤类(22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从GenBank及BOLD Systems下载13条鹤类的COI基因序列,对35条COI序列进行分析,构建NJ树和MP树,探讨DNA条形码对鹤类的识别和鉴定。结果显示,丹顶鹤群体中,除D1和B18号个体外,均被归为同一类群;白鹤群体中,编号为AY567881的个体与黑鹤划为同一类群;其余鹤类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同。由于丹顶鹤样本均取自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所以是同一物种或是近缘物种杂交的可能性最大;白鹤较大的种内差异则可能是地理位置或是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995.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或种质资源,以36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已报道的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Vp1B3、Xgwm155、Xgwm269和Xbarc170进行有效性验证。测定参试材料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上述4种标记进行PCR扩增,对扩增条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I值显示,红粒品种(GI均值为5.1%)明显较白粒品种(GI均值为28.0%)低;4种标记扩增出的带型中仅Vp1B3的845 bp片段能有效地区分36份小麦品种(系);GI值筛选出6份抗穗发芽品种(系)中,其中3份为Vp1B3标记鉴定,可作为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中首选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96.
任晓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132-135
为了探讨脯氨酸代谢与番茄抗寒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不同时间下番茄幼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不同处理时间下脯氨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量,并分析了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逆境下,耐寒性品种O-33-1中脯氨酸积累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而冷敏感品种‘耐运2000’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下降,说明脯氨酸积累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番茄抗寒性的强弱;ProDH活性在O-33-1中呈上升趋势,在‘耐运2000’中呈下降趋势,说明脯氨酸的积累受P5CS与ProDH相反方向的共同调节,使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2个品种在低温胁迫下ProDH基因表达量都显著降低,说明低温逆境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使脯氨酸的降解在转录水平上受到调节。  相似文献   
997.
猪药物代谢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代谢酶在猪体内外源及内药性物质的生物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色素P450是猪肝脏中重要的代谢酶。此文对猪药物代谢酶的分类、细胞色素CYP亚型、CYP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等重要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展望了猪药物代谢酶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养猪业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索江苏省洪泽湖农场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精确衡量其土壤速效钾的供应能力,通过网格取样方法、利用GPS定位取得该农场的180个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和最适合模型的拟合,得出土壤速效钾最好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随后用普通克立格估值方法绘制了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图。通过对不同阶数趋势的土壤速效钾克立格(Kriging)插值误差的综合比较,表明其趋势效应参数应选取二阶。克立格估值标准差(KSD)作为内插象素值的标准差,为提高速效钾的制图精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应用地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衡量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其方法和结果对于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探索发展精确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粒子流能量场对小麦发芽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粒子流在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粒子流处理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其发芽等效应,选用‘长旱58’和‘晋麦47’2个旱地主栽品种,在不同浓度的粒子流能量场处理后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2个点(长武和合阳)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粒子流能量场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1.0%~2.67%,发芽率1.12%~4.82%。同时对苗期生物学性状有显著的效应,粒子流能量场处理发芽15天后,2个品种种子根条数存在较大差异,‘长旱58’的比对照减少5.8%~7.1%,而‘晋麦47’比对照增加1.3%~7.8%;粒子流能量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种子根的伸长生长,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单株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对株高的影响并不显著。粒子流能量场处理后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以120W/h/kg处理产量最高,‘长旱58’比对照增产5.3%,‘晋麦47’比对照增产6.2%。对产量结构的效应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处理还可以提高开花期旗叶光和速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红壤中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关键过程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明确农学与环境学土壤有效磷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施肥和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应用Olsen(OP)、Bray-1(BP)、Mehlich-3(BP)3种农学方法和蒸馏水(HP)、CaCl2(CP)两种环境学方法,分别在1 h、3 h、12 h、24 h、3 d、6 d、9 d、15 d、30 d、60 d用新鲜土样测定土壤有效磷以及磷吸附指数(PSI)的动态变化。【结果】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变化范围为0.1-18.7 h,此前衰减速度很快,之后明显变慢。施肥量对临界期有显著影响,其中OP、BP、MP的临界期随施肥量增加呈线性延长的趋势,而HP、CP临界期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延长趋势。环境学与农学指标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存在明显的“突变点”,据此可求算出红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其中根据C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49.97、91.07和30.54 mg•kg-1,根据H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60.78、82.74和39.65 mg•kg-1。磷吸附指数(PSI)随施肥量的变化范围为17.92-26.29,OP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对应PSI为23.46。【结论】磷素有效性在红壤中的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施肥量越高临界期越长,因此向环境迁移的风险就越大。土壤有效磷的环境学指标与农学指标存在非线性关系,据此可以确定出土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供试红壤的Olsen-P含量临界值为50-60 mg•kg-1,PSI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为2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