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3篇
  免费   806篇
  国内免费   1254篇
林业   888篇
农学   760篇
基础科学   609篇
  1263篇
综合类   6712篇
农作物   900篇
水产渔业   565篇
畜牧兽医   2256篇
园艺   1052篇
植物保护   67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624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89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857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223篇
  2010年   1211篇
  2009年   1052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742篇
  2005年   567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对黄瓜商品苗贮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对黄瓜商品苗贮运质量的提升效果,研究蔬菜育苗生产中常用的寡聚糖、壮苗1号和植物益生源对贮运0、3、6 d黄瓜穴盘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壮苗1号可以抑制幼苗徒长,增加地下部干质量,维持较高的壮苗指数、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而植物益生源和寡聚糖对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小。因此,推荐叶面喷施壮苗1号来提高黄瓜商品苗的贮运质量。  相似文献   
92.
MYC是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Hbl MYC3是从巴西橡胶树的乳管细胞中分离鉴定到的MYC类转录因子,其基因表达受割胶和茉莉酸上调。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初步筛选Hbl MYC3蛋白的互作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Hbl MYC3的功能。结果表明:Hbl MYC1、Hbl MYC2、DNAJ蛋白、谷氧还蛋白2、含A20和AN1锌指结构域的胁迫相关蛋白5、28 ku热和酸稳定的磷蛋白以及25 ku泛素连接酶E2等7种蛋白不同程度地与Hbl MYC3蛋白互作。基于这些互作蛋白的功能,推测Hbl MYC1或Hbl MYC2通过与Hbl MYC3形成二聚体对小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他蛋白参与胁迫条件下维持二聚体的稳定性和胁迫反应后降解该二聚体。  相似文献   
93.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为了分析叶片营养元素对黔南州核桃优树坚果品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叶片营养元素与坚果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核桃优树单株的坚果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钙、铜和锰显著影响核桃坚果品质。可以通过核桃叶片营养元素的诊断来提高坚果品质。  相似文献   
95.
96.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97.
Yekun ZHANG  Rui TIAN  Jia TANG  Hang LI 《土壤圈》2020,30(6):844-852
Specific ion effects (Hofmeister effects) have recent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oil scientists, 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onic non-classic polar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ecific ion effect in soil. However, this explanation cannot be applied to H+.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specific ion effect of H+ on variably charged soil (yellow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The total average aggregation (TAA) rate, critical coagulation concentration (CCC), activation energy, and zeta potential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compare the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existed in variably charged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The TAA rate, CCC, and activation energy were sensitive to H+, and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H+ changed the TAA rate, CCC, and activation energy markedly. The zeta potenti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on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were caused by the specific ion effects of H+, K+, and Na+ on the soi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In addition, the origin of the specific ion effect for H+ was its chemical adsorption onto surfaces, while those for alkali cations were non-classic polarizat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H+, which occurs naturally in variably charged soils, will dominate variably charged soil colloid aggregation.  相似文献   
98.
99.
为明确大豆蚜种群数量与其天敌昆虫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a(Pallas)]及花蝽(Orius sp.)的田间发生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借助直接观察法,对哈尔滨地区大豆蚜及上述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2008-2014年)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各年份大豆蚜种群数量峰值及峰值日后第6天各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并对大豆蚜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月为大豆蚜的田间始发期,7-8月为其田间猖獗期,9月为其消亡期。在大豆蚜的始发期和猖獗期,田间均有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幼虫)及花蝽(成虫和若虫)的发生。龟纹瓢虫幼虫和异色瓢虫成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与大豆蚜的种群数量间均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本文从生产性能测定、生长曲线绘制入手,探讨张掖肉牛体重与各体尺性状与之间的相关性,构建通过体尺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为种群扩繁和高效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核心育种场公、母牛,从出生连续测定7个阶段的体重、体高、十字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至3周岁,将测得数据首先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计算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值,绘制相应的曲线。然后,利用 IBM SPSS Statistics 19进行处理,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法做零阶相关和偏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法设计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和拟合度检验。【结果】确定了 Y4=-637.950+3.286× x4+2.282 ×x3+0.243 ×x5+0.748 ×x1,Y5=-881.017+4.057× x4+2.836× x3+0.407 ×x5+1.066× x1,为张掖肉牛最佳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误差较小,可以用于生产预测。【结论】张掖肉牛体重和胸围、体斜长、腹围、体高4个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其他变量不变时,胸围、体斜长、腹围或体高每增加1cm,母牛体重增加3.286 kg、2.282 kg、0.243kg和0.748kg,公牛体重增加4.057 kg、2.836 kg、0.0.407kg和1.066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