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88篇
  204篇
综合类   817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184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为了解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和各种酶的变化情况,开展了不同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温能够有效提高乳苣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变温为15/30 ℃,发芽率可达54.45%;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利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碳水化合物动员较快,脂肪、蛋白质水解相对较慢。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主要归因于α-淀粉酶的水解,且α-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TCA及PPP同时存在,PPP对乳苣种子萌发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2.
小白菜中毒死蜱残留去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存储时间、清洗方法对小白菜中毒死蜱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种处理方法对小白菜中农药残留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存储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小白菜中毒死蜱残留下降越快,26℃存储3d后,残留下降17.67%:相同时间内,常温下清水洗涤的去除率为10.70%,45℃水温洗涤的去除率为19.79%,沸水的去除率达35.00%.洗涤剂浸泡,残留去除亦加快,0.5%洗涤剂的去除率为23.22%。碱性溶液去除农药残留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0.3%酸钠溶液和4%碳酸氢钠溶液的去除效果分别为29.81%和34.38%:中性氯化钠溶液、酸性醋酸和柠檬酸溶液对小白菜中农药残留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取样时间对4种处理方法去除小白菜中毒死蜱残留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48h取样优于处理96h取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3.
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和钙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重金属铜对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钙对铜所造成的毒害的缓解或恢复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铜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没有明显伤害现象,但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可造成小麦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增大,小麦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添加钙对铜所造成的毒害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钙可减少铜所造成的小麦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但对铜所造成的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鹿蹄草根状茎、叶器官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鹿蹄草是北方一种常绿的野生花卉。利用石蜡切片法对鹿蹄草(PyrolacallianthaH.)根状茎、叶片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同时观察了其叶片表皮形态。结果表明:鹿蹄草的解剖结构和叶片表皮形态与其常绿抗寒的特性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鹿蹄草积累了组织结构资料,为这种野生花卉在北方地区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铜绿微囊藻对苯酚的富集与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苯酚为培养介质中的唯一碳源,研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对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能利用苯酚的碳进行光合作用,加快其生长;同时,铜绿微囊藻对苯酚有明显的富集与降解作用,富集量24h最大达27.85mg/g,此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铜绿微囊藻对苯酚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d降解率为67.6%。  相似文献   
96.
改性膨润土对废水中Cu2+、Zn2+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钙基膨润土原土进行钠化的基础上,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制得了有机改性膨润土.通过对含Cu2+、Zn2+废水处理试验,发现Na-膨润土及有机改性膨润土对Cu2+、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有机改性膨润土比Na-膨润土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试验对影响Cu2+、Zn2+去除的吸附时间、pH、膨润土用量、温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当改性膨润土用量为5.0 g·L-1时,对实际电镀废水中Cu2+、Zn2+去除率分别为97.8%和87.6%.  相似文献   
97.
用LOHMANN品种肉仔鸡608只进行两次试验,研究了棉仁(籽)饼—玉米型饲粮的应用问题,单因子设计。第一次试验给饲八种试粮:(1)、棉仁饼(CSM)为0,游离棉酚(FG)为0;(2)、CSM为7.5%,FG为111ppm;(3)、(2)+亚铁离子(Fe~(++))111ppm;(4)、CSM为15.0%,FG222ppm;(5)、(4)+F~(++)222ppm;(6)CSM为30%,FG为444ppm;(7)、(6)+Fe(++)444ppm;(8)、(6)+L—赖氨酸(Lys)。第二次试验给饲4种试粮:(9).CSM:大豆饼(SBM)=20:80,粉料;(10).CSM:SBM=50:50,粉料;(11).CBM:SBM=100:0,粉料;(12)、(11),颗粒料。结果:(1)、CSM配比为0—7.5—15.0—30.0%,FG为0—111—222—444ppm时,不经任何脱毒处理,各组49日龄增重(分别为1779.3—1853.8—1861.3—1819.0克)、累积耗料(分别为3978—4217—4208—4158克)、耗料比(分别为2.24—2.27—2.26—2.29)等均未随FG水平提高而产生有规律的明显差异;鸡肝脏残留FG均在安全水平以下;氰化高铁血红蛋白(CNMHb)在正常生理范围以内。(2)、日粮FG为111—222—444ppm时,分别添加111—222—444ppm的Fe~(++)后,对试粮各项生产指标、能量代谢率、蛋白质表现存留率、鸡肝脏残留FG水平、血液CNMHb量均未发生明显影响。(3)、当CSM:SBM分别为20:80、50:50、100:0,构成等蛋白质(%),不等能量浓度(不以饲料脂肪调整)的试粮,试鸡各项生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4)、CSM配比为30%时,添加L—Lys,将Lys:精氨酸(Arg.)由1:1.6~1.7调整为1:1.2。结果,Lys:Arg.平衡组(为1:1.2时)试鸡49日龄体重明显较高,但累积耗料量、耗料比,试粮能量代谢率、蛋白质表观存留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5)、用棉仁饼100%地取代豆饼的低能量浓度试粮,经颗粒加工后,其饲料进食量,增重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8.
殷建成  司利旋 《油气储运》2007,26(5):18-21,32
应用油气管道输送理论和最优化技术对管网系统的稳态运行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压缩机站的最小能耗费用数学模型,对管网的拓扑结构进行分解简化后,在动态规划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最小费用流理论对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对树形、环形管网均适用,而且优化效果好于一般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噪声消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去噪方法的优缺点,引入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噪声消除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观测信号为确定性信号的前提假设,通过对加噪观测信号进行盲源分离,得到源观测信号,从而实现对噪声的消除。仿真结果证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噪声消除方法,有效地去除了观测信号中的加性噪声。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根际效应;(2)根际环境对三大类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根际、效应。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3)鲁西南地区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各类群在根际根外土壤中的数量排序不同。根际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根外为细菌>放线菌>真菌;(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菜地>麦地>稻田>果园>荒草地;(5)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也表现出根际效应,且与微生物总数量的根际效应相一致;(6)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